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女婵娟典雅华丽的《雁塔圣教序》

 mengk4fz0yyf5h 2019-11-14

人们常说,书法史欠褚遂良一个公道。

纵观中国书法史,褚遂良对于唐初南北书风的融合发展,进而确立唐楷规范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初唐四家中,欧阳询与虞世南是褚遂良父亲褚亮的好友,也是褚遂良的长辈,都对褚遂良非常看重,在文学和书法等方面都经常给他指导。从褚遂良早期的书法作品来看,其结体、间架等方面不少有欧阳询的痕迹,而用笔却接近于虞世南,还夹杂着汉魏隶法的古意。

虞世南去世后,正当唐太宗为无人可以谈论书法而郁郁寡欢时,魏徵及时推荐了“下笔遒劲,甚得逸少体”的褚遂良。褚遂良被唐太宗招入宫,是他的大幸,也是中国书法史的大幸。先是,褚遂良参与了对内府所藏锺繇、王羲之等人真迹的整理工作,众多王羲之的真迹,不仅使他眼界大开,也让他在编《王羲之书目》过程中,深入细致地研究了王羲之书法,对他以后书风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因为这个基础,他在鉴别太宗收购的众多王羲之书法时,才会“一无舛误”。

当时唐太宗极爱王羲之书法,不仅亲自撰写《晋书·王羲之传》,把王羲之推送到“书圣”的神坛,还题写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通行书大碑《晋祠铭》。褚遂良审时度势,感到欧阳询和虞世南一统书体的局面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需要,着手开始进行南北融合的书法变革。由于他南北兼擅,又得到唐太宗的首肯,加之当时书坛的霸主地位,很快就获得了成功,也确立了唐楷的标准,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清代毛枝凤在《石刻书法源流考》中说:“自褚书既兴,有唐楷书,不能出其范围。显庆至开元各碑志,习褚书者十有八九,诸拓俱在,可复案。” 刘熙载在《书概》中对褚遂良有这样的评价:“褚河南书为唐之广大教化主,颜平原得其筋,徐季海之流得其肉。”王澍《竹云题跋》中说:“褚河南书,陶铸有唐一代,稍险劲则薛曜,稍痛快则颜真卿,稍坚卓则柳公权,稍纤媚则钟绍京,稍腴润则吕向,稍纵逸则魏栖悟,步趋不失尺寸则薛稷。”可见褚遂良对唐代书法的影响之大。其实后来如宋代米芾,明代祝允明、董其昌,清代王铎、王澍,当代沈尹默、林散之等大家都坦言在临习褚书上下过大功夫。

褚遂良存世的作品主要有《伊阙佛龛碑》《孟法师碑》《房玄龄碑》《雁塔圣教序》《同州圣教序》等等,另外还有《枯树赋》《倪宽赞》《大字阴符经》等不可确定的作品。这些作品中,无疑最能体现和代表褚遂良风格的当数他58岁所书的《雁塔圣教序》。

《雁塔圣教序》,全称《大唐三藏圣教序》,也称《慈恩寺圣教序》。分写两块碑石,分别是唐太宗李世民写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和时任太子的唐高宗李治所写的《大唐皇帝述三藏圣教序记》,均由褚遂良书丹、万文韶刻字。两碑现藏西安慈恩寺大雁塔底层。

褚遂良在书丹时,因是皇帝和太子的作品,故下笔非常的小心谨慎,志气平和,不激不厉,神情清远。用笔方圆兼备,并参入隶书舒展的笔法、行书优美的笔势,流利活泼,风采动人。王澍《竹云题跋》中对《雁塔圣教序》给予极高评价:“雁塔本笔力瘦劲,如百岁枯藤,而空明飞动,渣滓尽而清虚来,想其格韵超绝,直欲离纸一寸。律以右军之法,虽不免稍过。要之,晴云挂空,仙人啸树,故自飘然,不可攀仰矣。” 晚清碑帖鉴赏家秦文锦评价此碑说:“褚登善书,貌如罗琦婵娟,神态铜柯铁干。此碑尤婉媚遒逸,波拂如游丝。能将转折微妙处一一传出,摩勒之精,为有唐各碑之冠。”

《雁塔圣教序》无疑是褚氏楷书形式美感的最佳展现,他将楷书从用笔的僵化和死板中脱离出来,加快了运笔速度,融入了行书笔意,却也保留了一些隶法,用笔毓秀灵动却又不失刚劲骨力,婉媚纤细却又不乏丰润凝练;结字宽绰疏朗,中宫紧收,四体开张,紧密而有变化;全篇字距、行距都很疏朗,字里行间充满空灵、秀美的艺术魅力。

在全民学写书法的今天,大家不妨在欧颜柳赵楷书的基础上,再延伸一下自己的笔触,注意一下这个被历史不公正对待的“广大教化主”,也许会走出一片新天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