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2岁的宝宝经常有这种行为?恭喜你啊,这可是聪明的表现!

 上官靖琪 2019-11-14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父母都会发现宝宝经常出现这样的举动:总是试图抓住父母手中的物品,当拿到之后,他会非常认真地“研究”一会儿,然后把它扔到地上,小嘴里发出“嗯,嗯……”的声音,流露出期盼的眼神。在父母捡起来之后,他又挥舞着小手企图拿过来,在拿到手之后,又再次扔到地板上,然后又期盼着父母捡起来。一直扔下去,捡起来,再扔下去,再捡起来……

这样的东西可能是宝宝自己的帽子、鞋袜、玩具,也可能是食物、器具,父母的手机、工具等。不管是什么东西,宝宝都会兴致勃勃地扔出去。(我的第一个苹果手机就是被娃活生生扔出去摔坏了屏幕的,粉粉碎啊……虽然只是一个手机那也是钱买的钱买的……)

渐渐地,父母可能会被宝宝的“戏弄”行为激怒,粗暴地抱走宝宝或者拿走物品。有的父母甚至抓起宝宝的小手拍几下,力度虽然不大,但生气完全写在脸上。

事实上,扔物是这个阶段宝宝的经常性动作。

对他而言,扔东西是一种有趣的游戏,这种行为对宝宝的身心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所以宝宝不是在调皮,而是在学习!

扔物行为对宝宝身心发展的意义

01

扔物行为标志着宝宝开始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手,它是脑、骨骼、肌肉以及手眼协调活动的结果。反复扔物有助于促进宝宝眼和手动作的协调,促进其手腕、上臂和肩部肌肉的发展,对听觉、触觉等方面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02

扔物帮助宝宝积累丰富的感知经验,促进其认知能力的发展。宝宝在重复动作过程中,会观察物体的坠落轨迹、方式,并注意不同物体落地时的声音,增加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他会逐渐发现扔物和声音之间存在必然关系,并学会从扔出东西到等待声音这一期待过程。

03

扔物这一行为联结者宝宝与父母的相互关系。在重复动作的过程中,宝宝与父母自然形成了一种互动,他正是在这种重复的交互过程中感知自己与父母的关系,发展自己与父母的亲子感情。

04

扔物能促进宝宝自我意识的萌发。通过扔东西,宝宝能够亲身体验自己的动作会影响其他事物,使其在形态或位置等方面发生变化,对自我意识的萌发有重要意义。

由此可见,扔物是宝宝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是成长过程的必修课。当宝宝出现这种行为时,父母最常见的处理方法是教育宝宝不要乱扔东西,并与宝宝一起把东西整理起来。那么,具体要如何应对宝宝的扔物行为呢?

应对宝宝扔物行为的5个方法

要充分认识扔物行为的重要性

保持一种积极和宽容的态度,理解宝宝的扔物行为,不要极力阻止和限制。在宝宝刚刚学会抓、扔动作时,要及时给予表扬。即使扔了不该扔的东西,也不要严厉责备宝宝,否则宝宝会以为可以借乱扔东西引起父母的注意,长此以往会养成乱扔东西的坏习惯。

给予宝宝充分的关爱

父母要关心宝宝的心情,让他感受到关怀和爱,但不要过分溺爱,否则宝宝会用扔东西来发泄情绪。有时宝宝扔东西只是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所以父母要多关心宝宝,让他感觉到父母的关注,这样可以减少或避免宝宝乱扔东西的行为。

适当训练满足、引导宝宝的扔物行为

父母可以设计各种扔东西的游戏,把坏习惯变成一种技能,如去户外扔球、掷沙包等,并教给他各种投掷技能。鼓励宝宝将扔出去的东西捡回来。宝宝每次玩完玩具后,父母要与宝宝一起整理玩具。如果宝宝主动收拾玩具,父母要把握机会赞扬宝宝,强化他收拾东西的行为。

避免危险的扔物行为

这个阶段的宝宝缺乏分辨能力,会看到什么扔什么。因此玻璃器皿、贵重物品等不要让宝宝拿到,以免伤害到宝宝或他人,父母可以给宝宝准备毛绒玩具之类无伤害性的玩具。

探索扔物行为的原因,因情制宜

如果宝宝因为生气而扔东西,父母要和宝宝沟通,了解其生气的原因。如果理由是合理的,父母要理解宝宝的行为并给与安慰;如果是因为无理要求没有得到满足,父母可以采取转移目标的方法进行处理。

以上五点能够很好的应对宝宝扔东西这一行为,一定要收藏好哦!

如果宝宝超过4岁仍然喜欢扔东西,并且经常因为发脾气而故意乱扔东西,那就是不良的行为习惯了,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适当纠正,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