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时救助

 昵称67206787 2019-11-13

                   临时救助     

   临时救助是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制度的一种,是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救助之后基本生活暂时仍有严重困难的家庭或个人给予的应急性、过渡性救助。      

     临时救助的对象:

    (一)家庭对象:      

    1.因突发火灾、意外事件造成家庭财产重大损失,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家庭;     

    2.因家庭成员遭遇车祸、溺水、矿难等人身意外伤害,在扣除各种赔偿、保险、救助后,家庭负担仍然较重,导致基本生活难以维持的家庭;      

    3. 因家庭成员突发重大疾病,在扣除各种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和其他社会帮扶后,个人承担医疗费数额较大,导致基本生活难以维持的家庭;      

    4.家庭成员中有一、二级重度残疾人,造成基本生活困难的家庭,单亲、失独困难家庭;      

    5.因慢性病治疗等生活支出超出家庭承受能力,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家庭;      

    6.因子女上学(不含择校高费生),费用负担超出家庭承受能力,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困难的“五保”户、低保户、丧偶单亲家庭、父母一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家庭和供养两个大学生或高中生的低收入家庭;      

    7.遭遇其他特殊困难经其他救助措施帮扶后基本生活仍然难以维持的家庭。      

    (二)个人对象      

    1.因遭遇火灾,交通事故等意外事件,暂时无法得到家庭支持,且事故责任方不明或不能及时履行法定义务,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个人;      

    2.因突发重大疾病,暂时无法得到家庭支持,不及时接受治疗可能导致身体残疾或有生命危险的个人;      

    3.因遭遇突发事件,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可能出现伤害自己或危害公共安全行为的个人;      

    4.刑满释放后暂时未实现再就业、无家可归、无亲可投等困难,暂时无法得到家庭支持,导致生活陷入困境的个人;      

    5.市政府规定的遭遇其他特殊困难的个人。

    临时救助对象的类型按救助原因可分为:

    (一)急难型救助对象:主要包括因火灾、交通事故等意外事件,家庭成员突发重大疾病以及遭遇其他特殊困难等原因,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需要立即采取救助措施的家庭和个人。      

    (二)支出型救助对象:主要包括因子女接受学前、高中和全日制大中专院校教育(不含自费择校生)、慢性病治疗等生活必需支出突然增加超出家庭承受能力,导致基本生活一定时期内出现严重困难的家庭,原则上其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应低于当地上年度人均可支配收入,且家庭财产状况符合当地有关规定。      

    临时救助的申请受理方式:

    根据救助对象、救助事由以及紧急程度,临时救助受理方式有两种:      

    1. 依申请受理:凡认为符合救助条件的城乡居民家庭或个人均可以向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临时救助申请;受申请人委托, 村(居)民委员会或其他单位、个人可以代为提出临时教助申请。对于具有本地户籍、持有当地居住证的、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受理。申请临时救助,应按规定提交相关证明材料,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受理;因情况紧急无法在申请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可先行受理,后补充完善相关证明材料。      

    2.主动发现受理: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要及时发现核实辖区居民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事故、罹患重病等特殊情况,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家庭或个人提出救助申请。公安、城管等部门在执法中发现身处困难处境的未成年人、精神病人等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危重病人等,应主动采取必要措施,帮助其脱离困难处境。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县级民政部门在发现或接到有关部门、社会组织、公民个人报告救助线索后,应主动核查情况,对于其中符合临时救助条件的,应协助其申请救助并受理。      

    临时救助的审批程序:根据急难程度,审批临时救助可采取一般程序和紧急程序两种方式。      

    一般程序(适用于支出型救助对象)紧急程序(适用于急难型救助对象)临时救助一般程序      

   支出型救助对象适用于一般程序。具体规定是:       

   (1)审核: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自收到困难家庭或个人书面申请的10个工作日内,在村(居)民委员会协助下,对临时救助申请人的家庭经济状况人口状况,遭遇困难类型等通过入户调查、走访邻里等方式进行逐一调查核实,视情组织民主评议,提出审核意见,并在申请人所居住的村(居)民委员会张榜公示后,报县级民政部门审批。      

    (2)审批:县级民政部门收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交的调查材料和审核意见后,应在10个工作日内,对调查材料和审核意见进行全面审查,作出审批决定并张榜公示。对符合条件的,应及时予以批准;不符合条件不予批准,并书面向申请人说明理由。原则上,申请人以同一事由重复申请临时救助,无正当理由的,不予救助。对于不持有当地居住证的非本地户籍人员,县级民政部门、救助管理机构可以按生活无着人员救助管理的有关规定审核审批,提供救助。      

    临时救助紧急程序:急难型救助审核审批适用于紧急程序,对于情况紧急、需立即采取救助措施以防止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或无法改变的严重后果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要积极开展“先行救助、后置审批”,可简化申请人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民主评议和公示等环节,直接予以救助,并在急难情况缓解后,登记救助对象、救助事由、救助金额等信息,补齐经办人员签字、盖章手续。      

    临时救助审批权限:救助金额500元以下的(含500元),县级民政部门可委托乡镇人民政府审批;救助金额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含5000元),由县级民政部门审批;救助金额5000元以上(不超过25000元)的,由县级民政部门报县市区政府审定。      

    支出型救助标准:对于符合支出型救助对象条件的,临时救助标准按照城乡统筹、就高不就低的原则,与当地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挂钩,根据救助对象家庭人口、困难持续时间等因素确定。 

    临时救助审核审批所提供的资料:

    1.由临时救助申请人填写的《临时救助申请书》、《家庭收入、财产状况核查授权委托书》

    2.户口簿、居民身份证或居住证、房产证、租房协议;

    3.疾病及人身伤害原因申请救助,应出具区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证明、正式医疗收费凭证,各类报销票据、生活捐赠和帮困情况相关材料;

    4.交通事故和人身伤害民事赔偿原因申请救助,应出具交警部门的裁定或司法部门证明;造成残疾或丧失劳动能力的应提供残疾证或丧失劳动能力鉴定;

    5.教育原因申请救助,应提供子女就读学校的学生证、收费票据或录取通知书复印件;

    6.因灾申请救助应提供灾情照片;

    7.县级以上政府要求提供的证明材料。      

    临时救助审核审批所提供的资料:受理条件:急难型救助对象。主要包括因火灾、交通事故等意外事件,家庭成员突发重大疾病以及遭遇其他特殊困难等原因,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需要立即采取救助措施的家庭和个人。      

    支出型救助对象。主要包括因子女接受学前、高中和全日制大中专院校教育(不含自费择校生)、慢性病治疗等生活必需支出突然增加超出家庭承受能力,导致基本生活一定时期内出现严重困难的家庭,原则上其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应低于当地上年度人均可支配收入,且家庭财产状况符合规定的家庭和个人。

   临时救助相关工作机制:

   1.“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

   2.困难群众主动发现机制和走访联系制度

  3.“救急难”工作机制4.社会救助信息共享机制。“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