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是“神”剧还是神剧,演员说了算

 你好林沐 2019-11-13

近期,演员宋佳深夜发文:

“演员,你大过、红过角色,那是悲哀。要警惕,要自知。”

由此,#演员大过角色是悲哀吗#话题引发讨论

角色是演员的一项艺术展示,好比画一幅画

当画作在被介绍的时候

有人会说这幅名画是谁谁画的;有人则会说,这是谁谁谁画的画

看到容嬷嬷,第一时间想到《还珠格格》,但这个演员叫什么名字却还得再想想

看到偶像剧的小花,第一时间反映是这是哪哪明星,角色名字倒忘记了

比如二十年前央视版《水浒传》中的宋江

肝胆相照的兄弟情义最后输给屈辱“招安”

金銮殿上扑通一跪,屁股高高撅起,口呼万岁,这一幕让多少观众恨的牙痒痒

再比如《少帅》里,老帅张作霖死去的这一幕

一句“叫小六子,回奉天”,心有不甘但也威武不减的一代元帅形象跃然荧屏

也演出了一位父亲的坚忍、牵挂、无奈

还有《焦裕禄》里为了角色足足暴瘦二十斤的模范干部焦裕禄

这些角色的塑造者,都是李雪健

放到现在语境来说,他有着一张“剧抛脸”

而这都是由对表演的极致认真与敬业一点点堆砌而成的,李雪健也曾经说:“为了观众,我就要玩命。”

于11月6号开播的抗战题材电视剧《河山》,又是李雪健老师的一部“玩命”之作

西安事变期间,日军侵占势力不断扩张,中华民族处于危难之际,国共两党最终达成合作一致对外,为应对日军全面侵华提前做准备

和以往抗战题材剧不同的是,《河山》将更多的镜头聚焦于小人物:乡绅,农民,刀客.....

这些小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为保卫故土河山浴血奋斗

该剧导演王新军,因《抗日奇侠》、《三进山城》、《地雷英雄传》等作品,被网友贴上“抗战神剧”专业户的标签

此次导演兼主演的他直言:我有了一个美好的愿景——重新定义“抗战剧”

剧本历时五年,细心打磨

更有秦海璐,李雪健,张嘉译,辛柏青,尤勇,申军谊等一众实力派加盟

光是演员阵容就值得期待

此次友情出演的李雪健老师更是这部剧的一大看点

剧中李雪健老师饰演卫大河的父亲卫锡铬,是民国时期典型的中国乡绅形象

一身麻布黑衣,一个烟斗,垂眼却透着犀利的凝视,大家主的威严表露无遗

大年三十,账房里,卫老爷和家仆不准对账,账本记录放出去的多,收回来的少

不准说的收账日期一拖再拖,卫老爷无奈又生气

“我一准都收回来了”

模仿不准的话配合脸上的表情,极尽揶揄

发完牢骚,又跟不准说别往心里去,恩威并施的乡绅形象顷刻间立住了

对完账,话锋一转,卫老爷又跟这个认识多年的家仆抱怨起儿子:

“这些年,你也怪不容易,咱也都上岁数了,你说说,我那三个娃,三个哈怂,没一个好东西,多少年了,连个人影都没见过,没一个......”

这时的卫老爷,又是一个思念儿子,无限辛酸的老父亲形象

卫大河因抢占潼关被革职返乡,重归故土的他显得有些陌生

卫父听说儿子突然回来,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欣喜,但又像极了所有的中国父亲,不发一言,只是站在门后静静的看着他

儿子跪在面前,面对这个为国征战、但从未在家守过一天家业的儿子,卫父先是责骂:“你心里头还有这个家呀”

虽然满满的责怪,还是难掩心里的想念

从儿子起身进屋,他眼光就没从儿子身上移开过

国家战乱,忠孝无法两全

是留下尽孝双亲还是赴前线抗敌,卫大河有些犹豫和迷茫

卫父找来大河,沙哑,却铿锵有力的一番话感动无数人

“忠孝节义,忠为先,好男儿,先要报效国家,没有国家,哪有咱小家嘛

娃,我懂你,老话说得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你走吧”

卫老爷子的一番话,拨云见日

谁不想儿孙绕膝安享晚年呢,卫父自打儿子归来,和人对话中也透漏着一股高兴劲

“我省大心了。”

但是家国大义面前,卫老爷子再多不舍,也都变成一句:家里有我们,你就放心走吧

而说出“年轻人打光了,我带着老的上”这一幕,他步履蹒跚,把小人物身上那股对家国大义、对民族信仰的一腔热血,演绎得让人泪目

第六集大柳镇乡亲送别陕北子弟东进抗日那场戏,是这集的高潮和泪点

在麦穗渲染的一片金黄色中,在卫氏祠堂老者的独白里,陕北将士由故土走向战场,豪迈壮烈

自盘古开天,三皇定国 ,五帝开疆 。

凡国遇大事,男必在,与祀戎泯躯祭国,

即燹骨成丘,溢血江河,亦不可辱国之土,丧国之疆,

士披肝沥胆,将寄身刀锋,帅槊血满袖,王利刃辉光。

吾不分老幼尊卑,不分先后贵贱,

必同心竭力,倾黄河之水,决东海之波,

征胡虏之地,剿倭奴之穴,讨欺汝之寇,伐蛮夷之戮,

遂苍海横流,儿立身无愧,任尸覆边野,唯精魂可依!

剧集里服道化非常考究用心,除贴合人物形象的服饰、扮相和口音外,李雪健略显沙哑、含糊的声线也为表演锦上添花

早在2000年的时候,李雪健被查出了患有鼻咽癌,当初为了不影响自己的演员生涯,他选择了保守治疗

如今虽然病情得到了控制,但也留下了一些后遗症,这也是李雪健老师声音如此沙哑的重要原因

在“零差评”的演技背后,是其在表演上堪称极致的敬业精神

据悉,在最初读到《河山》的剧本时,李雪健正在一场手术的恢复期中,身体并不在最佳状态

然而,出于对剧本品质的欣赏,也被剧中传递的爱国、热血、正义的民族精神所感染,他依然选择参演

李雪健在剧中展现的独特声线,正是他在拍摄期间与病痛艰难斗争的“产物”

但是让人心酸的是,老一辈艺术家为完成角色不惜带病出演,仍被网络喷子恶语相向

这些都不重要,如何将角色塑造完美才是一个演员最在意的事情

流量时代,“演技”这个词似乎变得模糊不清

有时候是为了贴合流量新星虚构演技,有时候是为了新剧宣传尬吹演技

但总有一些人在坚守一个演员本心

在屏幕上留下的是角色而不是演员本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