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望与遐思——铁山摩崖石刻记

 中书汇书法学苑 2019-11-13

一场细雨携着云烟 十月邹鲁用清凉和感性 接待了我们这些远道的客人 我们当然也不负这云烟细雨 在烟雨里对望铁山 ……铁山真的是比较袖珍的山。

若是您来,感觉定是会和我一样。站在铁山摩崖经刻的面前,您第一眼看到的绝对不会是期待中的摩崖大字。 一块巨大的花岗岩石屏被栏杆和石梯围绕。若不是看到巍然耸立的招牌,定难相信眼前的一切就是我们此行第一站铁山摩崖。

铁山摩崖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经文部分,二是经文左侧的《石颂》部分,三是题名部分。

▲左侧完全剥落

左边的岩石相对来说剥落比较严重,加以围栏阻隔,只能依稀辨认出不多的字。后来经过方位的确认,才知道这左边的刻字为《石颂》的内容。“精跨羲诞,妙越英繇。如龙蟠雾,似凤腾霄。”这16字便是其中的句子。

遗憾的是,我们没有在石面上将它们辨认出来。有幸的是后来在邹鲁金石拓片馆中得见了这十六字的原拓,想来定是缘分。登到石阶的尽头,转身,迷蒙中的邹城尽收眼底。吐出刚才颤颤巍巍爬台阶时胸中郁结的一口浊气,望一望可爱的邹城,心情和筋骨顿时也活络起来。在山顶逗留片刻,一小番寻觅,并没有发现其它刻字。决定由另一边台阶下行。

▲站在铁山顶上俯瞰整个邹城 这时您一定要认真观察了! 随着不断下行,字迹也越发清晰,右边正是僧安道壹所书的经文《大集经·穿菩提品》。字径50--70厘米,时间的沉淀,历史的冲刷,大乘法义加之以大字的视觉冲击,使得满石屏遍布禅意。

当下行几近尽头时,您定要回望! 由下向上观之,这时刻字就显得尤为清晰,尽管从围栏外部能辨认的只有区区百十字,但那种震撼是不亲眼所见就无法感知的。

▲从右侧下来,惊喜发现字迹较为清晰的刻石 尽管字径很大,但是绝无张牙舞爪的戾气。场面宏大,气势恢宏。佛经书法以隶为主,参以楷法,开张险峻,宽阔空灵,笔笔禅意。确实堪称中国书法史上不可多得的珍品!

心情澎湃之余,又不免有些伤感,如此煌煌巨制,历经沧桑,四周栏杆隔绝,出于保护却无法入内,没有近距离接触实属遗憾,莘莘学子不远万里前来学习,是否可以出台一些政策,比如收费制度。 合理的收费可以区分普通游客与学习者,真心求学者来了,真的是肯花一点钱,与这些经典亲密接触!

▲文管所重新割裱的“精跨羲诞,妙越英繇。如龙蟠雾,似凤腾霄”十六个字。

回程路上想起前一天晚上与大地老师的闲谈,总感觉蛮有意思。天马行空地还原了泰山经石峪金刚经与铁山摩崖的关系,这里一并讲出,图个乐子,并无确切史料,各位看官切莫较真。

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完成于北齐天保年间(550~559)之间,具体年月与作者均不可考。

而铁山摩崖经刻有明确记载,为僧安道壹于北周大象元年(579年) 敬写《大集经·穿菩提品》,两者相差二三十年。我们认为二者书风虽然比较相似,但并非同一人所书。

原因有二

其一,铁山摩崖方折笔居多,字势多开张险峻,而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圆笔外拓为主,字势静穆平和,尤其是伸手挂脚处少,无刻意涉险犯难。

其二,在这二十多年间,经历了长达四年的“周武废佛”(574-578年),想必僧人的日子不太好过,泰山经石峪金刚经的书写者有可能没能坚持过这一场浩劫。 也有可能佛祖保佑生命无忧,但已是垂垂暮年,不能承担这么大的工作量。刻写泰山经石峪金刚经的那一批工匠,我们姑且称之为泰山施工队,铁山经刻的工程团队我们称之为铁山施工队。

二者什么关系呢?极其有可能是师徒关系,泰山是师父,铁山是徒弟。风格相似,但是又有所差异。 同时我们还提出一种设想,经文可能并非直接书写在摩崖上,也有可能先由书写者书写小稿,再由刻工放大勾摹再刻。

没有具体的史料记载,我们充分发挥想象力,也是蛮有趣的一件事。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大字的刻法,都是先将字的外轮廓刻出,然后中间部分慢慢去挖,而且很可能分成不同工序,每一工序完成的工匠不同,甚至有多个工匠合作交叉的可能性,因为无论是泰山经石峪金刚经还是四山摩崖里,都有只刻了外部轮廓而内部没有挖进去的字。这又是为什么呢?您有什么看法呢? 欢迎下方留言,一起想象,再去梳理逻辑,再从相关资料中找到蛛丝马迹,这样的事情多有趣!

▲经石峪金刚经与铁山刻经的对比

知识链接,铁山摩崖

《大集经》南北长33.55米,东西宽12米,经文共17行,940字。由于风化剥蚀,现能辨认795字。经文内容为佛教《大集经·穿菩提品》。字径一般在40至60厘米间,最大者78厘米,最小者30厘米。字体以隶为主,然篆楷亦浓,又夹行草。用笔以圆为主,个别笔画辅以方笔。

被誉为“通隶楷、备方圆,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 《颂文》 部分,上篆刻“石颂”两大字,每字字径近1米见方。今“石”字仍较完整,“颂”字仅有“公”旁可辨,“页”字已残缺不清。颂文2行,614字,已残毁177字,现存437字。

每字径22厘米左右。其内容有对铁山摩崖的位置、地理环境的记述;有对铁山刻经经主西汉丞相匡衡的后代匡喆于北周大象元年(579 年) 请大沙门名僧安道壹敬写《大集经·穿菩提品》的记述;有对经文周围刻画的祥瑞图象的记述;还有对刻经书法艺术的高度赞扬之语。以颂文中“寻师宝翰”、“敢辑遗训”之词句分析,颂文的作者当系安道壹的弟子。

《题名》原应10行60字,现仅存6行44字。据《邹县续志·金石志》及清代拓片,题名为□任城郡/功曹南平阳县/功曹大都维那/赵郡李巨敖/宁朔将军大都督任/城郡守经主孙洽县令/东岭僧安道壹署经/齐搜扬好人平越将军周/任城郡主薄大都维那/闾长嵩/,以其中“东岭僧安道壹署经”一句,当系安道壹为刻经的题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