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面抗战爆发后的3年里,日寇所消耗的石油70%来自美国

 读万卷书破万里 2019-11-13

1937年我国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美国对日本采取了姑息纵容的绥靖政策。1929-1933年,从美国开始爆发了一场资本主义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美国经济因此陷入瘫痪状态,工业生产下降了一半左右,进出口总值削减了70%左右,13万工业公司和商业公司破产,上万家银行倒闭。1933年秋,全国计有1700万工人失业,占工人总数的三分之一。农业也陷入了危机之中,农产品过剩,市价下跌,上百万农民破产。

美国需要亚洲市场来摆脱经济危机

为了摆脱灾难性的经济危机,1933年上台的美国总统罗斯福一方面在国内推行所谓“新政”,另一方面想在对外贸易中寻求转嫁危机的良方。30年代世界经济格局并不利于美国,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削弱的英国重新登上了世界经济舞台,在英联邦的主要地区建立了“英镑集团”,加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以法国为首的“法郎集团”,控制了中西欧市场;重新崛起的德国建立了包括东南欧、南美诸国在内的“广泛经济圈”,使美国对欧洲等地的商品和资本输出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美国对外贸易额急剧下降,国外投资由1929年172亿美元下降为1939年的114亿美元,减少了三分之一。由于大西洋彼岸的欧洲已形成了一道不可逾越的经济壁垒,美国不得不把主要视线集中于拉美和远东地区。其中,日本就是美国加工工业在亚洲的主要市场。1933年到1937年,在美国总进出口中日本占7.8%,而中国只占2%~3%;日本在美国对外投资中占2%~3%,而中国只占1%~2%。

日本的侵略背后离不开美国石油支撑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在中国的侵略进一步扩大。7月12日,美国国务卿却公开宣布,在中日冲突中,美国政府对日本采取“友好的、公正无私的态度”。9月5日,日本政府正式通告封锁除青岛外的全部中国海岸;9天后,美国国务院就发表声明:凡属美国政府的商船“不许运送任何种类的军火、军用品或军事装备去中国或日本”,其他悬挂美国国旗的商船如要运送这些货物去中国或日本,“一切责任和危险由自已负担。”

后来,美国政府又规定“现款自运”,这一措施自然更是有利于日本而不利于中国的,因为日本既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也有强大的海上运输能力,可以畅通无阻地从美国那里购买和运进石油、钢铁之类的战争物资和原料。据统计,1937年美国对日本的出口达近3亿美元,其中60%是石油,石油产品、废铁废钢和铜。在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头3年中,共消耗汽油4000万吨,其中70%是美国供应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