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食堂:那些累到死也就是二本的少年

 昵称54451547 2019-11-12

(朱昊鲲 手绘 / 插图,意大利 五渔村 / 封面)

考得最好的一定不是最勤奋的

鲲 

如果把「作业量」当横坐标,「成绩」当作纵坐标,那么两者的关系会有那么一点像开口向下的二次函数(如图)如你所见,坐标系里大致有三种人:

A、不爱写作业的,分数不高。

B、最爱写作业的,分数也不高。

C、中等写作业的,分数最高。

这里说的作业指老师布置的作业,学校发的堆成山的资料,当然,还有家长报的各种辅导机构,以及你自己买的各种书,比如让你流汗的《高考数学真题全刷:基础2000题》和让你流泪的《超难1000题》

A成绩不好符合大家的生活认知,无须解释,但B、C的差别是为什么呢?

B是那种哪个班都有的学痴,注意,是学痴,跟常说的学霸不一样。两个词有关联也有区别,学霸是结果导向:「那个谁谁谁又是年级TOP 10」,学痴是过程导向:「那个谁谁谁天天写到两三点」。

电视机前的观众看到这里可能会问:这不是一回事吗?如果你也这么想,那么这篇文你现在就可以收藏、转发、投币三连击了。我要说的是:两者并不经常重叠。甚至,越是高分段,两者偏差越大。


你一定不陌生B的模样。

他们穿着平平无奇,但又整整齐齐。上课极其认真,除了不时记笔记,以及偶尔扶一下厚厚的眼镜,其它时候都像小学生一样把双手端放书桌上。如果附近的同学问他问题,他头都不回连忙摆手。如果后排的同学窃窃私语,他马上会投以愤慨而唾弃的瞥视。终于到了课间休,他照例打开了作业,同桌则照例刷起了抖音。他摇摇头,一脸嫌弃加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在B看来,那些人都是时间的堕落者。而自己呢,虽然成绩比不上那些学霸,但至少经常被亲戚们夸自己努力。鲲哥不老爱说吗?「过竭尽全力的18岁」

B这么忙碌为了什么呢?三个字:写作业。

如果把学校比作成食堂,把老师比作厨子,把作业比作食物,那B就是暴食者:不论老师做多少菜,也不管菜是什么成分,他都想全部吃下去。在他看来,每天活着的意义就是把所有饭菜吃完。写到凌晨两点对别人来说是种辛苦,对他来说是种成就,并且在此过程中获得一种努力到自我感动的快感。

他们最大的爱好是抄笔记,抄错题本,写各种模拟卷。至于每天吃的东西有没有用?自己最缺少什么营养?这样下去身体能长成理想的健康状态吗?他几乎从来不想。他对成功的理解,是「吃得苦中苦」,是「铁杵磨成针」,方法什么的,管它呢,多花时间就好了。凌晨一点不够就两点,两点不够就三点,「船到桥头自然直」,人家衡水不是说「不苦不累,高三无味」吗?

学而不思则罔,指的就是这类「用体力的勤奋来掩饰脑力的懒惰」的人。


B能考到好学校吗?这得看你怎么定义「好」了。如果考到随便一个本科就满意,那B的希望不小。如果目标是211、985、双一流呢?

对不起,B累到死也就是二本的命

以江西为例,B暴饮暴食的战术,考到本科水平(前40%)问题不大,但想要一本(前10%)就乏力了,至于211(前6%),985(前1.5%)更是痴人说梦。

原因很简单,考得最好的一定不是最勤奋的

是努力无用论吗?

不,高考当然需要努力,这点毋庸置疑。不过这个「努力」不是胸口碎大石,否则漫步在985、C9就都是熬夜王子、咖啡狂魔。

听到这里B肯定不服气,嘿嘿,别急着下结论。如果他们能够去那些名校走走,跟名校生一起学习生活几天,看看双一流er是怎么思考怎么行动的,再看看自己胸前的大石,一定会心服口服。

如前所述,C不是最勤奋的,虽然他们考进了1.5%的名校,但他们的勤奋指数远远不到前1.5%,在这些学霸当中,表面上的努力程度排进前10%就算是很不少的了。

不是最努力却又考得最好,C是怎么做到的呢?


C的最大优势是善于思考。兵家有云:先为力胜,其后智胜。

因为善于思考,所以他们有自己的判断,不会人云亦云。不管是网上的传言,还是班上的老师,任何人的经验,他们都会去听,却不一定相信。听而不信,狐狸思维的他们凡事都要进行思考和检验,检验过后的东西才允许打开耳朵的大门,装进大脑里。

至于「20天带你搞定高考」「原价3888,限时折扣1888的清华北大逆袭课程」的低智商税,他们连链接都不会去点开。而学痴B呢?还在为昨天看到「今年数学葛军命题」的假新闻忧心忡忡,逢人就问「今年数学会不会好难啊?」。

是的,相比起B的听风就是雨,C的独立有时候会让人感觉到自信甚至自负,而自信的他们也从来不会问任何人「我有没有希望考到XX大学?」之类的问题。他们是自信的,他们相信命运在自己手中。如果不在自己手中,就更不可能在还不如自己的别人手中。

因为善于思考,做事的方式也截然不同。B的时间100%用来砍柴,如果没有达到目标,就加班到12点、1点、2点…… 总之,遇到问题B的第一反应也是唯一反应就是:我是不是还不够努力?

而C呢?会先用10%的时间磨刀,再砍柴,再磨刀,再砍柴。砍得越多,刀就越快。如果依然达不到目标,C不会找人哭诉「为什么我这么努力还是没有用?」而是马上把刀一丢,寻找新工具。他知道,自己专注投入的时间已经够了,一定是方法出了问题。半个月过后,B已经砍到凌晨3点了,而C那边已经传来“吱吱吱”的电动伐木机声音。

B、C最大的差别体现在他们对食堂的态度。

B的思维模式是:把能吃的都吃进嘴里,就能长出一个好身体。C的思维则是:胃口是有限的,时间是有限的,只有选择性地吃自己需要的东西,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程度强壮身体

聪明如你不难看出,C是典型的「自助餐思维」。既然是自助餐,那吃的一定只是其中一小部分,不吃的反而是大多数。几套卷子布置下来,一本新书买到手上,B想都不想就开始写,而C则会先观察这块内容高考考不考、质量怎么样、哪些是我缺失的、哪些是我早就熟练不需要重复的,从一大堆糙米中小心翼翼地拣出鸡蛋、鱼肉、蔬菜吃完,再把剩下的毫不留情倒掉,正是C的强项。

「自助餐思维」的人,当然是挑食的。不写完作业,在B的头脑里是大逆不道的事情,但在C这里习以为常。C很清楚自己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6月的分数

B的思维是「没写完作业老师骂我怎么办?」「没写完模拟卷月考挂了怎么办?」,而C的思维则是:「没有任何一个大学会因为你把整个食堂的饭菜吃光了而录取你」,老师做的饭菜,他从来都是选择性吸收。


听到这里你或许有个错觉:C是不是特别爱偷懒?

当然不,C是勤奋的,只不过他们的勤于动手是放在勤于动脑之后的。

一方面,老师布置的作业,C经常不吃完。另一方面,C一有时间就自己去外面找海鲜吃。那些都是老师不曾布置的食物,C反倒乐在其中。

不因为老师布置、家长检查而进食,只因为这东西对我有用才下肚——这才是C的饮食秘诀

听学渣讲自己为什么失败,不管谁来讲,你都会感到似曾相识:要么像猪一样懒,要么像猪一样不爱动脑,要么像猪一样喜欢抱团温水煮青蛙,说来说去都是那几个车轱辘话。

听学霸讲自己为什么成功,基本上没有两个人的心得是完全重复的,经常有很多老师从未讲过、完全是他们自己摸索的学习体验,而这种经验往往又很难被智识水平更低的同学复制。对B来说,如果学长告诉他每天熬夜到三点去了985,B当天晚上就能模仿。但如果学长告诉他善于思考才能赢得C9,他只会一脸茫然

这就是为什么B比C还爱看学习经验,却总是听了那么多学霸道理却依然过不好一生。


说了这么多,还没有提到A。A不是本文的重点,这里提几句,以后有机会再详谈。

不爱吃饭的A又分两种:厌食的A1和绝食的A2。

A1牙齿不好,肠胃更不好,吃米饭都很难。建议他先吃婴儿食品(课本)他也没耐心,于是每天饭也不吃,满世界地问:

有没有什么东西是特别容易吃、而且能够马上立刻吃饱的?这画面是不是很眼熟?没错,玄幻网课和各种低智商税的主要纳税人就是他们

A2则从根本上,对食堂的存在是反对厌恶的。他们自认为聪颖拔群,制度则愚蠢之极。他们没有少年韩寒的才华,却有少年韩寒的愤慨。他们通过绝食来表达自己的立场,内心有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看透世事的优越感。

他们往往比B和C还有自信,因为他们的潜意识里存在一种对未来的幻象:天生我才必有用,我辈岂是蓬蒿人,学历有什么用?当今社会看的是能力。没看新闻上说吗,985出来还不是给大专生打工?

这种人能不能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要看时运,但从大概率上看,那个不需要智识的暴发户时代已经是历史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