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两个部分,我们谈了饮食意味着什么,它是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也蕴含着个人的独特记忆。在这一部分,我们来谈谈这本书的第三个内容,梁实秋对于饮食的生活态度,或者说,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对待饮食这件事情。 梁实秋认为,饮食是人难以避免的欲望。认真的讲究吃这件事情的话,其中既有艺术、又有科学,要有天赋,还要有经验,尽毕生之力,也不一定能穷尽吃饭的奥妙。他把馋看成是理所应当的事情,馋了,就说明你能享受食物带来的乐趣,能够真正欣赏吃饭这件事情。 怎么样才算是享受美食、欣赏美食呢?总结起来,其实就是两个字,讲究。梁实秋先生爱吃烤羊肉,宝岛台湾也有不少饭馆做蒙古烤肉,肉块倒是够大,可是羊肉的质感却不怎么样,完全不能和真正的内蒙羔羊肉相比,这就是对食材的讲究,虽然只是细微的差别,最终呈现出来的味道却有着天壤之别。 选择好了食材,在烹调方式上也要讲究。爆双脆,就是爆炒鸡胗和羊肚,旺火爆炒,炒出来的颜色红白相间,吃起来既有韧劲又有脆劲儿。听起来很诱人吧,可是这道菜却十分考验厨师的手艺。梁实秋先生说,如果你不知天高地厚,进了一家饭馆就点爆双脆,饭馆也不知天高地厚地做了,最后端上来的,一定是一盘黑不溜秋的东西,嚼不烂也咽不下。鸡胗,要选又肥又大的那种,剥掉里层的厚皮,这样吃起来才嫩;羊肚儿,也要选最肥厚的部位,剥皮后才能炒出脆脆的感觉。鸡胗和羊肚儿都要先用刀处理,划上一道道横向和竖向的刀痕,刀痕越密越好,这样才能方便油渗透,快速均匀加热。鸡胗需要炒的时间久一点,所以要先下锅。两种食材全都下锅之后,就要爆炒勾芡,一旦火候过了,鸡胗和羊肚儿的口感就会发硬,所以厨师来不及用铲子翻炒,必须掂着炒锅,让食材在空中翻滚几个回合,爆双脆就可以出锅了。 在品尝美食的时候,同样也需要讲究。东兴楼的芙蓉鸡片堪称一绝,鸡胸肉切成泥,和鸡蛋白一起搅拌顺滑,在油锅里摊开,口感嫩滑,但东兴楼的盘子偏小,盛出来的菜也只能盖住盘子的中央部分,于是有人责备这家饭馆菜量太少。梁实秋先生却认为,懂得欣赏美食的人,并不一定胃口就大,与其追究饭菜的多少,不如去考究食物的味道。品尝美食,最终的目标并不是吃饱,而是让自己的味觉得到满足,从美食中获取快乐的感觉。 八宝饭是一道广受欢迎的甜点,包含多种馅料,常常是许多人同吃一份八宝饭。梁实秋先生认为,每个人都配有单独的碗勺,是比较体面的吃法。如果能够有一个公用的大勺子,那就更加干净卫生。有的人喜欢把八宝饭的馅料和在一起,于是拿着大勺在盘子里一阵搅和;更糟糕的是,有的人不用公用的勺子,直接在里面挖着吃,吃相难看。当我们在吃饭的时候,不能只顾自己的享受,而忽视同桌人的感受,保持良好的进餐礼仪,营造出和谐的就餐氛围,也是一种最基本的讲究。 虽然梁实秋鼓励大家去追求美食,但他也认为,这种追求不可以超出合理的范围。熊掌是大家公认的珍贵食物,说起山珍海味,就一定会想起熊掌来。既然熊掌如此受到推崇,那味道肯定是绝世美味了吧?有一次,梁先生去了自己常去的一家饭馆,服务员偷偷送给他一小盘熊掌,梁实秋先生吃了之后,觉得就像是一块肥肉,又软又黏又烂又腻,因为用高汤炖过,所以味道还是不错的,只是口感让人觉得不愉快。由此可见,众人追捧熊掌,并不是因为它真的美味,而是追求熊掌的其他价值,追求那种仿佛征服了自然的感觉,通过吃熊掌,来证明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梁实秋先生说,上天对待人类不薄,但人类追求美食也需要有个限度,真正的美食其实就是色香味的享受,费尽心思的去搜刮奇珍异宝,做成食物,其实已经变成了邪魔外道。更有一些饭馆,用许多残忍的方法进行烹调,吃饭的人好像也十分享受这种残忍,把它当作是用餐的一部分体验,这已经远远超出追求美食的合理范围了。 好,这就是今天讲的第三个部分:梁实秋对美食的生活态度。梁实秋认为,懂得生活的人,才会去欣赏美食。如果说饿是一种基本的生理需求,那么馋就是对美食的追求,它从生理需求中发展出来,却又有着更高水平的要求。具体表现为,在食材的选取上要考究,烹调技术要高超,要懂得欣赏食物的色香味,同时也要注重用餐礼仪,这样才算得上是一个讲究的美食家。懂美食的人,享受的是美食带来的味觉满足,如果在吃的方面,一个劲儿地追求珍贵或者是奇特,那就偏离了美食的真正意义。
好了,说到这里,这本书的重点就为你介绍得差不多了,我们来总结一下:
其实,人们喜欢美食,所以自然就会有很多关于美食的书,比如类似的还有唐鲁孙先生的《中国吃》。唐先生出身名门,从小就受到各种饮食文化的熏陶,从北平的小吃,到曼谷的水果,都能如数家珍,一一道来,可以说是真正的美食家。梁实秋先生算不上美食家,他只是一个普通的文人,只不过他比别人更爱吃,也比别人更会吃。因为爱吃,所以他既喜欢做工精细的芙蓉鸡片,也喜欢简便快捷的麦当劳。因为会吃,所以才能把烹调的每一步,写得详细,写得诱人。雅舍谈吃,谈的却不只是吃,我们还可以从中看到梁实秋的生活态度。他吃过最精致的饺子,也吃过最廉价的饺子,不管精致还是廉价,他都能从食物当中获得乐趣,因为在他看来,食物不仅仅代表肠胃的满足,还能带来心灵的抚慰,享受食物,就意味着享受生活。他还能从饮食中看到人性的善恶,他认为,以虐杀为乐趣的人,就是在肆意放大人性的恶,而这是值得唾弃的。他还通过自己的文字,抒发自己的个人感慨,怀念故乡的食物,来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怀念过去的美食,感慨时代的变迁。在梁实秋先生笔下,吃饭这件小事,映射出了更加深刻的内涵,这就是《雅舍谈吃》的高明之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