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晨汽车的仰融往事

 HDTV 2019-11-14

    他是第一个让社会主义国家的股票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的人,也曾是300亿资产的“主人”。然而,过去一年中,他陆续经历了资产清查、职务解除、出走美国……直至被中国辽宁省政府刑事批捕。这个极具传奇色彩的创业和创富史的主角、曾经的《福布斯》中国第三富豪,最终于2002年落寞地倒在与体制的对抗中并远走他乡...

    【发迹】金杯客车起家 年销售收入达63亿

    仰融和他领导的华晨系,在中国汽车行业异军突起,靠金杯客车起家。2000年销售6万台金杯海狮客车,销售收入63亿元,是仰融和华晨麾下最核心的优质资产。仰融连出三招,将金杯客车的价值发挥到极点。

   第一招:换股交易,取得金杯客车的控制性股权

      1991年7月,在百慕大群岛注册的华晨控股(BHL)购买了4600万股沈阳金杯的股票。接着,华晨控股投入现金1200万美元,沈阳金杯以价值1800万美元的资产,合资成立金杯客车,华晨控股持有金杯客车40%的股权,沈阳金杯则持有60%,绝对控股。

  1992年华晨控股计划将其持有的金杯客车40%的股权在海外上市,为此在百慕大群岛再次注册成立了华晨汽车(CBA),并将金杯客车40%的股权注入华晨汽车名下,同时将华晨汽车的全部股权捐给中国金融教育基金会,一个由中国人民银行教育司参与发起的社团法人。

  由于华晨汽车仅持有金杯客车40%的非控制性股权,因而华晨汽车不能合并金杯客车的财务报表,只能将金杯客车的利润计算为自己的投资收益。这样的资产是难以上市集资的。

  为使华晨汽车持有金杯客车51%的控制性股权,仰融安排了一次换股交易。沈阳金杯以金杯客车11%的股权与中国金融教育基金会持有的华晨汽车股权进行交换,换取了华晨汽车21.57%的股权。

  换股后,沈阳金杯持有21.57%的华晨汽车,而华晨汽车则持有金杯客车的51%。其实,换股后沈阳金杯在金杯客车的60%权益并未发生变化(沈阳金杯间接持有金杯客车的11% (21.57%×51%),加上原来直接持有的49%,合计60%)。

  华晨汽车由于已持有金杯客车51%的控制性股权,可以与之合并报表,华晨汽车赴美上市的障碍扫除了。

  1992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刚开张不久,大多数中国人不知股票为何物的情况下,仰融已在百慕大群岛注册公司,花巨资购买股票,换股交易,还准备赴美上市。这些举动无疑是太超前了。即使在今天,大多数金融从业员也只在书刊上看过类似的案例,而从未实际操作过。仰融确是利用国际资本市场的先行者。

    第二招:分散沈阳金杯的控制权,以少制多

    从表面看,沈阳金杯直接和间接持有的金杯客车的权益大于50%,是第一大股东,拥有决定权,但由于仰融在股权结构上的巧妙安排,分散了沈阳金杯的控制权,金杯客车的实际控制权一直牢牢地掌握在仰融的手中。

  如果金杯客车召开股东大会,华晨汽车持股51%,说了算,沈阳金杯持股49%,反对无效。

  如果华晨汽车召开股东大会,中国金融教育基金会持股超过50%,说了还算,沈阳金杯持股仅15%,反对也无效。

  在1995年一汽入主沈阳金杯后,仰融不听从一汽的号令,拒不交出金杯客车经营权,并且还领导金杯客车与“小解放”在市场上正面竞争。这才是主要原因。仰融善于利用游戏规则,以少制多,一汽再强,也无可奈何。

    第三招:一石三鸟,资源共享

    金杯客车发展迅速,利润丰厚,但仰融不满足于金杯客车每年数以亿计的分红,他要的更多。

 首先,金杯客车51%的股权成为在美国纽约和香港两地同时上市的华晨汽车(NYSE:CBA,SEHK:1114)的核心资产。换言之,根据合并报表的有关规定,金杯客车全部销售收入和利润都体现为华晨汽车的销售收入和利润。华晨汽车利用该资产从美国和香港市场累计融资20亿元。

 其次,沈阳金杯(600609)直接和间接持有金杯客车50%以上的权益,同样,根据合并报表的有关规定,金杯客车全部销售收入和利润也都体现为沈阳金杯的销售收入和利润。金杯汽车上市至今累计融资8亿元。

 第三,仰融巧妙地利用金杯客车的销售收入和利润支撑起了第三家上市公司——在沪上市的上海华晨(600653)。2000年,上海华晨作为金杯客车的销售代理,销售收入41亿元,利润3870万元,并配股集资10亿元。

 以金杯客车为核心,华晨汽车、金杯汽车和上海华晨利用资本市场累计融资38亿元,再加上企业经营融资和债务融资,据估计,仰融和华晨的筹资总额在120亿元以上。

 利用精巧的资本结构,仰融成功地实现一石三鸟打造华晨系的杰作。挟120亿资金之力,仰融和他领导的华晨不仅敢于自主开发中华轿车,而且正在改变着中国汽车行业的面貌。

    华晨迷宫中没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有的是高超的金融炼金术。

 高科技不仅指人们熟知的信息科技、生物科技等,也包括不广为人知的金融科技。当人们惊叹于李泽楷鲸吞香港电讯时所表现出来的高明手法时,似乎忽视了身边另一个人10年来一直为我们倾情演绎的高超财技,这个人就是仰融。(黄昕)  

    【鼎盛】空手道玩家 玩成《福布斯》大陆富豪3位

     2001《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上出现了一个拥有70亿人民币资产的探花秀,他就是华晨集团董事长—仰融,自此有关华晨通过汽车概念海外融资以及在国内A股市场玩转资本的故事愈演愈烈。2002年10月辽宁省公安厅发出通知,对时任申华控股(600653,股吧)董事长的仰融因涉嫌经济犯罪被辽宁省检察院批准逮捕。虽然此时仰融已经身在美国,但恐怕很难以从容的姿态再度踏上中国的土地了。

    据仰融对自身的评价,他的一生有三个转折,第一个转折,发生在1992年10月,他操作组建的“华晨中国汽车”(CBA)在美国纽约成功上市。这是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第一例。第二个转折在1995年1月,华晨接管国有的“金杯客车”管理权。 第三个转折是在1999年,在他的操作下,收购了申华实业,更名为上海华晨。 眼花缭乱的换股游戏

    1991年,仰融以许多人根本看不懂的方式开始了在资本市场的翻云弄雨,先是靠借款400万起家,在股票市场上赚足了利润,而此时一个巨大的金矿几乎被推到了他的面前。当时金杯汽车发行内部股票,老总到处推销仍然留下大量货底,仰融以独到的眼光一举收购了4600万股记帐式股票。1992年7月,金杯汽车在上海A股上市,仰融的4600万股得以套现,掘到了第一桶金。

 也许是第一桶金与汽车有关,从此仰融的产业及资本链条与汽车结下了不解之缘,一个更为大胆的设想在勾画和操作中。

 1991年7月22日,仰融以在百慕大注册的华晨控股与其参股的沈阳金杯联手创办了一家合资企业,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金杯客车。1992年5月,华晨控股通过与中国人民银行教育司、中国金融学院、华银信托投资集团等的合作,联合发起设立了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借助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这块牌子,以及一系列眼花缭乱的换股游戏,仰融将金杯客车的部分资产注入同在百慕大群岛注册的另一家公司———华晨汽车。1992年10月9日,华晨汽车在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成为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所谓“中国国有企业概念股”。华晨汽车发行500万股普通股,首发价格为每股16美元,筹集资金8000万美元,用于投入金杯客车。仰融出任华晨汽车的董事长兼总经理。然而由于海外上市政策的制约,在权衡利弊之后华晨汽车上市文件所披露的最终控股股东名单是仰融掌控的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而并非仰融个人。这为今后仰融事件的最终引爆埋下了重大祸根。打造中国的“三汽”

 由于在1992年,仰融安排了一次关键性的换股,将华晨汽车在金杯客车中的控股比例扩大到51%,成为金杯汽车的绝对控股方。所以从1995年,华晨开始正式接管金杯客车的管理权,仰融出任金杯客车董事长,苏强出任总经理,而仰融也开始正式介入汽车行业。当时,金杯客车的销售不佳,引进了几年的生产线一直发挥不了作用。但从1996年开始,金杯客车步上金光大道,每年的销售以50%的速率增长,从1995年的9150辆到2000年的6万辆,连续4年金杯占据了轻客市场的头把交椅。金客销量的迅猛增长也给华晨带来了丰厚的回报,2000年,金杯客车销售额达到70亿,利润仅次于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这使得仰融在汽车行业声名鹊起。围绕着汽车这个大的实业产业,仰融寄予了巨大幻想并付诸了实施,这当中包括与宝马合作在华生产宝马汽车;通过沈阳金杯与美国通用所建立的金杯通用项目;持有田野60%的股权,组建了河北中兴汽车制造公司,开始在皮卡行业与同城的长城皮卡相抗衡;华晨花巨资请意大利著名汽车设计师久加诺主持设计了中华轿车,并拥有了整车知识产权,并于2000年12月,在沈阳下线;正式接手三江雷诺,拥有了三江雷诺55%的股权,再次成为控股方;华晨控股了绵阳新华内燃机集团公司51%的股份和沈阳航天三菱发动机31%的股份;与世界第一大汽车零部件生产供应商德尔福公司共同开发491Q—ME汽油发动机,并将之装备在金杯客车和中兴皮卡上;华晨斥资50亿元,先后成立或收购了1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全国建立了完善的销售体系和服务体系。仰融的华晨俨然在打造中国的“三汽”。

    仰融的命脉

    作为资本大腕,仰融显然是个精力旺盛的人,在汽车领域大举进军的同时,并没有荒废其在资本市场的翻云弄雨,1999年3月19日,通过一系列运作,仰融以珠海华晨控股的名字,成功入主沪市上市公司申华实业。仰融接任申华实业董事长。不久,申华实业更名为上海华晨集团。

    1999年10月,华晨汽车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承销商为法国里昂信贷,发行了1958万股股票,募集资金6.5亿港元。2001年3月14日,一汽金杯出资4.1亿元,认购广东发展银行3.43亿股股票,并出资4.4亿元参与设立民生投资(000416,股吧)信用担保有限公司。2001年3月20日,上海华晨集团受让上市公司中西药业(600842,股吧)26.41%的国家股,有意成为中西药业第一大股东。

 当杭州湾跨海大桥这个项目提交到仰融面前时,一下吸引了这位投资大腕的眼球,每天1000万元收入的项目简直就是个高速印炒机,于是华晨的投资战略逐步转向了宁波,并且向董事会提交了移师宁波的方案。虽然仰融掌控着董事会,但作为一级政府的重点龙头企业,作为地域经济的一大支柱,政府怎能轻意放手,于是一场民与官的搏弈随即展开。政府方面很轻易地找到了仰融的脉门,以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的国有资产背景,通过中央财政将资产和权益划拨到辽宁省国资系统,这样华晨的国有性质被确定了,仰融充其量只是个国有资产经营人,随时可以被开除出局。在仰融与辽宁省政府的多次讨价还价之后,双方很难达成分配的共识,终于撕破了脸面。2002年6月,香港上市公司“华晨中国”(CBA)宣布,依照主要股东要求,经董事会通过决议,解除仰融的董事会主席和行政总裁的职务。2002年10月21日,辽宁省公安厅正式通告,仰融因涉嫌经济犯罪被辽宁省检察院批准逮捕。同日,申华控股(600653,股吧)发布公告,免去仰融申华控股董事长职务。 此时已经身在美国的仰融并不甘心咽下这口恶气,通过其担任董事长的香港华博财务有限公司向内陆司法机构起诉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虽然已由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经济庭立案受理,但没有取得任何进展,相信最终也不会做出有利于仰融的判决。

 一代投资大腕仰融暂时也许永久退出了中国资本市场的舞台,他给这个社会留下了传奇般的故事,庞大的资产和中华汽车,还有更多发人深省的思考。

 仰融靠汽车概念玩转了资本,于是形成了汽车情结,究竟“金融是手段汽车是目的”,还是反其道行之,“汽车是手段金融是目的”,恐怕只有仰融自己心里最清楚,然而当仰融的汽车产业达到相当规模的时候,他忽略了汽车产业的政治背景。记得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究竟是引进美国、德国还是日本的汽车合作伙伴时有过很多次的反复,关键不是技术和效益本身,而是一张政治牌,是一个外交砝码,可以说到今天为止这张牌依然有效。而仰融在没有深刻领会汽车产业政策潜规则的情况下,一意孤行,大肆渲染与包括宝马、路虎等外国的合资,无疑打乱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布局,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外交政策,这已经超出了很多方面的容忍范围。仰融出事在很多方面看来是必须的也是应该从重从快的。

 仰融很好地利用了政府背景和国有的红帽子,但也被这把双刃剑伤得最深。仰融在沈阳打造的政府关系平台维系在“慕马”权利体系上,一旦“慕马”权利体系被连根拔起,仰融需要进行从新打造,这需要时间、金钱、精力甚至尊严,这是仰融不愿从头再来的,他缺乏对政治的耐性。没有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可能就没有今天的华晨,也就没有仰融今天的不堪局面。仰融是股权设计大师,“华晨迷宫”的股权关系图至今也不是每个人都能看懂的,在钦佩仰融大师水准的同时也不能不令人感到遗憾。

 事业的壮大导致了仰融的过度膨胀,从1999年开始,仰融变得独断专行,已经听不得不同意见,在企业搞了不少冒进的、缺乏科学性合理性的‘大跃进’动作,一度将公司推到了危险的边缘。一位华晨员工的说法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人的想法:“我们对仰总的看法很复杂,一方面感谢他对华晨做出的贡献;另一方面又高兴看到他的离开。公司今天做汽车,明天弄生物制药,后天又搞航天技术,让我们根本看不清未来。”这也是许多大企业家成功后的通病。

 在宣传炒作自己的过程中产生负面效应。应该说从《福布斯》上榜后,仰融才在社会上广为人知,应该说其真正大手笔运作国内国际资本是在低调状态下进行操作的。声名鹊起后,自然得到世人的备加瞩目,有关与中科系有染、宝马合资、国有股权之争这样的不利宣传,很快成为议论焦点,加上许多方面的推波助澜,很快成为出头之鸟。

  仰融已经成为了中国的通缉犯,尽管他还在大洋彼案奔波喊冤,赢得的恐怕也只有话语权和被同情的哀叹,不会有金杯和宝马了。

    “3号富豪”仰融铩羽 套现8千万港币黯然出局

    华晨谜局的核心问题就是产权问题,10年前,当CBA(华晨汽车)在美国上市的时候,仰融巧妙地回避了这一问题,10年后,这一问题已经到了不能不解决的地步。据知情人士透露,有关国资部门正在接收华晨的资产。

  靠华银国际起家

  仰融究竟是谁?是中国第三富翁,还是国有资产的经营者?从目前已经公布的资料看,似乎属于后者的成分居多。

  仰融的起家是与一家名为“海南华银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有关。华银国际是由华远集团与中国金融学院、中国银行(601988,股吧)北京分行合资开办的,1989年1月12日开业,2001年11月22日被中国人民银行勒令停业整顿。就是依靠了华银国际的资金支持,才成就了仰融日后的辉煌。

 据有关报道,华银国际是华晨集团(香港)控股有限公司的主要出资人,香港华晨也就是日后华晨系的主要控制者——中国金融教育基金会的最大出资人。1990年,仰融邂逅沈阳金杯董事长赵希友,那时中国的汽车厂长没有几个知道什么是股票,赵却大搞股份制。当时华晨在证券市场赚了一些钱,便以每股1元的价格,买下沈阳金杯卖了几年还没有卖掉的4600万股。仰融的盘算就是要让沈阳金杯上市。那时候是记帐式股票,装在几十个纸箱里,飞机运回上海,放在东湖宾馆七号楼地库。还专门有武警在那儿看守,又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从上海财大找了一些学生,一张一张地填名过户。1992年沈阳金杯在上海上市,华晨随即将4600万股股票套现,获得了5亿元的收益。这正是仰融掘到的“第一桶金”。

 与赵希友的会面使仰融对中国的汽车领域有了了解。一个更大胆的想法产生了,那就是把金杯的股票卖到华尔街去。当时沈阳金杯有一个好项目——引进许可证生产丰田第4代海狮面包车,但就是缺乏启动资金。仰融看好这个全新产品的成长性,通过香港华晨借款投资1200万美元与沈阳金杯成立了金杯客车公司(金客),香港华晨占40%的股份。据说,提供借款的还是华银国际。为了达到上市的目的,1992年5月仰融又成立了“中国金融教育基金会”,发起人是中国人民银行教育司、香港华晨、中国金融学院、华银国际四家,注册资金210万,其中200万元是华晨出的。同年,该会在百慕大注册成立海外公司“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华晨汽车,CBA),将基金会发起者之一的香港华晨控股手中的40%“金客”股权注入“华晨汽车”。然而,根据海外上市的要求——“单一职能的上市公司,对下面的资产必须有51%的控股权”。于是仰融又进行了一次换股,将基金会手中21.57%的华晨汽车股权与金杯手中11%的沈阳金客股权置换,并再注入华晨汽车,这样华晨汽车就持有51%的金客股权,1992年10月9日,在沈阳金杯在上海上市两个半月后,华晨汽车成功赴美上市。

 我们注意到,华晨的起家与华银国际密不可分,特别是购买4600万股金杯汽车的资金,并不属于仰融,而是华银国际的。如果说是华银国际借给仰融4600万元,那么,仰融只要把本金加上利息归还给华银,5亿多利润则归仰融所有;但如果看成是华银国际的投资,这笔巨额利润就要记在华银国际头上了。但是,从仰融所出示的一系列依据,他只是代为管理。由于华银国际是国有资产,那么,仰融代管的华晨自然也就纳入国有资产范围了。

    顺风顺水做大华晨

    CBA在美国上市后,并没有引起国内的特别关注,由于CBA的产业主体金客利润不佳,此后在纽约证交所两次配股均未获成功。直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才让仰融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1998年,CBA通过一家全资子公司低价收购了香港上市公司“欢乐天地”,并将公司名称改为圆通科技。同年仰融及其手下四大金刚吴小安、苏强、洪星、何涛共同出资成立了大威德基金,其中仰融占80%股份,其余4人各占5%,大威德基金又在香港成立了大威德集团。1999年圆通科技配股获得1100万港元资金,2000年8月,圆通科技再次扩股,大威德集团以现金认购新增股本,成为圆通科技第一大股东,持有61.73%股份,CBA所持股份稀释到12.89%。

 由于圆通科技的融资能力不强,仰融又把目光转向了国内,收购申华成为了仰融再度涉足国内证券市场的标志。1999年,陷入股权之争的申华实业创始人瞿建国找到仰融,希望他能够入主申华。仰融很快注册了“珠海华晨”和“上海华晨”(均属金融教育基金会),由两“华晨”出面,出资收购了持有申华15.19%股权的君安投资,华晨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申华的新当家人。此后,申华实业改名为华晨集团,公司内部的人都称之为小华晨。

 入主申华后,华晨便将金客销售注入申华,使申华成为华晨汽车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1年申华配股成功,共募集10亿元资金,其中7亿多元本来想收购金杯(600609)股权,成为金杯的第一大股东,因未获财政部批准,其中4亿多元改投一家汽车零部件公司,主要也是为了同金客配套。

 在收购申华的同时,华晨CBA在香港二次上市成功,募集资金13.5亿港币,可谓是顺风顺水。2001年,华晨集团(现申华控股(600653,股吧))再度在国内资本市场出手,托管了处于中科创业案旋涡之中的中西药业(600842,股吧),而中西药业又是中科创业(现重新更名为康达尔)的第二大股东,至此拥有6家上市公司的大华晨系统初步形成。据测算,大华晨控制的资产规模在300亿元左右,净资产约40亿元。

   与沈阳国资交恶

   正当大华晨快速膨胀之际,危机也在不断逼近仰融,而危机的起因就在金杯汽车身上。

  1995年一汽集团入主金杯汽车,成为金杯第一大股东。由于一汽并不想在东北搞第二个汽车城,而仰融和沈阳市政府则希望把沈阳建成中国的底特律,双方的意见分歧较大,最终的结果是一汽集团在2000年退出了金杯汽车。可以说,在一汽出局的过程中,仰融与沈阳市政府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

 但在发展汽车项目上,仰融显然与沈阳市政府有着不同的思路。据接近仰融的人透露,仰融对国资背景的人并不满意,认为他们会和其它国有企业领导一样,把企业搞得一团糟(金杯客车开始由沈阳方面经营,效益很差,1995年仰融接管了金客的经营权,派自己的得力助手苏强当厂长,才使金客利润大增)。因此,他并没有把所有的汽车项目放在沈阳,如金杯客车的发动机主要由四川绵阳提供,在宁波也有仰融的汽车配套生产企业等。而沈阳方面则希望仰融能把资金留在沈阳,包括整车和零配件。我们知道,汽车工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对于经济发展和就业会产生很大的拉动作用。而在产业链中,汽车零配件的利润大多好于整车,把零配件放在沈阳以外的地方,等于是肥水流了外人田,这是沈阳市政府所不愿意看到的。但仰融的汽车战略与多数的国有汽车企业不同,他要搞的是像通用、丰田那样全球配套的汽车工业,要用最低的成本,造最好的车。显然在思路上仰融与沈阳国资公司有着明显的不同。

 为了摆脱国资的束缚,仰融再次施展高超的腾挪手段,准备另起炉灶。2001年12月31日,号称要做中国汽车巨头的仰融作出了令人吃惊的决定:华晨旗下的金杯汽车将所持有的金杯通用25%股权,按出资额予以转让。受让方是三家非关联企业,涉及总金额2875万美元。2002年1月8日,金杯汽车董事会决定出资8.2亿元,向沈阳华晨汽车有限公司购买其拥有的、由意大利设计公司开发设计的中华轿车及其零部件的开发和生产技术。两笔交易共让华晨获得了10亿多元的真金白银。

 显然,仰融并不希望把大量的资金投到沈阳,他一方面变现资产,一方面又开始寻找新的投资方向。杭州湾大桥就是仰融看中的项目,据有关报道,杭州湾大桥将于2003年开工,2008年建成,投资预算超过180元。据说大桥通车后,每天可以获得上千万元的营业收入,年度利润达到20亿元。由于CBA和申华控股(600653,股吧)的年报中都没有披露有关信息,估计该项目的资金主要来自香港华晨。除了大桥项目外,华晨也没有放弃对汽车工业的大规模投资,据报道,华晨已经在宁波成立了“宁波正通汽车工业投资有限公司”,该公司注册资金10亿元,主要生产发动机,是为中华轿车配套的企业。这一系列举动显然是不符合沈阳市政府的意图。

 另外,仰融也有意让申华脱离华晨。通过一系列的股权安排,仰融让台商秦荣华成了申华的实际控制人。作为沈阳市政府,显然也不希望看到这一结果,因为沈阳希望建成中国的汽车城,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申华是一个很好的融资平台,如今被仰融剥离出了华晨系,等于是少了一个融资渠道。有消息说,沈阳方面正在与秦荣华接触,希望能够买回申华第一大股东(正国投资)的股权。

 “四大金刚”集体反水

    双方的矛盾冲突愈演愈烈,而仰融的阵营也出现了分化,在接收华晨资产工作组成立后,仰融手下的“四大金刚”集体反水,仰融逐步失去了对华晨的控制权。自有华晨以来,苏强等四人就是仰融的左臂右膀,特别是苏强。有一个故事是这样描述的:10年前,一个年轻人正在中国证监会主席刘鸿儒指导下读研究生,到上交所实习时住在上海一家招待所,吃饭时每每听见一个人神侃资本市场,见地透辟精深,越听越入迷,竟写信给导师,先放下硕士论文不写,随那人而去。这位年轻人就是苏强,那位具有感召力的人自然就是仰融。

 苏强,1995年华晨接管金杯客车时就出任“金客”总经理,使金客起死回生,蒸蒸日上;1999年,华晨入主申华,仰融又安排苏强担任申华总裁;苏强还是CBA的董事兼执行副总裁。在仰融发起设立的“大威德基金”中,仰融占80%股权,苏强等四人各占5%,大威德基金辖下的大威德集团如今控股香港上市公司圆通科技(1188)61.73%股权。总之,仰融所从事的每一项事业,几乎都有苏强的影子。可是,10年后,苏强却同仰融反目了。

  从目前情形看,苏强们情愿不要股权,也要紧紧抓住金杯、宝马乃至中华轿车不放。“不要金钱要事业”,对三四十岁的苏强们来说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尽管苏强们的金钱已经不少,别的不说,CBA10%的选择权,苏强们就各拿了三四千万股――既然宝马轿车、中华轿车都同申华无缘,都将放在辽宁,放在金杯和金客,苏强们自然没有必要死守“愚忠”。

 黯然套现出局

 谁都知道,堡垒从内部攻破是最可怕的。5月31日,仰融免去了苏强申华总裁的职务,准备做最后的反击。仰融原以为,经过环环相扣、层层制约的安排之后,申华总算保住了,一旦风声过去,他还能握住申华长袖善舞。

 不料,6月19日,仰融被免除了CBA董事局主席的职务,接替仰融的正是以吴小安、苏强为首的“四大金刚”。被仰融免职的苏强,出任CBA新总裁后,使出的第一道撒手锏就是,终止由申华提供15亿元汽车零部件的供货合同,这可是申华的生命线,因为这纸合同将为申华每年创造2亿元净利润,对20亿元净资产的申华来说,仅此一项就能保证10%的净资产收益率。下面还会有什么呢?一年几十亿元的金客销售,合同期限也是从1999年6月订立到2002年6月,申华不听话,一句不续约不就完了?据新任董事局主席吴小安说,仰融是因未照顾到大股东利益而遭解职的,这个大股东显然不是一直由仰融掌控的中国金融教育基金会,而是另有他人。

 除非申华的正国投资也“回归华晨系”,收归国有,申华才能打开一片新天地。“四大金刚”站在国资立场说话,釜底抽薪,仰融只有彻底趴下了。

 后来香港上市的华晨汽车(CBAHK1114)发言人证实,仰融已以每股1.05-1.22港元的价格,出售其持有的CBA选择权7901万股股权(仰融共持有8500余万股),套现近9000万港元,此举被认为是他忍痛同华晨“决裂”的标志。此外,仰融还在今年年初购买了600多万股申华股票,这部分股票目前增值了1000多万元,加上尚未抛售的600多万股CBA股票和圆通科技的股权,仰融的身价虽没有《福布斯》杂志测算的70亿元,亿万富翁绝对是当之无愧的。这位资本市场的绝顶高手,今后说不定还会以某种形式重出江湖。

 作为国有资产的经营者,仰融是成功的。他把默默无闻的金杯客车卖到了华尔街,在短短10年内,让数千万元国有资产增值到近40亿元。然而仰融最终还是失败了,在与资本拥有者的争斗中,资方又一次取得了胜利。好在CBA还有购股权计划,没有让仰融空手而归。然而,这就是资本经营者的命运么?

    被认定侵吞国有资产 仰融出走美国

      2001《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上出现了一个拥有70亿人民币资产的探花秀,他就是华晨集团董事长—仰融,自此有关华晨通过汽车概念海外融资以及在国内A股市场玩转资本的故事愈演愈烈。2002年10月辽宁省公安厅发出通知,对时任申华控股(600653,股吧)董事长的仰融因涉嫌经济犯罪被辽宁省检察院批准逮捕。虽然此时仰融已经身在美国,但恐怕很难以从容的姿态再度踏上中国的土地了。

 据仰融对自身的评价,他的一生有三个转折,第一个转折,发生在1992年10月,他操作组建的“华晨中国汽车”(CBA)在美国纽约成功上市。这是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第一例。第二个转折在1995年1月,华晨接管国有的“金杯客车”管理权。 第三个转折是在1999年,在他的操作下,收购了申华实业,更名为上海华晨。

眼花缭乱的换股游戏

  1991年,仰融以许多人根本看不懂的方式开始了在资本市场的翻云弄雨,先是靠借款400万起家,在股票市场上赚足了利润,而此时一个巨大的金矿几乎被推到了他的面前。当时金杯汽车发行内部股票,老总到处推销仍然留下大量货底,仰融以独到的眼光一举收购了4600万股记帐式股票。1992年7月,金杯汽车在上海A股上市,仰融的4600万股得以套现,掘到了第一桶金。

  也许是第一桶金与汽车有关,从此仰融的产业及资本链条与汽车结下了不解之缘,一个更为大胆的设想在勾画和操作中。

  1991年7月22日,仰融以在百慕大注册的华晨控股与其参股的沈阳金杯联手创办了一家合资企业,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金杯客车。1992年5月,华晨控股通过与中国人民银行教育司、中国金融学院、华银信托投资集团等的合作,联合发起设立了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借助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这块牌子,以及一系列眼花缭乱的换股游戏,仰融将金杯客车的部分资产注入同在百慕大群岛注册的另一家公司———华晨汽车。1992年10月9日,华晨汽车在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成为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所谓“中国国有企业概念股”。华晨汽车发行500万股普通股,首发价格为每股16美元,筹集资金8000万美元,用于投入金杯客车。仰融出任华晨汽车的董事长兼总经理。然而由于海外上市政策的制约,在权衡利弊之后华晨汽车上市文件所披露的最终控股股东名单是仰融掌控的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而并非仰融个人。这为今后仰融事件的最终引爆埋下了重大祸根。

     打造中国的“三汽”

 由于在1992年,仰融安排了一次关键性的换股,将华晨汽车在金杯客车中的控股比例扩大到51%,成为金杯汽车的绝对控股方。所以从1995年,华晨开始正式接管金杯客车的管理权,仰融出任金杯客车董事长,苏强出任总经理,而仰融也开始正式介入汽车行业。当时,金杯客车的销售不佳,引进了几年的生产线一直发挥不了作用。但从1996年开始,金杯客车步上金光大道,每年的销售以50%的速率增长,从1995年的9150辆到2000年的6万辆,连续4年金杯占据了轻客市场的头把交椅。金客销量的迅猛增长也给华晨带来了丰厚的回报,2000年,金杯客车销售额达到70亿,利润仅次于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这使得仰融在汽车行业声名鹊起。围绕着汽车这个大的实业产业,仰融寄予了巨大幻想并付诸了实施,这当中包括与宝马合作在华生产宝马汽车;通过沈阳金杯与美国通用所建立的金杯通用项目;持有田野60%的股权,组建了河北中兴汽车制造公司,开始在皮卡行业与同城的长城皮卡相抗衡;华晨花巨资请意大利著名汽车设计师久加诺主持设计了中华轿车,并拥有了整车知识产权,并于2000年12月,在沈阳下线;正式接手三江雷诺,拥有了三江雷诺55%的股权,再次成为控股方;华晨控股了绵阳新华内燃机集团公司51%的股份和沈阳航天三菱发动机31%的股份;与世界第一大汽车零部件生产供应商德尔福公司共同开发491Q—ME汽油发动机,并将之装备在金杯客车和中兴皮卡上;华晨斥资50亿元,先后成立或收购了1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全国建立了完善的销售体系和服务体系。仰融的华晨俨然在打造中国的“三汽”。

 仰融的命脉

    作为资本大腕,仰融显然是个精力旺盛的人,在汽车领域大举进军的同时,并没有荒废其在资本市场的翻云弄雨,1999年3月19日,通过一系列运作,仰融以珠海华晨控股的名字,成功入主沪市上市公司申华实业。仰融接任申华实业董事长。不久,申华实业更名为上海华晨集团。

    1999年10月,华晨汽车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承销商为法国里昂信贷,发行了1958万股股票,募集资金6.5亿港元。2001年3月14日,一汽金杯出资4.1亿元,认购广东发展银行3.43亿股股票,并出资4.4亿元参与设立民生投资(000416,股吧)信用担保有限公司。2001年3月20日,上海华晨集团受让上市公司中西药业(600842,股吧)26.41%的国家股,有意成为中西药业第一大股东。

 当杭州湾跨海大桥这个项目提交到仰融面前时,一下吸引了这位投资大腕的眼球,每天1000万元收入的项目简直就是个高速印炒机,于是华晨的投资战略逐步转向了宁波,并且向董事会提交了移师宁波的方案。虽然仰融掌控着董事会,但作为一级政府的重点龙头企业,作为地域经济的一大支柱,政府怎能轻意放手,于是一场民与官的搏弈随即展开。政府方面很轻易地找到了仰融的脉门,以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的国有资产背景,通过中央财政将资产和权益划拨到辽宁省国资系统,这样华晨的国有性质被确定了,仰融充其量只是个国有资产经营人,随时可以被开除出局。在仰融与辽宁省政府的多次讨价还价之后,双方很难达成分配的共识,终于撕破了脸面。2002年6月,香港上市公司“华晨中国”(CBA)宣布,依照主要股东要求,经董事会通过决议,解除仰融的董事会主席和行政总裁的职务。2002年10月21日,辽宁省公安厅正式通告,仰融因涉嫌经济犯罪被辽宁省检察院批准逮捕。同日,申华控股(600653,股吧)发布公告,免去仰融申华控股董事长职务。 此时已经身在美国的仰融并不甘心咽下这口恶气,通过其担任董事长的香港华博财务有限公司向内陆司法机构起诉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虽然已由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经济庭立案受理,但没有取得任何进展,相信最终也不会做出有利于仰融的判决。

 一代投资大腕仰融暂时也许永久退出了中国资本市场的舞台,他给这个社会留下了传奇般的故事,庞大的资产和中华汽车,还有更多发人深省的思考。

 仰融靠汽车概念玩转了资本,于是形成了汽车情结,究竟“金融是手段汽车是目的”,还是反其道行之,“汽车是手段金融是目的”,恐怕只有仰融自己心里最清楚,然而当仰融的汽车产业达到相当规模的时候,他忽略了汽车产业的政治背景。记得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究竟是引进美国、德国还是日本的汽车合作伙伴时有过很多次的反复,关键不是技术和效益本身,而是一张政治牌,是一个外交砝码,可以说到今天为止这张牌依然有效。而仰融在没有深刻领会汽车产业政策潜规则的情况下,一意孤行,大肆渲染与包括宝马、路虎等外国的合资,无疑打乱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布局,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外交政策,这已经超出了很多方面的容忍范围。仰融出事在很多方面看来是必须的也是应该从重从快的。

 仰融很好地利用了政府背景和国有的红帽子,但也被这把双刃剑伤得最深。仰融在沈阳打造的政府关系平台维系在“慕马”权利体系上,一旦“慕马”权利体系被连根拔起,仰融需要进行从新打造,这需要时间、金钱、精力甚至尊严,这是仰融不愿从头再来的,他缺乏对政治的耐性。没有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可能就没有今天的华晨,也就没有仰融今天的不堪局面。仰融是股权设计大师,“华晨迷宫”的股权关系图至今也不是每个人都能看懂的,在钦佩仰融大师水准的同时也不能不令人感到遗憾。

 事业的壮大导致了仰融的过度膨胀,从1999年开始,仰融变得独断专行,已经听不得不同意见,在企业搞了不少冒进的、缺乏科学性合理性的‘大跃进’动作,一度将公司推到了危险的边缘。一位华晨员工的说法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人的想法:“我们对仰总的看法很复杂,一方面感谢他对华晨做出的贡献;另一方面又高兴看到他的离开。公司今天做汽车,明天弄生物制药,后天又搞航天技术,让我们根本看不清未来。”这也是许多大企业家成功后的通病。

 在宣传炒作自己的过程中产生负面效应。应该说从《福布斯》上榜后,仰融才在社会上广为人知,应该说其真正大手笔运作国内国际资本是在低调状态下进行操作的。声名鹊起后,自然得到世人的备加瞩目,有关与中科系有染、宝马合资、国有股权之争这样的不利宣传,很快成为议论焦点,加上许多方面的推波助澜,很快成为出头之鸟。

 仰融已经成为了中国的通缉犯,尽管他还在大洋彼案奔波喊冤,赢得的恐怕也只有话语权和被同情的哀叹,不会有金杯和宝马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