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寸之间 “印”相万千:商丘应天印社的“前世今生”及篆刻作品赏析

 mengk4fz0yyf5h 2019-11-14
“诗、书、画、印”通常被人们称为中国书画 “四绝”。其中,刻篆艺术堪称中国艺林的一株“灵草”,于方寸之间,而气象万千。华夏文明源远流长,篆刻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国书画艺术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伴侣”。在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的商丘,应天印社应运而生,为有着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归德古城填补了空白。
应天印社,成立于2017年1月23日,是以篆刻创作与理论研究为宗旨的群众社团,也是以弘扬金石和彰显印学的为主导的学术团体,现有社员41人。
应天印社最早由商丘籍篆刻家冀化春、宋玉磊、范乾虎、张学涛、陈海超等五人多次酝酿起议,后有张伟、孙鑫等骨干会员鼎力助推,经大家公推由冀化春领衔筹建。
近年来,商丘金石研究及发展正处于兴盛时期,众多有志于弘扬国粹的金石爱好者,相聚城区,研讨印学,酝酿结社于睢阳古城。印社在成立之初,便以“人以印集、社以地名”为主导思想,故名“应天印社”。
应天印社成立后,首先确立了“以古为师、以德立社”的宗旨,将“德不孤,必有邻”作为社训。其鲜明的结社思想,为印社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印社建立以来,广大同仁秉承社训精神,不断在篆刻创作和理论研究中多有建树,盛名之下,精英慕名,商丘籍印人李兴涛、王文博、彭少辉、姜栋帅等一批新秀也相继加入,进一步繁荣了商丘印坛。印社成立短短两年多来,行走于全国各地的商丘印人可谓群体响应,精英云集,此举不仅填补了豫东地区鲜有印社的历史空白,而且使当代的印人找到了一个共襄盛举的艺术舞台。
而今,初具规模的应天印社,不仅广泛开展了一系列专题集会、展览、收藏和出版活动,而且使得印社在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切实推动了商丘市书画篆刻界创作与研究的蓬勃繁荣发展局面。两年多来,应天印社在社长老骥的带领下,印社活动在组织管理、艺术创作和社会影响等诸多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可喜成绩。
自建社以来,印社不断推出社员专题作品展览和专题作品联展活动。浓厚的创作与研讨氛围,不仅使诸多社员在见贤思齐与相互资取中出版了个人作品集10余部,还在《中国书法》、《中国书画报》、《书画世界》、《青少年书法》和《书法导报》等专业书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和篆刻作品30余篇幅;累计在全国诸多专题作品展览中入选和获奖近200人次,尤其是在刚刚揭开帷幕的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的篆刻赛事上有十多个省(市)仅一到两人入展,而应天印社王腾威、李亚男两位年仅27岁的篆刻新锐就荣占两席,蜚声中原印坛。
在建社过程中,印社一直坚持“推陈出新、繁荣印学”理念,既重视艺术创作与理论研究,又特别重视搭建社员的广阔舞台。印社在社长的带领下,不仅义务开设了印学专题培训班,而且借力外援,携手商丘帝和置业精心打造出“诗经篆刻园”。伴着这个文化园林的落成,让 “把篆刻从书本推向园林、从课堂走向社会、从小众迈向大众”的初衷得以实现,真正成为商丘的一个文化地标。同时,以此为契机,印社与《白话诗经》作者任飞合作,又倾心打造《闲话诗经刊石》大型图书。
《闲话诗经刊石》由任飞、冀化春编著,书法大家、篆刻泰斗李刚田题写书名,西泠印社理事、《青少年书法》主编谷松章刊刻封底印作,商丘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全周和商丘师院教授李可亭、帝和置业总经理胡宗西分别作序。书中收录了应天印社诗经篆刻作品450方,古玺、秦印、汉印、流派印风等,异彩纷呈。该著以诗经原文、专业注解、白话翻译、诗经篆刻、专家颂读等五位一体的形体形式让诗经与篆刻这两种古老文化珠联璧合,别开生面地向世人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魅力。
至此,一系列大型印学实践活动的逐步推出,让应天印社在商丘书画界,乃至中原印坛脱颖而出,大放异彩。
自成立伊始,应天印社的社员队伍逐步壮大,从最初参与结社22名社员发展到41名会员,其中有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11名、省级书法家协会会员25名。印社自建社以来,广大同仁同心戮力,精诚团结,共谋发展,不仅有效推动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无形中打造了新时代商丘地域文化的新名片。印社始终坚持精品创作与学术建设,在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既传承经典,又与时代精神紧密融合。
当前,印社已与全国相关艺术团体、专业院校和权威评论家进行了紧密合作,不仅创新了内在的运营机制,还有效建构了推进艺术家成长的运营平台,成为推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新生力量。
应天印社篆刻作品赏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