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峤大观:饶平柘林天后宫

 风吟楼 2019-11-14

饶平柘林为天然良港,乡民自古便以讨海为生,崇信“妈祖”林默娘,早在明代便建有“天妃宫”,清代《饶平县志》有记:“天妃宫,一在大城东门内,一在深澳,一在柘林守备营”。宫庙位于柘林后井社,背倚凤山,南临大海;2017年重新修缮,焕然一新。在每年的元宵佳节,后井社会恭请天后圣母出巡乡里;农历三月廿三日,则为天后圣母圣诞,俗称“妈生”,也是沿海居民的重要节日。

天后宫至今保留有多处古代文化遗迹,是柘林重要的文化景点。在庙前建有仪门,四柱三间,在饶平的宫庙建筑中仅见此一例,较为独特。仪门前方横额为“波澜艳映”,后方为“天妃照临”,历代帝王都有对妈祖进行褒封,“天妃”是康熙之前对于妈祖的尊称,在康熙二十三年,清圣祖封妈祖为“护国庇民妙灵昭应仁慈天后”,此后开始将妈祖称作“天后”。由此可推断,此处仪门应是康熙二十三年之前的建筑遗存,后来重修的时候沿用了旧时尊称。

石柱刻有四对将横额嵌于句首的对联,书法风格各异,应该是央不同书家所题,四组对联内容如下:

波心无风浪 四海慈帆常普济

澜里有嘉鱼 千秋恩雾再宏沾

艳观于海岛 圣恩浩荡传千古

映带临涯石 母泽汪洋庇万民

天道本无私 特任凤山千古显

妃宫原有别 长依柘里万年兴

照顾光宇宙 圣功溥厚长流水

临垣偏古今 母德巍峨独配天

如今在庙中仍保存有石刻二处,一为乾隆年间重建的捐地石刻,内容为“乾隆五十二年重建天后宫,郑元、亨喜西畔地,长三丈,横四尺,立碑”。可见天后宫在乾隆五十二年有过一次重建。另在中楹也注有“大清宣统三年辛亥……公元二〇〇〇年庚辰”,则是近代和当代两次重修的记录。

宫内保存有一方清嘉庆二十四年的“奉宪列禁”碑,碑文大体清晰,从中可知,清代柘林后井社濒临大海,民人杂姓,由于田园稀少,多以采捕为业;恰好村前海坪浮聚沙坦一片,土名后井港,后井社船只出港则于洋面捕鱼,入港即在沙坦晒网;但由于沙坦漂浮不定,乡民担忧此片沙坦被人借口强占,“与其被占控诉,不如未占呈禁”,于是联名向官方上书提议树碑禁止霸占沙坦的行为,官方派人现场勘查后,同意申请,树碑规定沙坦用途,严禁强做它用。至今碑刻保存完好。

天后宫背依凤山,也称象头山,山麓经过改造,现为乡民休闲游览的好去处。山上有一方巨石刻有“披云洞”三字,署款“玉湖书”;东边不远的巨石,则有一处诗刻,内容为“风送道林前,盘桓竟是山。白云迷海峤,天地共相连。”落款“镇阳徐笃初”。这两处摩崖的玉湖和徐笃初,暂未详是何许人。在《东里志》中称“象头山在柘林,旧有天后宫,嘉靖初,镇守东路官,即庙树为营。”不知这两处摩崖是否为旧时柘林寨的遗存?

另外据《东里志》记载,嘉靖十七年(戊戌),潮州同知刘魁和饶平知县翁五伦曾到象头山视察,并写下诗篇(清《饶平县志》则称“镌诗石上”,然今似未见),录之如下,谨做收篇:

未逢沧海使,先过石头山。

上上孤舟望,盈盈一水间。

迹寻华盖远,心愧白鸥闲。

幸遇朋簪盖,何妨弄月还。

大观须是海,远望莫如山。

山限乾坤趣,都归意思间。

人心原自在,世道本清闲。

认得孤舟意,风波任往还。


相关链接:

饶平柘林风吹岭摩崖闻见录

柘林天后圣母銮驾元宵巡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