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家争鸣:李斯的志向

 金色年华554 2019-11-14

荀子的学生很多,但韩非子无疑是其中最优秀的一个。这和他的聪慧有关,但更为重要的是,韩非子有着其他学生所没有的崇高理想和强烈的使命感。

作为韩非子的同学,李斯就常常感叹自己的学识不如韩非子。这位来自楚国上蔡的年轻人,比韩非子大了几岁,李斯来荀子这里学习之前,曾经在楚国做过文书的小吏。

李斯不仅聪明,而且口才极佳,并且写了一手漂亮的书法。因为有过工作经验,他在人情世故上显得十分地老道。李斯对学习也是非常得刻苦,只不过激发他学习的动力却不是为国为民。

李斯在楚国某个小城做抄写小吏的时候,曾经住在官衙的宿舍里。有一次,李斯去入厕,看到有几只老鼠,一见到有人来,老鼠马上就吓得跑掉了。又有一次,他去粮仓办事,看到几只老鼠很自然地吃着粮食,个个是肥头大耳,住在干燥温暖的屋子里,见人来了也不怕。

看到此种情形,李斯不由得感慨道:“看来,待在厕所里的老鼠,吃的是恶心的东西,整日还要担惊受怕;而住在粮仓里的老鼠,不仅能够吃饱喝足,也不用担心有人来惊扰。人这一生啊,是富贵还是贫贱,就和这老鼠差不多啊,就看你待在什么地方了!”

这便是李斯颇为有名的“仓鼠论”。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李斯的想法未免过于急功近利,他的目标就是追求功名利禄,荣华富贵,这与韩非子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无论李斯如何努力,在学问上却始终比不上韩非子,为此他曾经如此问过韩非子:“呃……学弟啊,你到底有什么学习的秘诀?我为什么就是赶不上你呢?”

韩非子笑了笑,说道:“哪里哪里!其实学习这东西,哪有什么秘诀啊,只是用心罢了!”

李斯听了,大惑不解地说道:“大家当然都知道学习要专心,这……这算什么秘诀啊?”

于是韩非子给李斯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之前在赵国,马车比赛是非常流行的一种娱乐活动。王公贵族把能在马赛中得胜,看作是很高的荣誉。世子于期非常善于驾驭马车,在各样的比赛当中是经常摘得桂冠。于是赵襄子慕名去向于期学习驾驭马车的技术。不久之后,赵襄子和于期再次赛马,可是即便一连换了三次马,赵襄子还是每次都落在了于期的后面。

赵襄子是郁闷不已,并开口说道:“呃……我说,您是不是留了一手啊?这……这我怎么还是赢不了你呢?”而于期回答道:“其实啊,技巧已经全部都教给您了,但是您还没有领会到重要的东西。驾驭车马应该重视的,是要让马的身体在车里感觉到舒适,人的注意力和马的动作要协调,然后才能奔驰得快,跑得远。打个比方,这么说吧,您落在了我的后面,就想赶上我;跑在了前面,就又怕我追赶上来。这比赛不是领先,就是落后,不管您是在前还是在后,这注意力都在我的身上,这怎么能和马步调一致呢?我觉得这就是您输了马赛的原因。”

听完了韩非子讲的这个故事,李斯恍然大悟,自己原来是太争强好胜了,别人比自己好,就会嫉妒,别人比自己差,又怕会被赶超上来如此患得患失,自然就不能专心致志了。而韩非子的心思根本就不在这件事情上,所以他可以心无旁骛地去研究学问。想明白了这个道理,李斯对韩非子恭恭敬敬地施了一个长揖。

转眼六年过去了,两人都学业有成,到了该离开的时候。荀子问起两位学生今后的打算。对于这个问题,李斯早就想好了。见老师发问,李斯便意气风发地说道:“夫子,当今天下,只有秦国能实现我的理想,我要去秦国做大官!”

荀子听到了李斯的回答,默不作声,转过身来问韩非子。韩非子笑了笑,说道:“夫子,我……我要回韩国。”

韩非子的选择,可以说与李斯恰恰相反。他虽然不善言辞,但这四个字已经充分表现了韩非子的志向与决心。也许在李斯这一类把荣华富贵看得比天大的人的眼里,韩非子的决定有些不合时宜。要知道,韩国当时是弱小的国家,民穷国弱,朝不保夕,那自然也无法提供所谓的好处了。但韩非子不是李斯,他有自己的理想,并非只为了功名利禄而活着。

公元前247年,李斯怀着对荣华富贵的无比向往去了秦国,而韩非子则毅然决然地回到了自己的祖国,韩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