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玉心得 之 游丝毛雕(四)

 睫毛上的风尘 2019-11-13

张扬最不羁的态度,射向仿冒品的子弹

暴躁  狂妄 目中无人

愿做古玉圈的一股清流


古 玉 行 骗 曝 光 台

(点击链接查阅)

(一)

古玉劫—闵旦旦诈骗实录

(二)

闵旦旦”托我给您带句话

(三)

揭秘高仿汉代玻璃光剑饰

(四)

“闵旦旦”被警方采取措施

欢迎古玉圈藏友提供各类证据确凿的龌龊之人和行骗之事,本栏目不定期更新曝光业界之不良行为,净化收藏环境,人人有责。


微信:17013 欢迎您的加入

商品刷屏、三天可见、关闭朋友圈

以上三类网友请勿添加,速删见谅

商周、春秋,战汉为本群研究方向

文化期、中古、明清爱好者请绕行


金 玉 满 堂 原 创 回 顾
(点击标题跳转)

学玉心得 之 开篇

第七套广播体操 伸展运动

学玉心得 之 高古玉阴线(一)

第七套广播体操  四肢运动

学玉心得 之 高古玉阴线(二)

我蹲家里修文物

聊聊战汉玻璃光

《说蝉》之 学习对比

金玉满堂一周年曰

学玉心得 之 高古玉阴线(三)

祭坑玉器的鉴定

高古纹饰zippo复刻记




学玉心得 之 游丝毛雕(四)

闲人

游丝毛雕是后人对汉代玉器里细若游丝、若隐若现的阴线的一种称谓,个人认为并不是在鉴定玉器的上的一个绝对的标准。战国以来,铁器大量运用,铁质砣具也会大量运用在玉器加工上。汉代玉器上的游丝毛雕,很多人认为的“刻画”,其实《杨建芳玉文化论丛》和杨建芳先生的几个论文集里都有详细的实验,也详尽的介绍了如何鉴别“砣”痕,如何区分砣和刻画的痕迹。当我们分清了砣和刻画的特征就对游丝毛雕痕迹的由来有了基础的认识。
迄今为止,尚未发现汉代文献中有关“游丝毛雕”的记载,目前所知对汉代“游丝毛雕”的描述,最早见于明代高濂《遵生八笺》卷14《燕闲清赏笺·论古玉器》:“汉人琢磨,妙在双钩,碾法婉转流动,细入秋毫,更无疏密不均,接断续,俨若游丝白描,毫无滞迹。”

游丝毛雕的痕迹,大多体现在汉代—东汉的玉器装饰线上,无论是密集的细阴线,还是长长的轮廓线,在这个时期的玉器上都体现了一种有别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线条加工工艺,而这种加工工艺的特点既有高古玉线条的核心特征,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在现代高倍放大镜下,我们能清晰的看到工具加工的工序和工具留下的痕迹。汉代的玉器因其工具的锋利,加工时容易形成痕迹,不再像春秋战国早期时候一样需要反复的慢速碾磨,所以工具的锋利就带来了工序的减少,工序的减少其实就是下砣次数的减少,就形成了大多数线条之间砣砣相续不再是砣痕中部相接,而是首尾相接,也就是形成了我们视觉上的细若游丝。

结合我们前边分享的《祭坑玉器的鉴定》,再了解汉代玉器加工的工具,我们便可以从几个方面去鉴定这个年份的玉器:
一是砣具加工具有高度的统一性,一件玉器上的线条加工出来,线条大致是类似的,不会出现宽窄不一,砣痕长短不一的状态。
二是线条因为砣具的锋利,线条的沟边基本上都会比较挺拔,不会出现线条边缘因为电动工具似的加工工具形成的沟边大量磨损而形成的塌边。
三是线条如果经过修磨后,砣具接续的变化即便表面看不到清晰的高度统一的接续痕迹,也会在沟边和沟底体现。
四是线条沟底的颗粒感会非常强,用杨建芳先生的话是“凸脊”多,更不会出现沟底砣痕原地转向的痕迹。
“游丝毛雕”并不是神乎其神不可理解的技艺,也是特定的历史时期限定下的工具加工出来的工艺,是从春秋开始纯砣具加工延续下来的工艺,只是因为工具材质的变化形成了自身的特点。所以,在鉴定这种纹饰的玉器时仍然需要从基础的工艺去切入鉴定。同时,推荐关于汉代玉器和游丝毛雕比较好的工具书《陕西出土汉代玉器》,书中汉代玉器高清图可以使我们清晰的看到汉代的线条市如何加工的,看似断续的痕迹是如何形成的,高倍的放大镜下的微距图里体现出了哪些老砣具的特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