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以皇帝为代表的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的皇权,这种威仪与等级也涉及到了瓷器的征调与使用。继唐代(公元618年——907年) 和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07年——979年)各地注明瓷窑向朝廷大量贡奉精品之后,北宋时期(960年——1127年),皇室继续以各种方式征调名窑产品入宫。宋代瓷业名窑辈出,风采各具,当时的定窑,钧窑,汝窑,建窑等名窑的精品,都是宫廷喜用之物,有些贡瓷上刻有“官”字款,以示与一般产品的区别。 民窑贡瓷虽然做工精细,但是不能充分满足宫廷对御用瓷器的品味追求,于是,从宋徽宗开始,朝廷直接筹划御窑烧造。 唐——五代 秘色瓷标本 宋——汝窑瓷片标本 五代——宋 耀州窑青釉笠式碗 北宋定窑白瓷 杭州历代以来就是中国东南部的一座重要城市,自秦朝建县,隋代设州,五代十国时期成为吴越国国都。到了北宋,杭州发展成为“地有湖山美”的东南第一州。1127年,金兵攻占汴京,宋皇室被迫南迁,宋高宗赵构登基,南宋王朝建立(公元1127-1279),几经周折,终于在1138年定都临安府(今杭州),杭州成为南宋的国都。美丽的湖光山色留住了中原贵族的脚步,他们在凤凰山麓营造宫室,皇城九里,构筑了南宋皇朝的核心,在稳固了对中国大部分地域的统治后,南宋宫廷开始按北宋旧制,进行宫廷礼仪,祭祀活动。南宋王朝持续了150余年之久。 1101年,北宋王朝第八位皇帝——宋徽宗赵佶登位。徽宗虽然在政治上平庸无能,但颇具艺术天赋,即擅长书画,亦喜好古物鉴赏。在宋代绚丽多姿的瓷器中,他独好汝窑青瓷优玄静谧的天青色泽。上有所好,下必从焉,于是朝廷在汴京(今河南开封)设置了历史上第一个由封建政府专设的御用窑场,真正意义上的官窑由此始现,史称北宋官窑。 在宋代,皇帝被称为官家,御窑也就被称为官窑。相对于民窑而言,官窑最大的区别在于产品按照宫廷的意图特制,专烧专用,制作过程中不惜工本,精益求精,产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北宋官窑征召民窑优秀工匠,在汝窑等北方名窑的工艺基础上烧制青瓷,由于北宋官窑存在时间很短,其窑址至今未能确证 南宋·官窑 '修内司'铭文荡箍 南宋·官窑 垫饼 重设官窑 由于南宋宫廷生活礼仪渐趋考究,因而生活用瓷和陈设用瓷的需要也日渐增多。为了满足各种需要,南宋朝廷按照北宋旧制重又在京城临安设置御用瓷窑,这就是南宋官窑。 据考证,南宋官窑共有两处,分别位于皇城西南的乌龟山麓和万松岭一带。两处窑址附近都蕴藏着制瓷原料瓷石和紫金土,烧窑所需的木柴资源也十分丰富,平缓的山坡适宜建造龙窑,山岱平地便于辟建生产作坊,烧制瓷器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窑厂距离皇城路途适中,既便于产品的运送,又不会对皇宫产生烟尘污染。据记载,由于这两处窑址分别与郊坛和修内司相近,所以南宋官窑又有郊壇下和修内司窑之分。 南宋官窑继承北宋官窑原有的工艺和造型风格,也吸收了南方地区的青瓷生产技术,把青瓷烧造技艺提高到炉火纯青的境地,两处窑址都烧造出了碧玉般精美的御瓷产品。 《坦斋笔衡》“本朝以定州白瓷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江南则处州龙泉县窑,质颇粗厚。宣、政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中兴渡江,有邵成章提举后苑,号‘邵局’, 袭徽宗遗制置窑,于修内司造青器,名‘内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