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俗语“该冷不冷,难成年景”,后一句同样精彩,却十人九不知

 多岁的多大的 2019-11-13

冬天的来临无疑有人欢喜有人愁,愁的是厚厚的棉袄总会带来些许不便,愁的是早上起床变得愈发的艰难。这当然是玩笑话,但话说回来,冬天不仅仅是银装素裹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冬天往往预示着来年的收成,所以无论古今,冬天都与农业生产密不可分。所以民间常常流传一句俗语,说的是“该冷不冷,难成年景”,这句俗语还有后半句同样精彩,都形象地揭示了冬天在百姓心中的地位。好云控

民间俗语数不胜数,虽然大多没有出处且源远流长,但大多数在几经辗转流传至今后依旧非常受用。都是老百姓长年累月总结的经验教训,读来更为贴近我们的生活,相比诗词的典雅,俗语无疑更接地气。而冬天的俗语除了题中所言外,最为人们熟知的莫过于“瑞雪兆丰年”,这话并非空穴来风,冬天的雪不仅能够保护土地,还能长久的滋润土地,为来年的农耕奠定了基础。相比之下,题中俗语则别是一番韵味。

这上半句强调的是冬天寒冷应当与夏天的炎热一样,如果两者都出现了反常的气候,对农作物来说,无疑是毁灭性的灾祸。寒冷的天气对田地里的害虫及其虫卵都有着根除的作用,这为来年的春耕秋收提供了绝佳的条件。其次,冬季寒冷往往与大雪密不可分,而下雪正如前文所说的那样,对田地的滋润是持久有效的。如果一冬无雪,在古代通常会被认为是上天惩罚预示来年必然灾荒。而今年的冬天够不够冷,也可以从民间流传的“数九歌”中窥见端倪。

这句俗语的后半句说的是“该热不热,跟着挨饿”,后半句与前半句当是互文的作用,说的同样是季节冷热失常对农作物收成的影响。古时候的生产力极度落后,生产环境也较为恶劣,更没有人工大棚,几乎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一年四季的节气上。一旦某个季节的节气稍有反常,所带来的后果是难以想象的。除了战乱外,天灾所带来的民不聊生更是触目惊心,明朝末年便是如此。

总的来说,古人的两句俗语虽然听起来云里雾里,但实质上却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百姓对气候的认识已经入木三分了。诸如“二十四节气”便是在古人在科学极度落后的环境中仅仅依靠人们的观察和智慧所总结而成,在没有任何科学仪器的情况下,仅仅依靠双眼便能洞悉太阳的周年运动,并从中找到了时令、气候、物候一年内的变化规律,以此与生活结合,不仅引导生产,对古人的日常生活同样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节气俗语充分地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独特关系,其蕴含的文化底蕴无疑是值得我们铭记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