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稀世医书

 lc1231 2019-11-14
 《伤寒论》的药方,有好几个其药物组成相同,但其中一味药物的剂量发生变化,其方药运用的证会变得显著有时甚至完全不同。
比如说,我们常用的桂枝汤,桂枝的用量增加近一倍,就变成了桂枝加桂汤,用于治疗气上冲明显者或者有时呈现奔豚症状者收效显著。曾有一位因白内障而来我诊所就诊的患者,不知何因而时时感到有股气从胸部上冲到头顶,该患者已经被这种疾病折磨得快发疯了。
病人曾经到某大学医院的精神科与其他医院的神经内科就诊过,但均没有被理睬(医生认为此属庸人自扰而已),故十多年来一直生活在苦恼之中。患者来诊时问道:这样的病你能治吗?我随即给患者用了桂枝加桂汤,病人服用五个月之后就痊愈了。
此外,如果把桂枝汤中的芍药增加近一倍的量,就成了桂枝加芍药汤,变成了与桂枝汤毫不相干的方证,用来治疗属于阴虚证的腹部胀满收效斐然。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方义或者说方证已经完全变了。在临床上,我用桂枝加芍药汤治疗腹部手术后,出现腹胀与身体恢复缓慢的患者,获得了极好的效果。
然而,桂枝加桂汤的病位仍然与桂枝汤相同,属于太阳病的虚证,而桂枝加芍药汤则属于太阴病的虚证,两者的病位已经显然不同了。同一处方中,仅仅一味药物的剂量变化,就会引起药物治疗方向的不同,从现代医学的疾病观及其治疗情况来看,这简直是难以想象的。
这种独特的见解与治疗方法,或许正是形成经验医学的基础吧。伤寒论的作者(张仲景)凭借其敏锐的头脑与艰辛的努力,把临床积累的治疗经验加以整理,著成了无与伦比的、独树一帜的经验医学之典范——《伤寒论》,真乃善莫大焉,任何赞美的语言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在阅读伤寒论时,一字一句也不能疏忽,分寸的间隙也不能略过。作为稀世之医书的《伤寒论》,对于全世界的中医人来说,值得用毕生的精力,坚持不懈地去研究、去应用。
作者:藤平健(1914——1997),1940年毕业于日本千叶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后来,创立千叶大学东洋医学研究会,1950年参与创立日本东洋医学会,任会长。热心于中日传统医学交流,主要著作有:《汉方概论》,《伤寒论演习》与《汉方临床笔记》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