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岁女孩连环踹妈妈,“谁叫你不给我买饮料”: 别在该“扎针”的年纪,给孩子“吃糖”

 青榄家长地带 2021-01-27


如果问父母:想把孩子养成白眼狼吗?

父母肯定回答:不想!

然而,在教育孩子时,父母往往不是这样做。

比如最近网上的一则新闻,一家三口逛街,妈妈看到一件衣服很喜欢,进店试穿。试衣服时间有点长,女儿不耐烦吵着离开要去买饮料。

妈妈估计平时就很宠女儿,立刻答应。爸爸认为女儿应该耐心等待一下,便没有同意,还教育了几句。

想做的事没做成,女孩立马来了脾气,抬脚朝妈妈狠狠踢去,一脚、两脚、三脚……妈妈却任其撒泼打骂,丝毫没有制止的意思。


与之前网上一个热帖中,“男孩当街掐母亲喉咙狠揪头发,只因母亲拒绝给他买玩具,母亲逆来顺受毫不反抗”,如出一辙。


可以想像,两位母亲平日是如何骄纵孩子,不曾好好管束。

不同的是,前一个新闻里,爸爸看不过眼,以牙还牙给了孩子一脚,女孩痛得滚在地上。

受到教训,她马上收敛,停止了不良行为。

而后一个孩子年纪更大,路人经过劝阻,他非但不停手,还大声吼回去:“你滚!”

《管教的勇气》里有句话:

教养孩子最幸运的事情就是,小时给他“扎针”,长大给他翅膀!最怕小时候没管教,长大后翅膀硬了,想管却管不住。

人生路上,孩子必须学会正确处事。


可如果父母千依百顺,过了教育的有效期,孩子即便做出突破底线事,父母却再管不了。

管孩子要趁早
晚了管不了

李玫瑾教授说过这么一件事,她一位教授朋友的儿子天天要这要那,今天手机、明天电脑、后天游戏……没完没了,一不满足就爬上窗台要死要活。

父亲只能答应,你赶紧下来,我给你买。

朋友问她怎么办,她说晚了,孩子已经17岁,不给不行,就给吧。

朋友再问给不起怎么办?她说,那只能熬。

青春期以前是教育的关键期,之前不去管没管好,毛病养成就没法治了。

余世维是培训界之神,他培训的人超过韩国总人数,走过的行程可绕地球30圈。

但他说所有成就,都比不过养育了两个聪明、情商高、能力强的女儿:一个进宝洁3个月升经理,一个30岁成大教授。


▲“培训界之神余世维

他育儿有套“盆景理论”,教孩子像做盆景,小树苗刚长出来,枝条柔软可塑性强要及时塑形,不能等枝粗条硬再去矫正,不仅耗时费力,还可能折断枝干不能成型。

他说管教孩子要“狠心不怕流泪”。他两个女儿很小的时候爱看电视,到饭点仍不吃饭。他便让妻子不必留饭菜,把零食也收起来。

女儿半夜饿得受不了,哭着求妈妈煮点吃的,他让妻子狠心拒绝,硬让女儿干熬到早餐。

手段虽然“残忍”但结果可喜,此后一到饭点,女儿不管在做什么必定坐到餐桌。

父母敢管教,女儿懂原则。

他的女儿们很早知道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也从父母的言行中学到知对错、有分寸、能自律。

坏孩子是惯出来的,好孩子是管出来的,小时不管教孩子,被吞噬的是孩子的未来。


小时候严管
孩子才有未来

被管教的孩子一时委屈,却会一世感激。


不少班主任说,毕业后最感谢他们的,往往不是当年的好学生,而是最调皮的学生。


我们班上就有这样的例子。毕业15周年聚会时,一位移居海外的同学专门飞回国内,就为跟已退休的班主任当面说声感谢。

小学时他不爱学习,要么上课睡觉,要么逃课打游戏,还跟小混混出去打群架。

全班孩子,班主任对他管得最狠,上课罚站、留堂罚抄书、当全班面检讨、课后请家长,楞是把一匹野马治得死死的。

他不再闹事,心思放回学习上,一直读到大学,后来出国读研有了体面工作。

10年后,眼见当年一起打架的混混都成了社会青年,有的甚至判刑坐牢,他对老师的讨厌化作满腔感激。

老师对学生,严管是爱,放任是害。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更是如此。

华裔虎妈蔡美儿以严管孩子出名,多少人等着看她教育失败、母女关系破裂的笑话,结果等来的是她两个女儿都从哈佛毕业越发优秀的事实。


虎妈蔡美儿与两个女儿
大女儿索菲亚18岁时,还写下一封感谢妈妈严管的
是你的严格迫使我更加独立,让我以110%的努力去活过的完整的生命!为此我得说一声:

虎妈,谢谢你!

孩子不懂事被管束,当时大多不乐意,但等明白事理时,都会无比感恩。


孩子生来是白纸一张,将来成为什么人,全取决于童年时的家庭教育。
 
严管孩子,让他明事理、辨是非,是为人父母的责任,如果生而不管,那做父母还有什么用。



如何正确管教孩子

许多父母有个误区,认为要给孩子爱与自由,就顺应天性不去管束。忽略了爱与自由的重要前提是:在规则内。

著名脑科学家洪兰老师说:“爱与管教不冲突。”

该如何管教孩子,著名作家刘墉在40堂亲子课中提过几条原则:

  • 管教重在“教”,轻在管

管教,管的是孩子的行为,教的是做人的道理,道理明白了,行为也就好管了。

如何明理?在孩子还愿意听的时候,反复讲,耐心讲。

李玫瑾教授说:“六岁前父母说的话是黄金,十二岁后说的话是垃圾。”

儿童教育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孩子在12岁前,是愿意听父母讲道理,也特别爱听父母小时候的故事。

最轻松有效的明理方式,是把握关键期,把道理融入父母自己的故事中,把正确的观念潜移默化传递给孩子。

 
  • “管”的规矩越早立越好,越明确越好

严管重在规则严,不在处罚狠。
 
刘墉说:


要对行为立好规矩,犯错如何惩罚也约定好,切忌无原则泄愤。

他举例,在电影《我们天上见》里,孙女犯错时,爷爷会叫她去拿戒尺,而且双手呈上准备挨打。

爷爷体罚孙女用的是“家法”,孙女很清楚自己为什么挨打,甚至打几下都知道。

明白做错事要受罚知道怕,对爷爷和规则都存有敬畏之心,“管”的目的就达到了。
 
规矩立得越早越明晰,孩子才会早早思考受罚的边界在哪里,掂量控制行为。父母也能避免因冲动乱惩罚,把孩子打皮,管教失去效果。

  • 管教孩子的两个重要原则

一是规矩立好后,要严格执行,言必行,行必果。


孩子小时不服管,用哭闹等方式试探父母底线时,必须把住原则,刻意进行“说不”教育。


二是遵循“小时严,大时宽”的原则。

管教先严后宽,小时规矩严明,长大后慢慢给予自由。尤其12岁后孩子自尊心强,要改变做法,点到即止,亲子关系才会融洽。

刘墉朋友对孩子从小严管,孩子初中时叛逆违反规则,租很多漫画书在上课时看,被父亲发现。

孩子以为会遭到严惩,心下戚戚,正要耿着脖子争拗。结果父亲沉默很久,沉重又缓慢说:“规矩和该怎么做你都知道,现在已经长大了,自己处理好吧。”

孩子愧疚不已,自觉把漫画书都还回去,后来一直严于自律,成了著名医生。



叶圣陶说:


学有法,亦无定法,贵在得法。

教亦然,要把握教的时机,拥有管的智慧和放手的勇气,才是得法。

适度严管,小时舍得“扎针”,大时孩子才能“吃糖”,才能养育出理性阳光的孩子。

“您的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作者简介:萌妈不是虎妈,青榄签约作者,名校MBA二宝妈。一枚左手从事行政工作,右手撰写育儿文章的斜杠妈妈。正面管教践行者,分享有趣有料育儿知识。部分图片来源“unsplash”,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