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二字的白话解就是保养生命,让生命的长度拉长一些。 养生对于有了名气和官位的人来说尤为重要。凡人没有不怕死的,权倾朝野的帝王将相,富甲一方的商贾土豪,恨不得永远不死。秦始皇为了“长寿”,命方士徐福带领千名童男童女入海寻找长生不老药。到最后,这个暴君却仅活了49岁便呜呼。 自秦以降,皇帝们对方士“服金者寿如金,服玉者寿如玉”之说笃信不疑,纷纷以服仙丹为荣。 唐代炼丹术盛行,因为吃仙丹死亡的皇帝最多。唐太宗、宪宗、穆宗、敬宗和晚唐的武宗、宣宗等六个皇帝都是服用仙丹死亡的,中毒的皇帝就更多了。明成祖朱棣、清世宗胤祯也是因为吃仙丹而亡的。  汉武帝起初也是仙丹的渴求者,后来听从田千秋的建议,放弃了炼丹长生的想法。他是唯一醒悟过来的皇帝:“向时愚惑,为方士所欺。天下岂有仙人?尽妖妄耳!节食服药,差可少病而已。”值得庆幸的是,在“节食服药”理论的指导下,享得70岁的高寿。 怎样养生才能长寿呢?古人总结的经验在《黄帝内经·素问》中作了详细的描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别看就这百十个字,认真分析一下,可以说已经将古今养生方法全部囊括其中。颠扑不破,放之四海而皆准。 食饮有节:讲的是吃饭要有规律,一日三餐,不饥一顿饱一顿,不偏食,不挑食,多吃五谷杂粮,新鲜无污染的蔬菜。有人三餐食量给出的比例是:3:4:3,也就是说早上3两,中午4两,晚上3两。或者叫: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晚上吃饭少,好觉一通宵。晚饭吃多了,必然影响睡眠,中医叫“胃不和则卧不安”。 起居有常:该睡觉时睡觉,不要熬夜,该起床时起床,不要懒床。这样人的生物钟才不会被打乱。始终保持良好的睡眠,不仅能够使第二天工作起来富有旺盛的精力,而且可以延缓衰老。经常熬夜是衰老的第一杀手。一位外国哲人说“失眠和死亡是一对孪生兄弟”。白天属阳,夜间属阴,耗阴伤精,对肾的损害也很大。那些眼圈乌黑、须发早白、皮肤干燥的人都是肾虚的表现。如果一个人经常子时(12点)之后睡觉,对肝肾的损害最大。一个人常年夜里1点到3点钟醒来睡不着,很可能肝脏有问题,3点到5点醒来睡不着,提示肺有问题。临床上肝炎、肝肿瘤、肝硬化、肝癌患者,一般都有夜里长期睡不着的痛苦经历。  不妄作劳:有两层意思,一是体力劳作不要过度,以免造成身体的损伤。 也包括运动有节,并不是活动量越大越好,散步、慢走比激烈运动出一身大汗要好得多。运动员很多寿命不长,就是因为体力透资太大。二是房事要适中,不纵欲,有节制。古人云:色是刮骨钢刀。纵欲无度的后果是,“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教君骨髓枯”。一位心脑血管专家曾经说,很多中风患者与频繁做爱有直接关系。有的高血压患者,一边吃降压药,一边对性生活频率要求很高,甚至有的小中风治愈之后,仍然不节制,结果导致二次中风不治。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本身肝肾亏损,性生活如果不能节制,往往就会造成病情加重。 那么,怎样的房事生活才能达到养生的效果呢? 吴稚晖曾作《论房事诗》:“血气方刚,切忌连连(二十岁左右,不可连续做爱);二十四五,不宜天天;三十以上,要如数钱(每五天一次);四十出头,教堂会面(每七天做一次);五十以后,如进佛殿(初一十五拜庙一次,亦即每十五天一次);六十在望,像付房钱(一个月一次);六十以上,好比拜年(一年一次);七十左右,解甲归田(鸣金收兵,不做爱了)。” 这是吴稚晖总结的房事频率。对现代人来说,虽不能完全苟同,可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过犹不及,物极必反,凡事须有度。这是定理。 下面重点谈一下饮食养生方法。先说饮食养生。从古今诸多高寿者的养生方法看,清淡茹素,则是饮食养生的根本大法。“瓦壶天水菊花茶,白菜豆腐保平安。”喝菊花茶,经常吃白菜豆腐等清淡的食物,是清朝潍县县令郑板桥养生的秘诀。山野农夫,蔬食瓜果,寿能过百;宫中皇族,鱼虾参鲍,半百而终。  现代医学证明,经常吃肉类食物很容易引发“三高”症(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患上心血管疾病。而经常吃素可以大大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这是因为,素食中的脂肪远远低于肉食食物。肉生火,鱼生痰,痰火、痰湿是这类患者的主要病因。当然,并不是说完全放弃肉食而只吃素食,要在搭配合理,少荤多素。正常的荤素搭配应该是三成的荤食,七成的素食。 老虎为什么满口都是虎牙,因为它要把肉撕下来吃,牛羊为什么没有虎牙,因为吃草不需要。人为什么只有两颗虎牙,意思就是少吃肉多吃素。 苏轼给张鹗写过四句话:“一曰无事以当贵,二曰早寝以当富,三曰安步以当车,四曰晚食以当肉。”这是对黄帝内经养生论的诠释。大家都知道东坡肉,说是苏东坡发明的。就算是他发明的,料想他也未必能够做到顿顿上桌。对苏东坡来说,颐养天年的方法不是物质多么丰富,而是环境是否适宜。“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为什么?“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怎么办?“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你看看说的,又哲学又哲理。 饮食养生的要点在于荤素搭配、粗(粮)细(粮)搭配的合理。在这个基础上,还必须保证有适量的运动和快乐的心情。 苏东坡不仅注重饮食养生,对精神养生也很重视,不大喜大悲,即使遭遇贬谪仍能保持良好的生活状态。史载,苏东坡活到了64岁。在那个“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年代,已经属于高寿了。 人有七情六欲,七情,指7种感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六欲,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欲。这里主要说说“怒”和“忧”,怒就是脾气暴躁发怒发火,忧就是忧郁沉默寡言、愁眉苦脸、唉声叹气、疑神疑鬼。有高血压的人,一般脾气都比较急,动不动就爱发火。中医说“怒则伤肝,惊则气下”,越怒越伤肝。怒则气上,脸红脖子粗,青筋暴涨,怒 目圆睁,像个毛张飞。经常爱发脾气的人,不但惹人讨厌,更重要的是会伤害自身,尤其对肝脏的损害最大,进而引发心血管疾病。  精神忧郁,心情压抑的人,往往与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引发,比如家庭矛盾,夫妻不和,邻里纠纷等等,造成心理上产生一定的压力,又没有疏解的渠道,就会自己生闷气,整天闷闷不乐,郁郁寡欢。这样的人,一般以女人为多。通常所说的女人心路窄,就是指女人容易忧郁或者抑郁。经常抑郁,少气懒言,把不痛快或怨气窝在肚子里,不能发泄出去,就会形成中医所说的肝气郁结,气郁不畅,不畅则气滞,气滞则血瘀。郁结胸部,乳房会痛会有结节、肿瘤。在下则是妇科疾病,如子宫肌瘤、囊肿等。还有一种人,天生的内向性格,不爱说话,少与人交流,一点不顺心,就会耿耿于怀,抑郁症最爱光顾这样的人。 有人说过,养生的最大秘诀就是快乐。所以心情对健康至关重要。性格内向的人比性格外向的人患病的概率和种类远远超过性格外向的人。肿瘤类疾病患者大多性格比较内向。郁久气滞,气滞血瘀,瘀久成症瘕,症瘕就是肿瘤囊肿。而性格外向的人,整天嘻嘻哈哈,不知愁,有点怨气也不会憋在肚子里,所以,他们显得比性格压抑的人健康。 坐以待毙,动以养生。有人向高僧讨教养生秘诀,老僧送了一句话:“活动活动,要想活就得动。”动一动,少生一病痛,懒一懒,多喝药一碗。放养的牛,跟拴住的牛,气色是不同的,神态都有很大区别,气味更不用说。那些常年劳作的村夫村妇,就是要比城里养尊处优的工薪族要健康得多。动则生阳,阳气充足的人就是阳光的人,有朝气的人。静则生阴,天天坐在办公室,窝在家里当宅男宅女,长此以往,就会弱不禁风,小风一吹,鼻涕一把泪一堆,别人好好的,他感冒了,别人感冒吃点药好了,他住院了。一年到头,不是这不舒服就是那疼。 活动与不活动,是衡量健康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一辆新买的车常年放在仓库里,寿命不一定比经常纵横驰骋的要耐久。 生命在于运动,健康在于活动。询非虚语。养生方法还有很多,这里只是简单说说,若能与读者诸君少有裨益,则善莫大焉。王寿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