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贵州历史600年大事记(清代以前)

 茶香飘万里 2019-11-13

距今50-60万年前,贵州已有人类活动。旧石器时代:黔西县的观音洞文化(早期);桐梓人(中期);水城人(中晚期);兴义县猫猫洞遗址及兴义人(晚期);普定县穿洞遗址(晚期)。新石器时代:威宁的中河、赫章的可乐、毕节的青场、平坝的白云等遗址。

贵州省在古代的地域名称,大范围可追溯到殷至周初,具体指前十四世纪初至前十二世纪初。今贵州是鬼方的主要部分。殷武丁三十二祀,“出师次荆代鬼方。三年克”。

春秋时期,今贵州地为荆州西南裔,泛称南蛮或荆蛮。今贵州境内分属黔中、巴、鄨、鰼、蜀、牂牁等国邑,其中牂牁国最大,其北部辖地占今贵州一半,政治中心叫夜郎邑(今安顺),建立该国的是土著濮人(今仡佬族先民)。

布依族与“骆越”有密切的历史渊源,大约在战国时,古越人在五岭以南建立许多部落,其中“骆越”一支在今红水河流域。汉以后,“骆越”等名称消失,史书中常以濮或僚、番等称呼布依族。明代学者认为,侗族也是“僚人”一支发展而来。

仡佬族是贵州古老民族之一,古称僚(音“老”)或鸠僚、葛僚、革僚、仡佬等。“僚”字最早出在《后汉书》。僚是古代百濮的一支。

苗族的先人,大约在秦汉之际,已在今湘西及铜仁、松桃等地的五溪地区居住,史称“五溪蛮”宋以后,文献开始以“苗”做为苗族的称谓,有的史籍也把苗族做为西南部分少数民族的泛称。

水族是从百越、僚等族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一个民族。

约公元前770年-前476年,春秋中期,牂牁国顺从齐桓公号令。

约公元前476年-前475年,春秋末、战国初,牂牁国势衰,夜郎国兴起。

战国时期,今贵州地区包含两部分:一是从沿河至榕江以东,仍为楚国的黔中地,一度曾为秦国的黔中郡;一是其他地方都属大夜郎国范围(春秋末年牂牁国衰落后,濮人兴起,占领其领土,定国号为夜郎国,其区域占今贵州的3/4,今云南的1/4,今广西西北一小部分,今四川重庆少许地方,缺今贵州东部)。

约公元前361年(战国楚宣王九年以前),楚有巴、黔中地。

公元前277年(秦昭襄王三十年),秦略定巫、黔中地始置黔中郡。

公元前277年(楚顷襄王二十二年),黔中地复归楚,楚将庄蹻领兵溯沅江西征,打到滇(昆明),控制夜郎诸国。

秦统一至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通西南夷以前,共86年。今贵州绝大部分在汉代属古夜郎国范围。

秦代贵州主要是巴郡的一部分(今贵州北部、西北部,下设鄨县)、象郡的大部分(今贵州中部和南部,象郡占今贵州面积一半以上,下设夜郎县、且兰县、毋敛县、汉阳县、镡成县<只有极少区域>)。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重置黔中郡。

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二十六年至三十三年前),遣常頞略通五尺道,在大夜郎境置鄨、汉阳、且兰、夜郎、毋敛五县,以鄨县属巴郡。在黔中郡南境置镡成县。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略取南越,置象郡。以先置之汉阳、且兰、夜郎、毋敛、镡成五县属之。

公元前207年(秦末),夜郎诸国复兴,脱滇控制。

汉代时,今贵州境内主要属牂柯郡(包括云南一部分),北部边缘区域属巴郡,东部一部分区域属武陵郡,西部极小区域属犍为郡,南部极小区域属郁林郡。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五年),改秦黔中郡为武陵郡。

公元前135年(汉武帝建元六年),派唐蒙通南夷,从巴郡符关(今四川合江)南下进入大夜郎国,见夜郎侯多同,约置吏。

公元前130年(汉武帝元光五年),以鄨、鰼、莫地及广汉郡之一部置犍为郡。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元鼎六年),平南夷,置牂柯郡。夜郎侯入朝,受封为夜郎王,保领且同亭地。

从公元前651年东周时期,古牂牁国出现在齐桓公葵丘会盟时(存在时间应更早),到公元前111年设置牂柯郡,经过540多年。

公元前105年(汉武帝元封五年),设十三部刺史督察郡县。犍为郡、牂柯郡隶益州,武陵郡隶荆州。

公元前86年(汉昭帝始元元年),牂牁等地三万余众反汉。

公元前28年-公元前25年(汉成帝河平中),牂柯太守陈立斩夜郎王兴等,历时二百余年的夜郎国亡。古夜郎从最初见于文献(春秋末年),到夜郎国消灭,有250多年。

公元14年(新莽天凤元年),西南各族人民反王莽,先后杀大尹周钦、程隆。

公元17年(新莽天凤三年),王莽镇压鉤町民反。

公元25年(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封牂柯谢暹为义郎。

公元47年(汉光武帝建成二十三年),相单程率瑶民起义,大败汉武威将军刘尚兵。

公元158-166年(东汉桓帝延熹年间),毋敛人尹珍历任尚书丞郎、荆州刺史。

公元176年(汉灵帝熹平五年),南中人民起义,强迫原益州太守雍陟参加。

两汉时期的文化。舍人,汉武帝时犍为郡鄨邑(今贵州遵义)人,曾任犍为郡文学卒史,著有《尔雅注》三卷。盛览(字长通),汉武帝时的“牂柯名士”,曾向司马相如学辞赋。尹珍(字道真),东汉时毋敛县人,是当时贵州一带的著名学者和书法家,在当地讲学,传播儒家经学和文字学。

三国时期,今贵州归蜀汉管辖,主要属牂柯郡,其余少部分地区属武陵、涪陵等郡。

221年(三国蜀汉昭烈帝章武元年),改巴东属国涪陵郡。

223年(三国蜀汉后主建兴元年),益州豪帅雍闿、牂柯郡丞朱褒等反。

225年(三国蜀汉后主建兴三年),诸葛亮平定南中,改益州郡为建宁郡,分建宁、牂柯二郡地置兴古郡。

233年(三国蜀汉后主建兴十一年),牂柯、兴古等地僚民反蜀汉。

两晋和南北朝刘宋时期,今贵州主要划为牂柯郡(辖地较原来大范围缩小)、夜郎郡、平蛮郡、西平郡、武陵郡管辖,部分属涪陵郡、朱提郡、江阳郡辖地。

283年(西晋武帝太康四年),牂柯等地人民反,攻郡城。

313年(西晋愍帝建兴三年),武陵五溪人民起义。

333年(东晋成帝咸和八年),牂柯太守谢恕保境为晋。

450年(刘宋孝武帝孝建元年),分荆、湘、江、豫四州之地置郢州,武陵郡隶郢州。

南北朝南齐时期,今贵州主要划为南牂柯郡、夜郎郡、西平郡、平蛮郡、东牂柯郡、武陵郡管辖,少部分区域归南朱提郡、兴古郡、涪陵郡、东江阳郡、南广郡管辖。

485年(萧齐武帝永明三年),分武陵郡中南部置东牂柯郡,隶郢州。

南北朝梁陈及北周时期,今贵州主要划为南牂柯郡、夜郎郡、东牂柯郡、平蛮郡管辖,少部分区域归齐熙郡、戍夜郎郡、南阳郡、涪陵郡、东江阳郡、沅陵郡管辖以及南宁州土著豪族、东爨乌蛮区域。

548年(萧梁武帝时候景乱后),划武陵郡与东牂柯郡之间地侨置夜郎郡。宁州郡县为土著豪爨瓒占据,遥降于北周。

564年(北周武帝保定四年),涪陵豪长田思鹤附周,周遥置奉州。

574年(北周武帝建德三年),改奉州曰黔州。

578年(北周宣帝宣政元年),招慰僚王,遥置费州。

隋朝时期,今贵州境内的行政区划,较为稳定的有七个州郡:牂州牂柯郡、辰州沅陵郡、黔州黔安郡、巴东郡、泸川郡、明阳郡、始安郡。

581年(隋文帝开皇元年),置牂柯州。炀帝时改曰牂柯郡。

583年(隋文帝开皇三年),东、西爨首领爨震、爨鰼降附隋。

606年(隋炀帝大业二年),改黔州曰黔安郡。

607年(隋炀帝大业三年),黔安蛮田罗驹起兵反隋。

唐代在贵州设有州(郡)县,州郡互用,用郡16年(唐玄宗天宝元年至唐肃宗乾元元年,即742-758年),此外前后288年用州作为中级行政区。州分经制州、羁縻州,还有化外之州,称某某蛮、某某夷、某某部、某某国。唐代在今贵州设立的行政区相对稳定的有黔中道(下设黔州黔中郡、思州宁夷郡、锦州卢阳郡、叙州潭阳郡、奖州龙溪郡、费州涪川郡、夷州义泉郡、播州播川郡、溱州溱溪郡、南州南川郡、牂州、充州、应州、抚水州、庄州、琰州、蛮州、矩州、其他羁縻小州)、剑南道(泸州泸川郡、盘州、三个羁縻小州)、岭南道(环州整平郡部分、融州融水郡部分)、牂柯国。

620年(唐高祖武德三年),牂柯谢龙羽受封夜郎郡公。

621年(唐高祖武德四年),于今贵阳地置矩州。名为贵州的起源。

629年(唐太宗贞观三年),东爨蛮首领谢元深入朝,西赵夷子蛮遣使入朝。

630年(唐太宗贞观四年),于黔州设黔州都督府,监督黔州等经制,兼领充州等羁縻州。

643年(唐太宗贞观二十一年),西赵首领赵磨率万余户内附。

659年(唐高宗显庆四年),元勋长孙无忌流放黔州。

733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分江南道置黔中道亦治黔州。

737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牂柯首领赵君入朝。夷州刺史杨叡洲放古州。

746年(唐玄宗天宝五年),陇右节度使皇甫帷贬播州太守。

751年(唐玄宗天宝十年),东爨乌蛮叛附南诏。

753年(唐玄宗天宝十二年),李林甫党羽卫包贬夜郎尉。

757年(唐肃宗至德二年),李白长流夜郎,三年赦回。

760年(唐肃宗上元元年),秦州刺史韦伦贬务川尉。御史中丞毛若虚贬牂州宾化尉。

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第五琦长流夷州。河中尹赵惠伯贬费州多田尉。

804年(唐德宗贞元二十年),向子琪率溪州人民起义。

813年(唐宪宗元和八年),辰、溆、锦三州人民起义。

836年(唐文宗开成元年),乌蛮鬼主阿佩以明州地内属。

842年(唐武宗会昌二年),唐封阿佩为罗甸王。

873年(唐懿宗咸通十四年),南诏攻陷播州。

876年(唐僖宗乾符三年),杨端应募复播州,留镇,子孙世领播地。

唐贞观年间,遵义县城北三十里建金鼎(顶)山寺。沿河县的官舟在唐代建有永佛寺。黄平州在唐代建有相宝寺。

907年(后梁太祖开平元年),朱温令文武官奉使朝贡,并限期到京,黔、桂等地限二十日。

926年(后唐天成元年),明宗李嗣源贬宰相豆卢革为费州司户参军。

927年(后唐天成二年),以左卫上将军乌昭远充入蛮国信使。宋朝化等入朝。

928年(后唐天成三年),李承约为黔南节度使,安抚诸夷,劝农桑,兴学校。

939年(后晋高祖天福四年),溪州刺史彭世愁领人民反。

宋朝时期,997年划全国为15路,后有增有减;第二级行政区为府、州、军、监;第三级为县(县下设关、城、砦、堡)。涉及今贵州的行政区划有:夔州路(绍庆府、思州、播州乐源郡、南平军、羁縻小州、矩州等)、潼川路(沪州泸川郡)、荆湖北路(沅州、靖州)、广南西路(融州融水郡)。

974年(宋太祖开宝七年),矩州土著首领贵乞内附,宋廷就其土音敕有“惟尔贵州”语句,是为“贵州”名称见于文献之始。(戡误:“贵州”之名最早见于唐代,在现在广西境内)

995年(宋太宗至道元年),南宁州龙汉驍入贡,宋廷封为归化王。

1088年(宋哲宗元祐三年),杨晟台起义。

1107年(宋徽宗大观元年),思州土著首领田祐恭入朝乞内附,宋廷以其地置思州。

1108年(宋徽宗大观二年),播州杨氏向宋廷献地。宋廷在其地置州及遵义军、遵义县。

1133年(宋高宗绍兴三年),置市马司于罗甸。

1170年(宋孝宗乾道六年),卢阳僚民杨添起义。

1228年(宋理宗绍定元年),升黔州为绍庆府,领羁縻州四十九。

1242年(宋理宗淳祐二年),冉氏兄弟在钓鱼山等地建城十余座,以抗蒙古军。

1260-1275年(宋理宗景定元年至宋恭宗德祐元年),思州、播州等地人民抗击蒙古军。

元朝时期,京师置中书省,称腹里,全国置11行中书省,简称行省,长官为平章政事,其中涉及今贵州省的有三行省:湖广行省、四川行省、云南行省,下设行政区有:八番顺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顺元路军民宣抚司、管番民总管府、金竹府、定远府、九安抚司、三长官司)、播州宣慰司(播州宣抚司、黄平府、绍庆府、乖西府)、思州宣慰司(思州宣抚司、镇远府、黎平府)、新添葛蛮安抚司、庆远南丹安抚司、普定路、普安路、乌撒乌蒙宣慰司。

1278年(元世祖至元十五年),封水西阿榨为安抚使,是为贵州土司制开始。

约13世纪末(元初),回族徙入贵州。

1279年(元世祖至元十六年),设八番罗甸安抚司。罗施鬼国阿榨反。

1280年(元世祖至元十七年),罗施鬼国阿榨受招降。

1283年(元世祖至元二十年),讨平九溪十八洞。设顺元蛮夷官。

1292年(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并顺元、亦奚不薜、八番罗甸三宣慰司为一路,曰八番顺元等处宣慰司兼都元帅府。

1298年(元成宗大德二年),八番桑柘蛮王二万等起义。

1301年(元成宗大德五年),宋隆济起兵,水西奢节响应。

1302年(元成宗大德六年),阿永蛮雄挫起兵于赤水河。

1310年(元武宗至大三年),乖西土官阿马起兵。

1313年(元仁宗皇庆二年),贵州始设书院(文明书院)。

1360年(元惠宗至正二十年),朱元璋农民军之一部至湖南,思南、思州二田氏归附朱元璋。

宋元时期,南宋绍兴年间,在今沿河县建有銮塘书院;宋初在今遵义设学校;1244年,安抚使杨文在播州建孔子庙;1313年,贵阳城东顺元路建文明书院;1317年,普定路军民总管府判官赵将仕在普定立学校。宋时遵义冉从舟,瓮安犹道明,以及杨震、李敏之、白震等,先后被录取为进士。宋代著名寺院有桐梓的鼎山寺、黄平的宝珠寺(一名岭卡寺)、沿河的沿丰寺、铜仁的回龙寺、遵义的桃源山寺、开阳的灵泉寺、贵阳的大兴寺。

明代全国大行政区有13个,叫承宣布政使司,习惯上称省。贵州承宣布政使司,于1413年二月(明成祖永乐十一年)设置,今贵州省正式建立,今贵州大部分地方不再分隶于邻近各大政区,结束了过去的零散状况。全国军事机构有15个,叫都指挥使司,贵州都指挥使司于1382年正月(明太祖洪武十五年)设立。全国监察刑法机构13个,叫提刑按察使司,贵州提刑按察使司于1414年(永乐十二年)设立。在贵州等民族关系复杂的地区,土、流并治,利用土著大姓,同时设立宣慰使司进行管理统治。贵州宣慰使司设于1371年(洪武四年)。

贵州全省的行政、军事、监察、民族四种机构,治贵州城(贵阳)。

布政司下军政区有府和直隶州,府又分军民府和府,军民府兼管军政、民政,府单管民政。贵州布政司1413年辖8府,1602年时辖10府。与府相应的军事机构有军民指挥使司或卫。贵州都指挥使司辖18卫。府或直隶州所辖政区为州和县,贵州布政司范围有9州14县。与州、县相应的军事机构叫守御千户所,贵州都司范围有21所。

明代在贵州省设立的相关机构有:贵州宣慰司(境内有贵州卫、贵州前卫、龙里军民指挥使司、新添军民指挥使司、威清卫、平坝卫、敷勇卫、镇西卫)、贵阳军民府(新贵县、贵定县、定番州、广顺州、开州)、安顺军民府(镇宁州、永宁州、普安州、普定卫军民指挥使司、安庄卫、安南卫、普安卫)、都匀府(麻哈州、独山州、清平县)、平越军民府(黄平州、余庆县、瓮安县、湄潭县、清平卫、兴隆卫)、镇远府(镇远县、施秉县、偏桥长官司、邛水五洞蛮夷长官司、臻剖六洞横坡等处长官司)、黎平府(永从县)、思州府(倚都坪峨异溪蛮夷长官司、府西都素蛮夷长官司、府北施溪长官司、府东北黄道溪长官司)、石阡府(石阡长官司、西北苗民长官司、西南葛彰商长官司、龙泉县)、思南府(安化县、婺川县、印江县、府北沿河祐溪长官司、府东北朗溪蛮夷长官司)、铜仁府(铜仁县、府西南省溪长官司、府西北乌罗长官司、府西提溪长官司、府南大万山长官司)、贵州都指挥使司所辖诸卫(乌撒卫、毕节卫、赤水卫)、湖广布政司、都指挥使司所领县、卫(天柱县、镇远卫、清浪卫、偏桥卫、平溪卫、铜鼓卫、五开卫)、广西布政司所领县、卫(荔波县)、四川布政司所领军民府(遵义军民府:遵义县、桐梓县、真安州、绥阳县、仁怀县;乌撒军民府)。

1376年(明太祖洪武九年),王乃领导布依族人民起义。

1378年(明太祖洪武十一年),吴勉领导侗、苗人民起义。始于贵州屯田。

1382年(明太祖洪武十五年),统一贵州全境。开关索岭古道。

1381-1384年,贵州水西安氏等农奴主欲叛乱,水西安氏代表奢香夫人与朱元璋达成协议,杀明都督马晔,保持了贵州政局稳定。1391年(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奢香袭贵州宣慰使,奢香组织开通贵州到云南、四川的九个驿站,1396年奢香去世。

1413年(明成祖永乐十一年),置贵州等处承宣布政使司。习称贵州省。

1449年(明英宗正统十四年),兴隆卫韦同烈起义。

1508年(明武宗正德二年),阿贾等领导人民反抗水东统治。

1508-1510年(明正德二年至五年),王阳明贬谪贵州龙场驿。

1568年(明穆宗隆庆二年),移程番府入贵州布政司城。次年改名贵阳府,是为“贵阳”名称之始。

1597年(明神宗万历二十四年),建甲秀楼于贵阳府城南。

1599年(明神宗万历二十七年),播州杨应龙反。

1605年(明神宗万历三十三年),以阿万、阿皆等为首的各族人民大起义。

1622年(明熹宗天启二年),水西安邦彦反。

朱元璋在南京建立政权时,杨氏据有播州已传至21世杨铿。1372年,杨铿归顺明朝。1572年(明神宗万历元年),杨应龙世袭播州统治,明朝授以宣慰使。杨应龙极为残暴,生杀任情。朝廷及贵州、四川两省欲对问罪杨应龙。1599年五月(万历二十七年),杨应龙起兵造反。四川巡抚李化龙前往镇压。1600年六月,朝廷组织四川、贵州、陕西、甘肃、浙江、湖广、云南等省军队20多万,分八路围歼杨应龙,最后攻破海龙囤,杨应龙兵败自焚而死。明朝平播之后,对杨应龙原据有的播州地区,实行改土归流,其中遵义县、桐梓、仁怀、正安仍归四川统治(1727年<清世宗雍正五年>,将这些地区即遵义府改隶贵州),湄潭、风冈、瓮安、余庆改隶贵州。

明代文化:1508-1510年(正德三年至五年),时任南京兵部职方主事的王阳明被贬为贵州龙场驿(今修文)驿丞,在龙冈书院讲学,写《五经臆说》。1509年受贵州提学副使席书的聘请,担任贵州书院(贵阳文明书院?)的主讲,在这里第一次提出了“知行合一”说,成为以后王阳明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想体系的重要内容。1535年,建贵阳阳明书院明代贵州各地创建的书院还有:程番府的中峰书院、正学书院,修文的龙冈书院、阳明书院,平越的石璧书院,偏桥的南山书院,石阡的明德书院,贵定的魁山书院,毕节的青螺书院,铜仁的铜江书院,镇远的紫阳书院,思南的斗坤书院,黄平的月潭书院,都匀的鹤楼书院和南皋书院等。1369年,明朝廷通令全国设立府、州、县学,此后,贵州学校陆续建立,建立行省后,各府、卫学校骤增。1597年(万历二十七年),明江东之建甲秀楼。安顺圆通寺建于1274年。明永乐到明灭亡,贵州地方志编修近40部(目前幸存不超过10部)。

清朝时期,1727年(雍正五年),划四川遵义府并所辖的遵义、绥阳、桐梓、仁怀、正安五州县隶贵州。清代前期贵州布政司共领12府、1直隶州、3直隶厅,其下再共领13州、31县、11厅、1卫:贵阳府、安顺府、都匀府、兴义府、大定府、遵义府、思南府、石阡府、铜仁府、思州府、镇远府、黎平府、平越直隶州、松桃直隶厅、仁怀直隶厅、普安直隶厅。

1647年(清顺治四年),孙可望、李定国率大西军入贵州。

1652年(清顺治九年),大西军接明永历帝至南隆所,改名安龙府。农军分三路抗击清军。

1657年(清顺治十四年),孙可望发动内战,兵败降清。

1658年(清顺治十五年),清军分三路进攻云、贵。

1664年(清康熙三年),安坤、安重圣反。

1665年(清康熙四年),以水西辖地置黔西、大定、平远三府。

1666年(清康熙五年),改乌撒土府为威宁府。

1673年(清康熙十二年),吴三桂叛清。

1678年(清康熙十七年),吴三桂称帝,国号周,八月病死。

1681年(清康熙二十年),清灭周,吴世璠自杀。

1726年(清雍正四年),贵州始行“改土归流”。

1727年(清雍正五年),拨四川之遵义府及所辖一州四县隶贵州。黎平谬冲花苗起义。

1733年(清雍正十一年),阳明书院改称贵山书院。

1735年(清雍正十三年),古州包利、红银领导苗族起义。

1736年(清乾隆元年),古州苗民起义失败。

1741年(清乾隆六年),石金元起义于黎平。

1770年(清乾隆三十五年),桐梓民变。

1783年(清乾隆四十八年),天主教传入贵州。

1794年(清乾隆五十九年),会党曾石保在桐梓老鸦窝反清。

1795年(清乾隆六二年),石柳邓领导苗民大起义。

1796年(清嘉庆元年),王囊仙、韦阿信领导布依族人民起义。清溪县会党起义。

1831年(清道光十一年),开泰县马绍汤等起义拜三合会。

1838年(清道光十八年),仁怀穆继贤、谢法真领导起义。

清代文化:1759年,天主教从四川传入贵州务川;整理和考订古代经书方面有成就的人物有郑珍和莫友芝二人;方志学编修兴起,数量可观,《遵义府志》为“天下第一府志”。

中国历代地方区划统属简表

秦:

郡→县

汉:

州→郡→县

州→属国都慰

魏晋南北朝:

州→郡→县

隋:

州→县

郡→县

唐:

道→经制州(郡)→县

道→羁縻州→县

宋:

路→府(州)→县(羁縻州)→关、城、砦、堡

路→军(厢军区)

路→监(矿务区)

元:

行省→路→府→州→县(流官,长官司)

行省→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土官,长官司)

明:

布政司→军民府(府、直隶州)→州(县)(流官,长官司、巡检司)

布政司→宣慰司(土官,长官司、土巡检司)

都指挥司→卫(军民指挥司)→千户所→百户所

清:

省→府(直隶州、直隶厅)→州(县、厅)

——摘自周春元、王燕玉、张祥光、胡克敏著作

贵州历史600年大事记(清代以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