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关于“少女”的故事:年龄无法定义的美好 如此醉人的清风, 如此撩人的初夏, 是时候找回那份久违的“少女感”。 “Without you, “没有你, who would I admire all the beautiful things with?” 良辰美景可与谁人说?” 奥黛丽·塔图(Audrey Tautou)那双天真无邪的大眼睛成了《天使爱美丽》海报上令人印象最深刻的画面。说到少女,脑海里首先想到的词是青春、可爱,简单……这么看,电影中的艾米丽(Amélie)简直就是“少女感”的代言人,她带着法国人独有的浪漫,又带着少女独有的单纯气质。 艾米丽·沃森也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 但最终艾米丽·沃森并没有出演这个角色,而艾米丽这个名字却保留了下来,直到遇见奥黛丽·塔图,“艾米丽”才真正的鲜活起来。 其实,真正的单纯无害并不是不谙世事,而是深知生活的艰辛却依然保持明媚笑容。电影中艾米丽童年并不幸福:因为从小缺少父爱,所以父亲一接近就会心跳加速,结果艾米丽被父亲断定患上了心脏病,从此与校园生活无缘;因为一场意外牵连,导致母亲在自己眼前突然死去,从此父亲更加消沉…… 但这一切并没有影响艾米丽对生活的乐观与豁达,1997年,戴安娜王妃的去世成为了一把钥匙,开启了艾米丽温暖助人的大门。 她让白拓图见到了自己儿时的玩具,使之从此决心与女儿和好;她偷来房东太太的书信,伪造了一封迟到三十年的情书,字里行间的真情让房东太太喜极而泣;她送“小矮人”去旅行,发回照片委婉地鼓励父亲走出消沉拥抱世界;她捉弄刻薄的蔬果店老板,来表达对那位老实的蔬果店店员的关心……她的助人名单上有陌生人、有同事、有邻居、有自己的亲人。 有意思的是,艾米丽这些充满爱心和正义感的行为都是通过恶作剧方式来达成,导演以一种夸张的浪漫主义手法将故事娓娓道来,用喜剧片的外壳,包裹着浓浓温情。经历过世间悲伤的艾米丽,为身边人带来了满满爱意,最终也收获了自己的爱情。 播撒爱收获爱,你看,艾米丽是如此简单美好,所谓“少女”,不正是如此! 少女感也可以来源于一个字——“灵”。 周冬雨在《喜欢你》中,可谓灵气十足。陈可辛曾经给过她这样的评价:“她没有那种标准的美,但第一眼你会觉得那个女生很灵,猜不出她要去哪里,她今天的情绪怎么样……” 在观看《喜欢你》的过程中,周冬雨就凭借着这种灵气主宰着整个故事节奏。 “我好像说过不跟人一起吃饭。” 这是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角色,上一秒周冬雨饰演的顾胜男还是个“生活不能自理”的迷糊鬼,下一秒钟却成了在厨房叱咤风云的“女将军”,她在两种状态中切换自如,过渡自然,这是一种天分。 “我有时候也不把自己当人看的, 我都是看心情。” 电影中,她和金城武饰演的“霸道总裁”路晋以美食为阵地,展开了一场又一场的隔空较量,棋逢对手,琴瑟相和,此乃真知音,一来二去,美食上的默契使得两人之间的情愫慢慢滋生。 关于周冬雨,陈可辛还这样评价过:“她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不是每个女演员都有那种脆弱,但她有,这种很脆弱的东西,可以让演员感动到观众。”这一点,看完《喜欢你》的观众体会最深刻,电影中,她每一次落泪都让人感同身受,无论愤怒、委屈还是喜悦,这种与生俱来的脆弱可以征服观众,也可以使她的“灵”更加与众不同。 “今天和那天一样那么大雨,望着玻璃窗,我只是想念一个人。” 王菲也充满灵气,但她的“灵”不同于周冬雨,《重庆森林》中那种游离、迷幻,带着梦境色彩的演绎,在大银幕上留下了她电影生涯中的惊鸿一瞥。 《重庆森林》讲述了两个爱情故事:分别发生在失恋警察与神秘女杀手、巡警“663”与快餐店女孩之间。第一段故事中有关于“凤梨罐头”的独白,第二段故事中则有王菲,电影中,她饰演从北京来到香港的女生阿菲,在速食店打工。 身为导演,王家卫懂得如何挖掘王菲的“灵气”,他为林青霞精心挑选金色假发与服装,却特意让王菲穿自己的日常服装出演。正因如此,我们才得以看到王菲表演中所呈现出的那种不羁、自然与放松。 王菲大银幕作品不多,但《重庆森林》为她带来了台湾金马奖、香港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提名,以及第7届瑞典斯德哥尔摩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 昆汀·塔伦蒂诺是王家卫的死忠粉,曾经特意坐飞机去观看《重庆森林》,谈及王菲,他说这是“让人感到蓬荜生辉的王菲”,“她的演技征服了所有观众”,“灵”这个字有时候与才华挂钩,而王菲恰好证明了这一点! “It's the first time for me, you know? ” “这是我的初恋,你知道么?“ 少女感还带着几分成熟意味,没错,就是“成熟”,少女感可以是可爱、简单、无辜、纯洁,但支撑少女感的核心力量在于好奇心、倔强、生命力和叛逆气质,符合这一点的完美人选就是《这个杀手不太冷》里的玛蒂尔达。 娜塔莉·波特曼(Natalie Portman)当初饰演这个角色的时候只有13岁,名副其实的少女,但最初选角时因为年龄太小,导演吕克·贝松(Luc Besson)并没有选她,结果娜塔莉·波特曼再次回到吕克·贝松面前来了一段精彩绝伦的表演,最终拿下这个角色。从某种程度来说,娜塔莉·波特曼与玛蒂尔达很相似。 玛蒂尔达叛逆、充满敌意,却又无比脆弱;她表现出超乎同龄人的成熟,却又满心稚嫩;她战战兢兢、被恐惧包围,却又比任何人有勇气。面对全家被杀,她手捧牛奶站在莱昂家门口,努力求生,从此,玛蒂尔达闯入了一名杀手的生活。 求生本能驱使,玛蒂尔达对莱昂说:“我要跟你学做一个杀手。” 但同时,玛蒂尔达依然是充满幻想的少女,她试穿莱昂买的衣服,和他一起训练,买两夸脱牛奶,对他表白内心…… 吕克·贝松说过:“这是关于两个小孩的故事,一个女孩和一个男孩,在他们心里,他们都是12岁,他们都感到失落,他们深爱彼此。” 这一切的美好都与最后近在咫尺的救赎形成了鲜明对比。电影结尾,玛蒂尔达再次一个人上路,压抑住内心的悲伤,她顽强、倔强地继续生活,连同莱昂的那份一起。 这样的玛蒂尔达,你没法否认她那份独一无二的少女感。 少女感这个词,不仅属于少女, 它是一种生命状态,可以匹配任何年纪与国度。 天真、叛逆、专注、坚韧…… 爱这个世界,也爱自己, 愿这个夏天,每个夏天, 你我心中的少女,都甜美如初。 (图片来源于VOGUE时尚网) |
|
来自: youxianlaozhe > 《影视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