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国家幅员辽阔,立冬之后,居住在南方的人们尚是薄衣短衫,而北方早已感知冬季的到来,特别是清晨起来,呼啸的北风已有刺骨的寒意,老人和小孩已经穿上了厚厚的棉衣。 一年四季有不同的生活习俗,特别是进入冬季,人们通过饮食调理、睡眠休息等方式达到保养精气、延年益寿的目的。冬天来了,很多人变得懒懒散散,为来年的春天养精蓄锐。 一千年多前的唐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与现代无法比拟,冬天到来了,虽然只是初冬,人们御寒的方式只有焚烧柴火取暖。诗仙李白在这一夜围坐在火炉旁,写下了一首六言绝句。 作者:李白(唐代)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说起诗仙李白,我们知道他写诗惯用的夸张手法,比如“白发三千丈”,或者“飞流直下三千尺”等,其实李白之所以成为诗仙,更重要的是因为他的表达手法的绝妙和恰如其分的分寸感。 这首六言诗与他的七言绝句不同,读起来似乎没有酣畅淋漓之感,但是细细品味,这首诗的绝妙之处就在于他的恰好,每一句每一字读来韵味十足,但又感觉意犹未尽,余味无穷。 这首诗写的是生活细节,让人感觉身临其境,很接地气。在一个冬夜,作者应是旅居在一个小酒馆中,寒气袭人,作者独坐在一个火炉旁取暖,火炉上还温着美酒,也是为了取暖。 诗人的使命是写诗,将自己的经历和情怀付诸笔端,与人分享他的生活细节以及爱恨情仇。而在这个冬夜,作者却懒得写诗,不是作者写不出诗来,他早已新诗在胸,只是懒得写罢了。 作者是喝醉了,开始醉眼看世界。他看到了残留的墨迹,这墨迹在他的眼中仿佛就是一幅水墨山水画,那画中有山有水,有花有草,这是诗人的眼光,平常人有时也会有一瞬的感觉。 他又走到了窗前,看到了天上的一轮圆月,也看到了地上的月光,那月光让人想起了“床前明月光”,当时作者想到的地上的霜,而在这首诗中,作者想到的是大雪满村的景象。 作者写这首诗的寓意在哪里?阅读四句古诗有个技巧,作者的心思往往藏在第三句,而这首诗的第三句中有一个“月白”的意象,李白有不少诗描绘月亮,把月亮当作自己的朋友。 有人把这首诗与李白的另一首《静夜思》相比拟,认为这也是一首思乡的诗,立冬季节,作者旅居他乡,独自一人面对明月,思念故乡,思念家乡的亲人,这似乎也能说得过去。 然而,也有人认为这只是作者的一时感悟,算是信手而来之作,与思念家乡的主题挂钩有些牵强附会。或许就是这样,作者灵感忽现写了一首诗,抒发了一个小情绪与人分享罢了。 然而这首诗的题眼依然是月光。李白在很多诗中把月亮当作自己的朋友,他“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诗人面对月光,总是会产生感伤,同时也得到了难以言表的慰藉。 而在这个冬季,我们重温李白的这首《立冬》,分享到的是一千年前唐代文人的冬日生活场景,诗人李白独自一人在冬夜,他醉酒之后的生活细节和心灵感悟,读罢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我们今天的生活也会有独处的时候,尤其是在严冬的寒夜,读着李白的诗,感觉到的是醉心的诗句,感受到的是绝妙的艺术,这首诗虽然只有四句,却能温暖我们整个冬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