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代茶词:茶文化的文字载体,文人诗意生活和内省精神的集中体现

 昵称32901809 2019-11-14

引言: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曾经说过:“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陈寅恪 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由于宋代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以茶文化为代表的民族文化也得到了发展壮大,茶文化在宋代发展到了极致:“兴于唐,盛于宋,始为世重矣。”(陆廷灿《钦定四库全书:续茶经》)

宋代以文治国,文人不但是政治的实践主体,也是宋代茶文化的主要开创者和践行者,正是以士大夫阶层为代表的宋代文人推动了茶饮文化的发展。他们以茶词为媒介,不但诠释了茶文化的精神内涵,也集中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诗意生活和内敛自省精神的渴望和追求。

作为茶文化的文字载体,类别丰富的茶词完美诠释了茶的各种功效

据《全宋词》及《全宋词补辑》统计,目前现存的宋词中,共有茶词61首,其中以“茶”为题者42首,以“茗”为题者1首,有“茶”字者231个。作为茶文化的文字载体,宋代茶词不仅数量多,其类别也是非常丰富的。按照其反映茶的功效划分,有解人烦忧、消除困意、醒神解酒、解渴去干等等,不一而足。

宋代茶词:茶文化的文字载体,文人诗意生活和内省精神的集中体现

喝茶可以消除困意

“金瓯雪浪翻。只愁啜罢水流天。余清搅夜眠。”这首黄庭坚的《阮郎归·茶词》就描写了喝茶解困眠的场景。如同雪浪一般翻滚的茶乳花,在金色的茶杯中的泛起,只怕是喝完这一杯就会难以入睡了。一句“余清搅夜眠”充分展现了清香的茶水会扰乱安稳睡眠的场景。

而葛长庚的《水调歌头·咏茶》中有一句“战退睡魔百万”,更是生动的展现了茶之驱除睡意的功效。词人通过“睡魔”这个充满奇幻色彩的称谓和“百万”的夸张手法来表达睡意的强烈,而一个“战”字用得更是出神入化,用点睛之笔表明茶具有让人了无睡意、精神抖擞的神奇功效。

宋代茶词:茶文化的文字载体,文人诗意生活和内省精神的集中体现

喝茶可以解人忧愁

除此之外,茶还有解人烦忧的功能:“涛翻浪溢。调停得、似饧似蜜。试一饮,风生两腋。更烦襟顿失。”(袁去华《金蕉叶》)煮沸之后的茶水如同海上的波涛风浪一样掀起,茶香四溢。等稍微冷却后,温和的茶水又如蜜如糖,爽口香甜。喝上一口,就如同腋下生风,感觉烦恼顿失。一个“顿”字夸张表现了茶水能够快速解人烦忧的功能。

宋代茶词:茶文化的文字载体,文人诗意生活和内省精神的集中体现

宋代文人常常喝茶解酒

宋代文人常常欢聚一堂,把酒言欢,然则酒过数巡之后,常有不胜酒力之感,于是茶水就成了救场的良药。黄庭坚在《品令·茶词》中云:“凤舞团团饼。恨分破、教孤令。金渠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看着精美的凤团茶被分开碾破,不免有惋惜之感。但是看着细细的茶叶碎末熠熠生辉,耳旁听着茶水煮沸的声音,宛如听到了松涛之声,虽然还没有开始品尝,酒意已然少了许多。看看,只是听着看着还没开始喝呢就已经开始解酒了,虽有夸张之嫌,但足以说明宋人对于茶的推崇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宋代茶词:茶文化的文字载体,文人诗意生活和内省精神的集中体现

宋代文学大家苏轼也是一位饮茶爱好者

苏轼在《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的下阕中云:“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在炎炎的夏日,骄阳似火,路途遥远和跋涉的艰辛使人倍感困乏和口渴,这时如果能够畅饮一杯凉茶那是一件多么享受的事情啊。赶紧去路边的人家敲门问问有没有茶吧。

茶词集中体现了文人对于诗意生活的向往以及重视内心修养的精神追求

提到宋代著名的咏茶词,则不得不提苏轼的这首《次韵寄壑源试焙新茶》:

仙山灵草湿行云,洗尽香肌粉未匀。明月来投玉川子,春风吹破武林春。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将茶比作美人,以美人喻茶,这种人格化和寓意化的处理正是宋代文人的一大发掘。这是一首赞美北苑龙凤团茶的名篇,千百年来被人津津乐道。

宋代茶词:茶文化的文字载体,文人诗意生活和内省精神的集中体现

以美人喻茶体现了宋代文人的品茶美学之高

整首词以美人比作佳茗, 立意灵气飞动。你看这株仙山灵草(代指壑源佳品),恰似如花似玉的美人,冰肌玉肤,粉妆未匀。那鲜嫩的茶芽也如美人一般风姿绰约,傲立在巍峨的壑源峰顶,遗世而独立,在湿润乳白的云雾中,如同披上了一身洁白的云裳, 随风而舞。在苏轼的笔下,北苑龙凤团茶就似一位不施粉黛且冰清玉洁的绝代佳人卓然立于我们面前,生动地给我们展示了此茶的天然品味和内在美质。而苏轼这种以佳茗比作美人的人格化处理也体现了宋代文人的品茶美学之高,茶茗的人格化也逐渐上升到了文化形态的高度。

以人喻茶,实则是以茶写人,宋代的茶词正是宋代文人集团的一种自我真实写照。宋代正处于儒道释三教合一的年代,尤其是程朱理学的发展对于宋代文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程朱理学讲究“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主张“内圣外王”,非常重视心性和个体,追求内心修养和自我反省。于此同时,茶词也反映了不喜张扬、追求内敛的文人对于诗意生活的向往。

宋代茶词:茶文化的文字载体,文人诗意生活和内省精神的集中体现

宋代士大夫的诗意生活

“黄金碾畔绿尘飞,紫玉瓯心雪涛起。”(范仲淹《和章岷从事斗茶歌》)“碾深罗细,琼蕊暖生烟。”(黄庭坚《满庭芳·咏茶》)看,宋代的文人士大夫们就在这种碾茶汲水、调膏烹茶的过程中,修心养性,感悟人生。茶词一边展现了宋代士大夫那种闲适优雅的风范和从容不迫的心态,另一边又给我们描绘了宋代士大夫的诗意生活。文人们在品茗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品味苦涩的人生,在苦涩的人生中扬弃不该有的负面情绪,通过不时的反省自身,以获得内心的淡然和宁静。

结语:为什么宋代的文人喜欢喝茶咏茶?因为茶自身具备的消困、解忧、醒酒、止渴等功效,正与宋代士大夫的重视内心修养和自我反省的精神相契合。茶就是文人们不可或缺的人生伴侣,生命的慰藉。文人创作的咏茶词也集中反映了他们在品茗过程中所注入的情感和理念,阐释了茶文化的内涵,也反映出了文人对于诗意生活的一种向往。宋代文人们喝得不光是茶,还有格调和情怀。正如黄庭坚在《品令·咏茶》中所言:“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 心下快活自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