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第一悼亡词,字字句句让人感到悲痛,写出了多少人内心的痛苦

 江山携手 2019-11-12
痛苦是一种人人都有的,复杂的感受,肉体的伤害称为疼痛,而痛苦与人的意识有关,而人生最大的痛苦是精神上的疼痛,身体上的疼痛是可治愈的,而精神却是不可修复的。有人将人体能够承受的疼痛分为十级,蚊子咬是第一级,最后一级是分娩;精神上的痛苦,有时候比分娩还大,有的人经住了分娩的疼痛,却没能经受住精神的痛苦。生老病死,人之常情,但两个相爱的人生离死别,应该称得上是世间最大的痛苦之一了,人生路漫漫,大千世界尚未领略,却少了一个陪自己的人,谁能不悲痛。
从古至今,别离诗悼亡词都是文人骚客抒发自己情感的一种形式,其中也不缺乏写的出彩的诗词,但配得上“第一悼亡词”这个名声的,也只有苏轼写的那一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眼看心爱的人死在自己的眼前,这样的痛苦竟持续了十年,每每想起自己故去的妻子,“纵使相逢应不识”,即便是再见面,想必旧人已经不再记得我,梦中相见,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放不下。在苏轼和王弗这里,就经历了大半。王弗十六岁时嫁给苏轼,正值豆蔻年华,容貌娇丽,巧笑倩焉,对苏轼闻名已久,嫁给苏轼时,没提起自己读过书,结婚后,每当苏轼读书,她在旁陪读,有时苏轼忘记了,她还会从旁提醒。当时苏轼也就十九岁,对王弗也非常喜爱,王弗在相处中对他关怀备至,两人在十年的时间里情深意切,恩爱有加。可惜造化弄人,王弗病重,先一步离苏轼而去,年仅二十七岁,一夜之间,恩爱双人,生死两隔,苏轼一路护送王弗的灵枢,从开封到四川,葬在母亲的坟墓旁,还在山坡种下了青松,用以陪伴爱妻。
此后的多年时间里,苏轼每次想起王弗,深感悲痛,本是恩爱鸳鸯,为何独留一人,在这世间浮浮沉沉,苏轼内心的痛苦无法排解,只能写下那一首首的悼亡词,悼念自己的亡妻。十年后,苏轼在宦海中郁郁不得志,又想起王弗,想起旧日的恩爱,于是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在词中,苏轼字字句句都在抒发自己对王弗的思念之情,夫妻诀别已经过去十年了,我昨夜又梦见了你,坐在小窗前梳妆打扮,我们隔着小窗相望,任眼泪独自流淌。
人生有些痛苦,是时间无法磨平的,生何惧,死亦何苦,唯有恩爱鸳鸯,生离死别,最是痛苦。有的人离去了,却子啊活着的人心中留下了无法抹去的痕迹,苏轼后来又遇到了两位倾心的女子,但王弗在他心中留下的痕迹,岂是新人能够代替的呢?最悲痛的是,漫长的时间过去后,我已然白发苍苍,卿还是娇艳如花的样子,即便是现在重逢,你也不认识我了吧,当初那个意气风发的翩翩少年,已经老了。
这首悼亡词,虽说是“记梦”,全词只有诗的下片五句在写梦境,其余全部都是词人在抒发自己的情感,与前人相比,别具艺术表现特色,不愧为苏轼第一悼亡词,字字句句都能让人感受到词人的悲痛,再延伸到自己身上,仿佛感同身受,爱而不得,生死别离,写出了多少人内心的痛苦。
参考:《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传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