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去50年中国湖泊数据发布

 黄花岭桃源山人 2019-11-14

湖泊是我国重要的淡水资源,对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影响敏感。长时间尺度且标准统一的湖泊编目数据集,有利于弄清我国不同地区湖泊变化特征及其潜在的驱动因素,对于区域水资源管理和理解湖泊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至关重要。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张国庆博士及合作者,基于历史地形图和长时间序列的Landsat遥感卫星影像(>3831),利用半自动水体提取算法,并经人工目视检查和修正,完成了中国过去50多年来(1960s1970s199019952000200520102015)多期详细的湖泊编目(大于1平方公里),并分析了不同区域湖泊数量与面积的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从气候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量化了驱动湖泊变化的原因。

研究发现:2015年中国共有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湖泊2554个,总面积达7.4万平方公里。其中,青藏高原地区湖泊最多,数量占全国湖泊的41%,面积占57%。总体来说,在过去50多年间,中国湖泊总面积增加了5858平方公里(9%),且呈现出明显不同的空间变化特征:青藏高原、新疆、东北平原与山区湖泊面积显著增加,分别为567614171134平方公里(>15%),内蒙古高原湖泊面积明显减少1223.76平方公里(-22%);过去的50年中,141个新增的湖泊主要出现在干旱的中国西部,而333个消失的湖泊主要位于湿润的中国东部。进一步分析表明气候因素在我国湖泊变化中起主导作用。但人类活动对于各区的贡献有大有小,青藏高原湖泊较少受到人类活动影响,东部平原和云贵高原影响最大,人为贡献约为39%36%。该研究对完善我国水资源管理战略和土地利用规划决策支持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过去50年中国湖泊数据(1960s1970s199019952000200520102015年)已可通过国家青藏高原数据中心免费获取,数据为ESRI shapefile格式,数据字段包括数据源,获取日期,面积,周长,误差等。该成果以“Regional differences of lake evolution acrossChina during 1960s–2015 and its natural and anthropogenic causes”研究论文在《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发表。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871056,4157106821661132003)和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泛第三极环境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XDA20060101)等项目的资助。

数据链接:

https://data./zh-hans/data/fa8426c0-d3f0-4615-8e78-0465a0957891/

全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article/pii/S003442571830547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