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达沃斯魔法时光:一座成就了诺贝尔文学奖的疗养院

 昵称42459906 2019-11-13

  达沃斯这个名字如今与世界经济论坛几乎不分彼此。但其实,达沃斯经济论坛迟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才始创,而达沃斯的名气和地位,早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已经达到了其历史上空前的盛况。这一切,都与沙茨阿尔卑的“魔”法相关。沙茨阿尔卑不仅代表了达沃斯作为疗养度假胜地的历史,如今,也有让你穿越历史、今昔同在的魔力。

(文/素素,摄影/谷野,视频拍摄/陆宇清,视频剪辑/孙水盈)


  沙茨阿尔卑是达沃斯上方300米的一小片阳光灿烂的山间平地,如今也是一座拥有高山植物园的酒店的名字:沙茨阿尔卑疗养院酒店(Berghotel Sanatorium Schatzalp)。

  这座上榜“瑞士历史酒店”的酒店,最初是Pfleghard & Haefeli建筑公司建造的奢华疗养院,建成于1900年,针对能够负担得起完全护理费用的国际结核病患者,当时堪称世界最高级的疗养院。据说德皇威廉二世,有十年时间,也曾租住这里的三间客房。

  德国作家托马斯.曼1924年写成并获192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长篇小说《魔山》,其写作动因、灵感和原型就是来自沙茨阿尔卑疗养院、疗养院里的人和疗养院周边的山间景色。“魔山”之名,最直接的含义,就是这里的山景以及疗养院的高级享受,令入住其间的人像着了魔一样再也不能也不想离开。而《魔山》一书的获奖和大卖,又更大范围地提高了沙茨阿尔卑的知名度。

  虽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疗养院曾一度关闭,但真正结束其作为医疗机构的使命是在1950年。之后,经整修改造、添置家具后,1954年,拥有93间客房的酒店正式开张迎客。而为了记取其显赫的历史,酒店不仅完全保留当年的建筑风格、室内装饰以及电梯、卫浴等附属设施,还特意取名沙茨阿尔卑疗养院酒店。近年来,酒店仍然既全力保护这一历史建筑,同时,也增添了桑拿等设施,成为一间让现代旅客享受的真正的酒店。近年大获好评的故事片《Youth》,其中的很多拍摄都是取景沙茨阿尔卑疗养院酒店。

  早在1900年沙茨阿尔卑疗养院建造的同时就已经建成了高山缆车,既方便客人轻松直达山下的达沃斯,又将凡俗的世界远远抛在了脚下。如今,高山缆车依然每天正常运营。从达沃斯市中心的缆车站攀升,只需四分钟即可到达沙茨阿尔卑。出车站,隔着小广场与车站大门正对着的,是沙茨阿尔卑建筑的侧立面。小广场的右侧,有山间小径一路绕行约二十分钟可到“魔山”。左侧,则是一条蜿蜒的檐廊,一路通向小塔楼“院门”,跨过院门,算是真正进入了沙茨阿尔卑疗养院酒店。

  酒店建筑采用1900年建造时代最流行的新艺术风格,但同时又充分考虑到享受日光浴、呼吸清新空气的要求,用足向阳的一面。整座建筑,为一横向伸展的长方型。向阳立面的一楼有超过100米的笔直的敞开式长廊,二楼及以上为客房区,客房也都有宽敞的向阳阳台。

  敞开式长廊是个介于半室内半室外的空间,与建筑前的平地衔接,而从平地开始,以下行式的梯田结构,建成了有3500多个品种的高山植物园。植物园几乎不设边际,一直向下延伸直到与绿色的山谷合为一体。而隔着这一大片山谷,视线所及的远方,即是托马斯.曼逼真描写的魔山。从建筑正中间位置的正门,进入室内,首先是现在作为前台的门房区域。前台区的左面,推门而入是由当年的诊疗室改造的休息室与酒吧;推开右面的门,则是有着经典新艺术风格的餐厅,装饰线条妖娆,非常奢华。

  对于今天的游客来说,这是一家非常值得体验入住的酒店,即使对托马斯.曼的魔山不感兴趣,也至少可以在晨昏之际私享独特的植物园,可以领略一百年前高级疗养院的享受,甚至气氛。何况,周边还有私人滑雪场,也可以进行山间徒步。

BerghotelSchatzalp
7270 Davos Platz
Tel. +41 (0)81 415 51 51
Fax +41 (0)81 415 52 52
info@schatzalp.ch
www.schatzalp.ch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