分享

他只留下两首诗,其中一篇却力压李白、杜甫,被誉为“唐诗之最”

 江山携手 2019-11-12
我国古代很多王朝,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代表作,比如说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清小说。民间有句俗:“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盛唐作为我国古代诗歌的巅峰时期,光是《全唐诗》内收录的,就有49403首(四万九千四百零三),像是我们熟知的“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鬼”李贺,都有大量诗篇收录在册。
俗话说得好,“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如果要问所有唐诗当中,哪篇才是唐诗之最,肯定很难讨论出个具体的答案出来,比如说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将敬酒》,杜甫的“三吏”、“三别”等,都是非常优秀的诗篇。
不过这个问题其实古人早就讨论出结果来了,唐朝有个诗人特别“懒”,一生只留下两篇诗文,其中有一篇却得到了“孤篇盖全唐”的最高评价,那就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对,就是中学时老师要求你朗读并背诵全文的那篇:“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张若虚这个人特别神秘,出生年月不知,去世年岁不晓,只知他曾担任过兖州兵曹——这点还是在《旧唐书·贺知章传》中记载的,因为他跟贺知章同为“吴中四士”。更为神秘的是,如今现存的十来本唐代人所著的一些唐诗选本中,都没有出现过他的身影。
直到宋朝时,有位叫做郭茂倩的人编写了一本《乐府诗集》,收录了很多诗歌,比如说被后世誉为“乐府双璧”的《木兰诗》以及《孔雀东南飞》(同样也是需要背诵的古诗词)。《春江花月夜》正是在这本诗集中完成首次现世。此诗一出,立刻因其描述的优美风景,以及风景之下耐人寻味的哲学道理,受到当时文人们的追捧。
明朝著名诗人兼学者胡应麟在其所著的诗歌理论作品《诗薮》中夸奖:“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流畅婉转,出刘希夷《白头翁》(指《代悲白头翁》:“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这首)上,而世代不可考。详其体制,初唐无疑。”
估计是因为明朝编了本《永乐大典》,清朝不甘落后,康熙就开始找人编《全唐诗》了,还令心腹唐寅负责刊刻。有对比才有突出,从此《春江花月夜》名声更盛,甚至民国著名文人闻一多先生都夸其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那么问题来了,为啥这么有名,被各朝各代文人们奉为圭臬的《春江花月夜》,在唐朝时并不受人重视呢?这其中涉及到了一个很残酷的问题,那就是古代想要读书,想要传播知识,到底有多难。
古代纸张昂贵,活字印刷术更是到了宋朝才由毕昇发明出来,并且发明后应用还不太普遍;唐朝虽然已经有了雕版印刷术,但那是唐朝末期才开始流行。这就是为何古代许多书籍都是孤本的原因,因为那都是靠人力一字一句抄写而成的。
纵观唐朝那些著名诗人,基本上都是沉浸官场多年,或者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将诗作传播出去以及流传下来。而张若虚本人,上面也说了,没当过啥大官,也没留下太多诗篇,因此很可能他的诗作只是存在于那么几本孤本当中,到了宋朝时才被人翻了出来,紧接着一飞冲天。
看看《春江花月夜》的由来,再看看现在我们传播、获得知识有多便捷,不得不感慨一声,能活在当代真是太幸福了。
参考资料:《全唐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