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年性痴呆的防治

 艾芭 2019-11-14

阿尔兹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症,是许多老年人都会遭遇的疾病,里根、撒切尔夫人也不能避免。它的病理机理是怎样的?

       最近沸沸扬扬问世的“九期一”新药,究竟可以起到怎么样的作用?

      老年人的疾病,影响的往往不仅仅在于本人,而是整个家庭和社会,因此做好老年人的健康干预,延缓疾病发生,提高自我健康管理水平,已成为一项基本国策,也是公众都非常感兴趣的话题。今天讲一讲老年性痴呆。尤其是近期新出炉的新药“九期一”,号称终于填补了老年性痴呆有效药物的空白,引起了很多老年朋友的关注,这里也会说一些自己的观点。还是再说明一下,我仅是将自己的一些心得和大家分享,并偏重于科普,肯定有很多不足和遗漏,还请大家能够海涵和指正。


一、老年性痴呆的病因
通常来说,老年性痴呆就是在一些内因和外因的有害因素作用下,出现神经系统的退化和老化,导致记忆力减退乃至丧失等一系列症状。尽管称为老年性痴呆,但也有些中青年发病,成为早老性痴呆。
人体中有两种细胞是出生后就不变了,只会代谢消亡,而不会增殖新生的,那就是卵细胞和神经细胞,女性从初潮到绝经,每月排卵一次,排完了就绝经了(因为环境因素和自我保健的不足,很多因为激素紊乱的关系,还没排完也绝经了);神经细胞也是同样,只是平时动用的神经细胞数量只有10%不到,绝大部分处于静默期(具有增殖分化功能的少量神经干细胞也在此列),所以在神经细胞受到损伤时(如血管性、炎症性、退化性等),可以动用静默期的神经细胞进行代偿,但是因为神经细胞功能的锻炼需要大量的时间(整个婴幼少儿期,甚至青年期),以及外界的诱导和刺激,所以代偿的过程也是一个艰难的康复过程。
所以,老年性痴呆的过程也就是神经细胞消亡和代偿的博弈过程,如果因为不良的内外因素过强,康复代偿过缓,老年性痴呆就会发病,以及发展。我们可以近似地将脑组织想象成一个电脑,其中有处理器、硬盘、内存等,处理器就是具有调节和支配机体功能的神经细胞以及各类神经递质,可以根据外界因素的刺激和自主需要发出各类指令并实现(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硬盘就是脑组织中大量具有存储功能的神经细胞和细胞间的连接——突触,在长期反复的刺激下形成一定的结构,储存各类记忆和机体生理调节信息;内存就是在外界因素刺激和自主需求指令发出的情况下,神经细胞出现的一系列蛋白表达变化和神经递质变化。这些结构中,神经细胞是不可再生的,神经递质和蛋白质的变化是可以修复和调节的,突触是可以塑型和再造的。脑组织退化导致的老年性痴呆,实际上就是这些处理器、硬盘和内存出现了损坏,因为神经细胞的不可再生性,一旦出现了损伤,只有从重塑突触,修复神经递质,改善蛋白表达,几方面入手,好在大量的神经细胞是静默的,只要康复有效,完全可以根据通过坚持训练,祛除病因,来逐步达到修复目标。
造成这些神经组织损伤,进而导致老年性痴呆的原因很广,包括血管性损伤、感染、外伤、基因差异导致的易损、环境毒素(包括重金属、农药、药物等)的损害、自由基损伤、神经营养物质的缺乏、抗氧化的保护性物质缺乏,等等。但这么多原因,最后有一条共同的关键步骤,也可能是直接原因,那就是炎症反应,上述的损伤均会通过炎症反应损害神经细胞,机体内部的炎性反应,也会波及到神经系统造成损伤。神经系统的损伤,使得神经元细胞减少,异常物质(如淀粉样蛋白等)增多,并进一步加重了神经系统的损伤,如果没有及时地保健和干预,损伤会逐步加重,大大超过自我修复的速度,使得老年性痴呆以及其它神经系统症状出现并发展。根据老年性痴呆的病情程度,分为三个阶段:
1. 记忆力减退
      这个阶段时间很长,而且很难和经常出现的记忆力差区分清楚。有些人就会担心,经常有遗忘,会不会就是老年性痴呆的早期表现,非常紧张,而这些紧张状态,实际上反而会加重神经递质的传递负担,造成神经组织的损伤,加快老年性痴呆的发展。由于老年性痴呆的原因还不是非常明确,涉及面很广,我们完全可以泛泛地将老年性痴呆的早期记忆力减退的表现和通常的记忆力差一并加以理解,也就是说,所有的记忆力减退都可以理解为是老年性痴呆的早期表现,而所有老年性痴呆的早期记忆力减退都可以和通常的记忆力差一视同仁。只要我们针对上述造成神经系统损伤的原因进行及早发现,干预得当,完全可以将老年性痴呆停止在这一阶段,并且逆转(前文提过静默神经细胞的代偿),根本无须紧张。这一阶段神经系统的损伤还仅仅是少量神经元的损伤(静默细胞足够代偿)和神经突触以及蛋白表达的异常(也就是主要是硬盘的少许损坏和内存损坏),保户得当,其时长完全可以超过人的生命周期,也就是说,老年性痴呆完全是可以阻滞的。
2. 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是老年性痴呆的第二阶段(或称为中期)表现,是因为上述的各类损伤,造成大量的神经元细胞损伤,以及神经突触损伤(硬盘损坏导致格式混乱,静默细胞代偿需要时间并重建格式),使得中枢判别和调节机制受损,产生了性格方面的明显变异和错乱(如平时内向的变得躁狂,平时外向的变得抑郁,或做出一些有悖常理的举动等)。一旦进入这个阶段,病程就是不可逆了,所能做的,只是尽可能阻滞病情的发展,和减轻病症。
3. 生活不能自理
生活不能自理是老年性痴呆的第三阶段(或称为晚期)表现,神经元的损伤造成记忆完全缺失(只残留一些深刻的片断)(硬盘完全损坏,静默细胞无法代偿),生活能力丧失,必须由旁人照顾。进入这一阶段后,对其所能采取的治疗就是阻滞病情发展和康复治疗,但收效甚微。
从上述三阶段所知,我们要有效防治老年性痴呆,必须重视第一阶段,尽可能阻止和延缓第二阶段的到来和发展,到了第三阶段,只能尽人力来提高生活质量了。
 
二、老年性痴呆的预防
从上述病因可知,老年性痴呆重在预防,而预防重在防治各类病因。大致可从这几方面入手:
1. 保护脑血管,防止脑供血和供氧
    不足,防止脑血管病变发生
       脑血管疾病是人体最常见的三大疾患之一,具体防治措施在之前的短文中有过详细介绍。脑血管疾患,无论是脑梗塞、脑出血,还是脑缺血,都会造成神经细胞和神经组织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对引起脑血管疾病的一系列因素,比如:血压不稳(包括高血压和低血压)、糖尿病、高血粘度、高血脂、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硬化,等等,进行及早干预和治疗,是保护脑血管的重要举措。当然,通过吸氧、改善微循环、增强心功能,来达到加强脑部供血和供氧,是一个直接的保护手段。很多老人对吸氧这个简单易行的方法不屑于尝试,认为只有病人才需要,或者认为经常吸氧会导致衰老更快到来,其实完全是错误的。日常性吸氧,就好比我们建议人参有必要从年轻人开始吃起,一个道理,会保证脑供氧,使得神经系统以更轻松的状态来工作,可以延迟衰老的到来。
2. 防治感染防止脑炎和脑膜炎发生
      夏天的乙脑,冬天的流脑,都是容易造成神经系统损伤的感染性疾病,还有病毒感染引起的脑炎、细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也都需要注意防治。尤其是脸部重要三角区(以鼻子为中心的鼻颊部),存在副鼻窦,是最薄弱的颅脑保护骨质部位,并且具有丰富的血管沟通,如果感染不注意治疗,很容易扩散到颅内。
3. 避免颅脑外伤发生
    这点不言而喻,颅脑外伤,即使脑震荡,也会造成神经细胞的损伤,尽管神经细胞具备代偿功能,但毕竟代偿性修复是需要时间的,而且要完全恢复到原有神经细胞功能还是很困难的。少量的神经细胞损伤尚不至于影响到整个细胞群的功能,但频繁的损伤,以及损伤后不及时修复导致的损伤加剧和蔓延,就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后果。
4. 防止和减轻炎症反应,尤其是影
    响到脑组织的炎症反应
上面的这些损伤因素,包括细胞退变(往往和基因差异有密切关系),在导致神经细胞损伤的最后环节,也是最关键的环节,都是炎症反应;同时,机体感染、免疫紊乱、过敏反应、环境毒素影响,等因素导致的炎症反应,也很有可能会直接影响到神经系统,造成损伤(退行性改变)。因此,防止和减轻炎症反应,是防治神经系统损伤和老年性痴呆的重要环节。
近几年,国际上已提出“肠—脑轴”的概念,国外的西医们也接受了中医的整体化的观点,跳出了只关注神经递质和神经细胞退变的局限性思维,认为肠道的功能紊乱乃至出现的“肠漏”(不是肠瘘,而是肠道粘膜细胞炎性反应损伤后,空隙增大),导致代谢产物和炎性产物易侵入体内,引起和加重机体的炎性反应,同时肠道本身也是容易产生炎性反应的一个重灾区,这些炎性反应会导致机体产生过敏反应、息肉、结节等,也是导致神经系统变性和退变的重要因素,因此,保护和修复肠道,是防治老年性痴呆的一个重要手段,近期的“九期一”就是这个原理。
防止和减轻炎症反应,最好的方式不是用药物(大多是抑制免疫反应,副作用很大),而是通过天然物质(包括中药和营养素),如姜黄素、槲皮素、黄酮甙、白藜芦醇、花青素、人参皂甙等等,起到调节免疫系统,抑制炎症反应的效果。保护和修复肠道可以通过益生菌、植物肠道杀菌、谷氨酰胺和上面提到的消炎的营养素等。“九期一”也是此类从天然物质里提取的改善肠道、消除炎症的有效物质之一。

5. 减轻脑组织损伤,保持低代谢状
 态,保证神经系统及时修复和代偿
一旦损伤因素发生后,需要做的就是及时修复神经系统,尽管神经元不能再生,但神经突触是可以修复的,没完全损坏的神经元也是可以修复的,同时,及时修复并阻止损伤因素的存在和发展,也有助于静默细胞能尽早地苏醒和代偿。
那么如何尽早地修复神经系统呢,很多人觉得神经营养药物或者神经递质类药物能起到效果,实际上,在神经系统损伤时,损伤组织会出现较为严重的水肿,血供也会受到阻碍,这时任何药物都很难到达损伤部位,也就很难起到作用。只有在恢复后期,水肿消除了,血运流畅了,才会发挥作用,而这时,不用药物,基本也能达到目标要求。急性损伤时,最重要的不是神经营养药,而是使用阻止神经细胞继续损伤的药物;并且促使损伤造成的水肿尽快吸收;同时,保持神经系统的低代谢状态(静养、低温等),减少能量消耗和神经系统的疲劳活动尤为重要(往往会被忽视)。在这些有效措施的基础上,适当补充一些神经系统营养物质(比如组成神经系统的重要物质磷脂),可以起到较好的修复作用。
6. 多接触外界环境,锻炼脑组织,
    维持正常神经调节
神经系统是随着对外界环境的交流,逐步发育成熟的,最简单神经弧的组成就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处理——传出神经——效应器,神经系统的修复和代偿也是和外界环境的刺激息息相关的。因此,多用脑、多接触外界环境、多与人交流,是维持神经系统正常调节的重要因素;也是防治老年性痴呆的最有效的手段。同时,良好的心理状态,也有助于保持一个正常的免疫系统和神经递质释放,有助于神经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工作。
 
三、老年性痴呆的治疗
综上所述,老年性痴呆的有效治疗,最重要的应该是治疗各种诱因,也就是做好预防工作,让疾病在第一阶段能得到有效控制,并逆转;一旦进入第二阶段,甚至到第三阶段后,就很难治疗,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激活更多的静默神经元功能,修复和规整更多的突触系统和神经递质,来代偿损伤的神经功能,但随着病情的进展和损伤的加重,很难达到预期,只能勉力改善。
治疗方面,有些在上述预防章节中已有介绍,重要有效的这里再强调一下,大致有这样几类:
1. 治疗原发病

这点最为重要,老年性痴呆症状只是一个表现,是和多种病因相关的,涉及到神经内科(脑血管疾病、脑炎、失眠等)、神经外科(脑损伤、脑血管畸形等)、心内科(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科(高血压)、内分泌科(激素紊乱、糖尿病等)、精神科(抑郁、焦虑、心理障碍、人格变化等)、风湿科(过敏、自身免疫病等),以及其它胃肠、肺、肝、肾等疾病和感染造成的脑部炎性反应和缺血、缺氧等影响。尤其是不要忘了消化科,这点往往会为人忽视,肠道功能的正常维护很重要。

治疗原发病时,优先考虑从病因着手,采取天然物质(中药或营养素),整体调理,然后再配合必须的药物及其它临床手段,短期减轻症状和长期有效干预并用,尽可能减少副作用,达到治愈疾病和防止复发的目标。近期火热的“九期一”其作用机理和类似物质其实市场上早就有,只是还较少有人将其明确为治疗老年性痴呆的新药,此次新药的成功上市,不仅仅是老年性痴呆病人的福音,而且也为营养素今后的更好使用以及推广起到重要的作用。(这个在国外已成为功能医学新学科,我将其认同为现代中药或西方中药)

2. 营养脑细胞,减少脑细胞受损
补充神经递质、修复神经鞘膜、减轻炎性反应、保护细胞稳定、减少细胞耗氧、增加氧分养料,都是保护脑细胞和促进细胞代偿、加快神经系统修复的有效手段,具体补充营养物质和药物可有:维生素B1B12E、生长因子、槲皮素、黄酮甙、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抗氧化剂(依达拉奉)、谷氨酸拮抗剂、GABA激动剂(安定)、激素、一氧化氮抑制剂、阿片样物质拮抗剂(纳络酮),等等,具体如何使用,可以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状况,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日常可优先选择天然的、无副作用的营养物质。
这里再次着重提出两点需要注意的,往往会被人所忽略:一是日常的保持脑组织正常的供血和供氧,除了营养素和药品的干预,保持血压稳定(避免低血压)、治疗贫血、和经常吸氧,至关重要;一是在脑组织发生损伤时(脑血管疾病多见),及时足量使用甘露醇和白蛋白,减轻水肿,减少因水肿引起的损伤,至关重要。
3. 心理干预
前文讲过,神经系统的正常运转和修复,与外界环境的交流和刺激密切相关,所以对疑似老年性痴呆或已明确是老年性痴呆的患者,进行良好的心理干预,是一个有效的手段。一方面,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以及通过五官获得有效的外界信号刺激,可以使神经系统保持一个良好的运转和营养状态;一方面,对受损的神经系统,有效的刺激可以促使神经递质有效生成和释放,神经突触有效定向准确地生长,静默细胞有效地苏醒代偿,从而准确高效地修复受损的神经系统。
另外,老年性痴呆和基因遗传有一定关系,某些基因的多态性会造成脑组织中容易生成淀粉样蛋白,导致神经细胞损伤,以及修复和代偿障碍。对这类病人,及早进行有效心理干预,保持一个良好心态,可以有效维护神经内分泌系统,使神经递质有效合成和释放,避免炎性反应的产生和淀粉样蛋白的产生,就可以将基因导致的易感性降至最低。
4. 康复护理
一旦到了老年性痴呆的第二和第三阶段,也就是不可逆的阶段,就需要为患者提供专业康复训练和护理关怀,来延缓病情的发展,尽可能为神经系统和其它器官组织提供保护和修复。也就是在自体对外交流已发生障碍时,为其被动地提供交流,同时尽可能代偿和修复残存的主动交流功能。
 
以上大致介绍了一些老年性痴呆的知识,主要还是从科普出发,尽可能讲一些浅显易理解的内容,必定存在很多挂一漏万的情况,仅供大家参考。就“九期一”新药而言,在老年性痴呆的第一和第二阶段,可以起一定的作用,第三阶段基本是没有药物的,有效的是心理干预和康复治疗;而第一阶段很漫长,很多营养素、中药乃至食品都可以起到类似该新药的作用;第二阶段这些营养素、中药和食品的干预也可以起到重要作用,当然新药具有使用方便和疗效更明确的优势。
————————————————

附录:量表总览

认知损害筛查:检疫精神量表、画钟试验、认知能力筛查量表、长谷川痴呆量表
认知能力评估:Alzheimer病评定量表-认知、严重损害量表
日常生活能力评估: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社会活动功能量表、痴呆残疾评估表、进行性病情恶化评分、Alzheimer病功能评定和变化量表、痴呆日常生活能力衰退检查
精神行为症状评估:神经精神问卷
总体功能评估:临床总体印象-变化量表、临床医生访谈时对病情变化的印象补充量表
痴呆分级:临床痴呆评定、总体衰退量表、功能评定分期
鉴别与排除诊断:Hachinski缺血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作者简介

邵钧,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学硕士,资深全科顾问,能量医学和功能医学专家,曾获中华医学科技技术三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科技部863课题子项目负责人,中国生物工程协会基因治疗分会委员,原瑞金医院神经内科专家,原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市场总监,原上海交通大学国家生命科学研究院特需医学与健康研究所执行所长,专长于个性化健康干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