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沩水河中,他脚一滑踩到“诡异”的罐子:专家说:它是商朝瓿王

 历史解密坊 2019-11-15

在大多数人的想法中,凡是国宝级的文物,都是从古墓中出土的。这绝对是外行的看法,有不少珍贵文物,都是在偶然间得到的。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件国宝,就是偶然在河水中被发现的。事情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件神秘的国宝又会是什么?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湖南省宁乡市,是一座省辖县级市,其历史起源可以追溯到三国时代,至北宋时,此地才正式被定为县城。宁乡县内有诸多古迹遗存,在近代共出土了四羊方尊、人面纹鼎、象纹大铜铙等1500多件青铜器,被誉为“南中国青铜文化中心”。

在宁乡西部的沩山,发源出一条沩水河,其自西向东流入湘江,全长共144公里。据考古资料记载,沩水河流域曾孕育出悠久的远古文明,在沩水河上游还出土了很多商周时代的青铜器,就连著名的密印寺、千佛洞、张俊墓、等也各自分布在沩水流域。
沩水河河水清澈,部分流域甚至可以清澈见底,正因如此,沿岸居民的生活也与其密不可分,初中生李二娃的家也居住于此。

2001年时,李二娃正好上初二,由于初三的高年级同学准备中考,因此学校便给初二的学生放了假,以腾出教室用于考试。
李二娃觉得天气炎热又无聊,便同几个小伙伴商议要去沩水河边洗澡消解暑气,于是几个孩子便来到河边,纷纷脱下衣服扎进水里。谁知刚游了一会,李二娃突然觉得脚下一滑,河中的硬石头,将他硌得直咧嘴,当他憋气用手触摸时,才发现水下的东西可不是石头,而是一个大“罐子”。 
李二娃兴奋不已,认为自己找到了宝贝,赶忙找来小伙伴帮忙,几个孩子费劲吃奶的力气,也没能将其抬上来。李二娃只得去找自己的父亲。

李二娃的父亲先是不太相信,后来才半信半疑来到河边,最后,总算将李二娃口中的“大罐子”打捞出水。
此时的人们才看清了“罐子”的真面目,出水罐子通高与直径都在半米左右,全身刻满了奇怪的纹饰,并且还长满了粗糙绿色的铜锈。村里的人听说捞出了宝贝,纷纷前来围观,并对其指指点点。有人说它是地主家的水缸,有人说它是老祖宗用的香炉,大家七嘴八舌莫衷一是。
很快一个县城的文物贩子,听到了消息,他立马来到了沩水河边的村子里,并出价8万块,想买这个出水的文物。可是当地村长却认为此事重大,应该迅速通知文物部门。

文物部门接到村长举报后,便迅速赶到现场,开始对村民进行文物知识普及,并劝说他们将文物上交给国家,以保护祖先留下来的珍贵遗产。在专家们的劝说教育下,村民意识到了保护文物的重要性,随即将其无偿捐献给了国家。
在文物上交之后,专家们对其进行了鉴定,发现该文物可不是村民口中所谓的罐子,而是商代的“瓿”,根据“瓿”的器型特点,专家将其命名为“商代兽面纹巨型瓿”。
在古代的时候,瓿是一种用来盛酒或水的容器,这件出水的瓿为铜制,通高62.5厘米,口径58厘米,肩径89厘米,重61.9 公斤。器物整体为敛口折沿、收腹圜底、高圈足,圈足下附低矮而宽的足。肩部饰有双身龙纹,肩、腹处四个浮雕牺首,且在腹部与圈足处皆饰有连体兽面纹。不仅如此,专家还发现该“商代兽面纹巨型瓿”,是目前所见出土商代铜瓿中体型最大的,故被称为“瓿王”。

此次发现的“商代兽面纹巨型瓿”,文物的出土,是宁乡先民青铜器历史文明的重要佐证,同时也是宁乡被称为“青铜器文化中心”的最好诠释,更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笔巨大财富。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