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说:“只修命,不修性,此是修行第一病”?

 莫忘修德 2019-11-14
还记得小时候上学,身边有些小男孩比较叛逆,抽烟斗殴打群架,没事搞搞恶作剧,调皮捣蛋,吊儿郎当,本来也没啥大不了。
但是在他们当中,有些人存在这样一种特质:一定要让自己表现得天不怕地不怕
遇见同龄人,肯定不能示弱;遇见高年级的,更要珍惜自我表现的机会。乃至于走在大马路上,迎面一辆汽车开来朝他鸣笛,他也觉得自己身上那份伟大的自尊受到了侮辱,恨不得立刻迎上去和汽车撞成一块,看看谁才是这条马路上最靓的仔。
——这是我遇到的真事。
我当时就很纳闷,哥们你怕不是脑袋进水了吧?
后来走出校门,进入社会,时过境迁,接触的人越来越多,我发现一个事:有些人虽然已经30岁、40岁、50岁,60岁,但是似乎从来没有长大,依旧是那样一个要让自己表现得天不怕地不怕的15岁小男孩。
这些人似乎永远活在未成年的15岁,对人对事态度坚硬,非常容易发火,你在人群当中不小心看了他一眼,或是无意中闹了两句口角,他就觉得受到了鄙视和侮辱,要证明自己天不怕地不怕,所以立刻就能大打出手。
关键词搜索:“口角”、“致死”。相关新闻一大堆,可见类似的社会事件经常发生,随便找了个视频如下:
其他动不了手的,出于其同样坚硬的态度和自尊心,于是就成为了全知全能的杠精:你说东,他一定要说西;你说黑,他一定要讲白——从不思考,开口就来。孰是孰非无所谓,总之要保持一个坚硬的态度:你说啥我都懂,你说啥我都不同意,你说啥我都要呛两句。
除非周围人全都闭嘴,听他一个人高谈阔论,否则,永远是一言不合,言言不合,万言不合。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道德经·第76章》
无论是基于老君的智慧,还是现实的经验,我们不难发现,在宇宙万事万物当中,“坚硬”与“死亡”之间的确是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一个人在“心性”上的“坚硬”表现为:
(1)是永远活在逞凶斗狠的15岁,无比坚强的自尊心不允许他表现出丝毫的示弱,所以才会四处碰壁,要不搞死别人,要不搞死自己;
(2)是思维上的封闭与狭隘,坚决不能让自己表现出一丝一毫的无知,无知就是示弱,自尊心无法接受。
天下柔弱莫过于水,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以其无能易之。
故柔胜刚,弱胜强,
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道德经·第78章》
道教贵生,不但是指身体方面的长生久视,
同时也包括了心性方面的积极成长。
所谓“性命双修”,性,是心性;命,是身体。
——“只修命,不修性,此是修行第一病”。
究竟是什么病?在现代心理学当中被界定为“心理疾病”:
一个3岁的小鬼随地大小便,那是天真无邪;
一个30岁的成年人随地大小便,那是有心理疾病。
——心性的成长如果不能够与年龄同步,那就是“心理疾病”。
身体年龄的增长,是被动的自然现象;
(事实上,如果没有身体上的修炼,单纯的年龄增长,也只不过是走向死亡的自然衰老)
心性年龄的成长,却需要付出主动的、积极的努力。
在“心性”上,那样一种易爆易怒的15岁小男孩心态,本质上是内在过于脆弱,所以才需要通过外表的坚强来进行伪装。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
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道德经·第8章》
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是也。
一个人“心性”上的强大,是表现在能够包容他人。
赞扬你的,不必说;
诽谤你、贬低你、打压你的,才真正需要包容。
这样一种包容,看似柔弱,实为真正的强大。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宠是辱,皆可泰然处之,
并且,还能够“不敢为天下先”,
还要将财富和名誉都推给他人,善利他人而甘居其后。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道德经·第67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道德经·第8章》

普通人心性容量太小,装不了事,容不了人,

动不动发火、焦虑、失眠,

所以水平不如宰相,“宰相肚子里能撑船”,又何况一些琐碎的人和事呢?

但是宰相的水平又不如神仙,因为神仙的心里,能够容纳天地宇宙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南华经·齐物论》

远而六合之外,近而一身之中。

——43代天师张宇初:《太极释》

倘若心性坚硬狭隘,什么也装不下,那便是:

你不对,他不对,除了我,全世界都不对,

或者是我看你不顺眼,或者是我觉得你看我不顺眼,

别人轻描淡写一句话,都要噎在心里失眠三五天,

乃至当场火冒三丈,非要一决雌雄……

到最后,

要不搞到两败俱伤,

要不搞得自己寝食难安,

影响工作、学习、乃至日常生活

——这才是真正的“害生”,与道教“贵生”智慧完全背道而驰。

长期以往,让自己的人格(心性)永远停留在一个未成年的幼稚阶段,易爆易怒,坚硬狭隘,虽然肉体尚存,但是在精神上其实已经趋于死亡。
此外,由于“心性”上缺乏柔软度,容量打不开,容不了人,更容不了事,凡事斤斤计较,非要表现得自己什么都知道,横竖争个输赢,表面是强,本质是弱。
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共,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道德经·第76章》
——所以有句对联写得好:
“宁与同道争高下,莫与傻瓜论长短”。 
同道同修同学之间,应当相互砥砺,彼此切磋,共同进步。
但如果对方在心性上是一个易爆易怒的15岁小男孩,
尽可认怂认输,一笑了之,保持距离,就容他胡闹吧。

乃至于如果在人生路上遇见烂人纠缠,就更不必浪费时间理论,有多快跑多快,不要迟疑。

人生难得,中土难生。
抓紧时间,要不建设自我,要不建设社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