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洪山口长城一道天然关隘

 读书吞寂寞 2019-11-13

洪山口位于河北省唐山遵化市城东北约25公里的长城线上,北与承德地区的兴隆县接壤,东临迁西洒河。古城洪山口群山环绕,是南北贯通的要道。相传,战国时期修筑长城时,这里即构建石城而扎兵御故,唐朝初期,有位姓洪的人在此占山扎寨,起名为洪山寨,后来因为姓洪人家的势力日趋壮大,又居于关口之上,逐渐演变成现如今的名字--洪山口。过去也有人把它叫做"纱帽城",因为过去的洪山口像个"品"字,如同旧官员的乌纱帽,由此而得名。过去洪山口村路边松树林立,百姓们也常习惯的称之为"松棚路"。明代洪山口是松棚路路城,属蓟镇长城的十二路之一,有参将在此把守。
万历元年(1573)的春节前, 塞外一队骑兵在奔驰,荡起腾腾烟尘,直向长城关内逼来。领头的一员凶将,面如黑炭,落腮胡须。他就是蒙古族贵族朵颜部落的狼主长昂。他率骑兵南下,是想趁边关春节松怠来抢掠物资,以供节日享用的。这家伙率领上万名骑兵,沿长城西进,企图从桃林口、董家口,喜峰口和潘家口等处进关。不料这些关口扼守森严,难以攻破。长昂恼羞成怒,领兵转到洪山口。

洪山口是长城要隘之一,位于蓟镇总兵府三屯营西北数十里远。这里虽然也有边兵镇守,但因未来得及加固,长城破损残缺,很难固守,终于被长昂的万名骑兵攻克。敌兵象洪水猛兽一般涌进关内。所到之处,见人就杀,见房就烧,见物就抢,好不凶狠!
早在370多年前的明崇祯二年(清天聪三年,1629年)十月,清太宗皇太极为了侵占中原,曾经率领20万大军,绕过明宁远巡抚、督师袁崇焕镇守的辽东大宁防线,以蒙古喀喇沁布尔噶为向导,取道蒙古,突破明蓟镇中路的喜峰口、松棚路的洪山口、大安口等关寨,包围了遵化县城。此时的皇太极统领的清军势力如破竹,数日之内一举攻破马兰关至喜峰口关之间100余华里的长城要隘。攻打洪山口关时,参将王纯臣及支援的汉儿庄副将易受等阵亡,而参将张安德败走。至此洪山口得以被清军占领。

农历十月二十七日中午,皇太极在贝勒济哈朗、岳托等陪同下,进驻了洪山口城,在城内武衙门的参将府休息。此刻,正是由贝勒阿巴泰、阿济格及岳托两路大军包围了遵化城,在城外激战明军,终于十月三十日城池大破,以马思恭、贾维朝等献城投降。皇太极在洪山口歇兵三日,十一月一日,率军开进了遵化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