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中医的必经之路

 未来决定现在 2019-11-12

我学习中医的时候走了很多弯路,买全了大学的中医教材,看了好几遍也是没效果。听黄元御的书好,我买回来看不下去。听彭子益的古中医学好,但是读起来感觉不大。

后来发现学中医必经之路是这样的,《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基本学,《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作为中医的临床学,《神农本草经》作为中医的药学书,贯通这四本书,在学习其他医家书籍作为补充,而且那时候有了经典的底子,其他医术就很好学了,比如贯通《神农本草经》之后,读其他药学书籍就很容易了,贯通《黄帝内经》后,说不定还能自己写本书呢,李东垣就是发挥了《内经》的脾胃的东西,然后写了《脾胃论》。

车坏了有修车的,电器坏了有修电器的,理所当然,人生病了,固然有医人的,万物皆可医,说简单点,中医不过是一门技术,一门医治人的技术,而《黄帝内经》里详细的讲了中医的基本概念,阴阳,五行等等。

经典里的精华都是思考出来的,比如《内经》的某一章讲到通过把脉判断男女的方法,这个就是思考出来,而原文中只是说的的什么脉是怀孕的脉。

经典里讲的知识都是连贯性的,以《灵枢》学针灸才能入门,如果抱着大学课本《针灸学》是学不出名堂的,比如《灵枢》里,第一章《九针十二原》先讲了针灸的由来,针灸的关键在守神,及补泻的重要性等等其他基础的东西,第二章《本输》介绍了每个经络的五腧穴,然后讲了五腧穴的应用,思路明了。第二篇就讲了五腧穴,足以说明五腧穴的重要,五腧穴的作用以后咱们慢慢说,以此读下去,有了前面的基础,到《经脉》篇里每个经络的走向和作用就心里明了多了,这也是打开针灸的正确方式。

现在高等院校培养起西医来,个个成才,唯独在中医这块栽了跟头。有些人在学校里学习中医,越学自己越不信,其实压根就不相信。有些人刚开始相信中医,在应用过程中发现也是治不了病,碰了壁,慢慢的就没有什么兴趣了,有那么一小部分人会在经典里找寻答案。结果很大一部分人把中医做成了有意无意的骗子,成为了百姓心里的慢郎中,成为了国家眼中的养生疗法。

医学院校培养中医的失败很大程度在于课本的选择错误,课本应该回归经典。而且现在大学教育配备的基础课本都是西医思维,学不得,而且大学的课本里还有很多错误的东西,比如:《针灸学》书里,肺经被称作“手太阴肺经”,而《经脉》篇里是称作“肺手太阴之脉”,首先脏腑在前,然后是手足,然后是六经。所谓名不正言不顺,经络的名字称呼错了,自然学不明白。名字喊对了有什么效果,以后咱们做个实验。

有人会说,读经典理解不了,所以就不读了。那些想一下子读明白的人,你咋不上天呢,圣人用毕生的心血写的东西,后学应当毕生学习,日日熟读。有人喜欢抱着一些注解读,这个就是嚼别人吃过的馍馍,为什么不自己品尝呢?

在学习中医的路上,希望诸位共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