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凡) 人生在世,其实有很多事物,并不像表面看起来这么简洁明了,而一件看似单纯的事情当中,也或许会隐藏着,人们难以想象的复杂心绪。可是却有很多人,对这类事物,往往都是付之一笑,不去深究。从而也就无法体会,其中究竟暗藏着怎样的真意。特别是对于那些古代的诗词,这样的现象更是比比皆是。比如张籍这首千古名作,历来备受称赞,可又有谁能知晓,他的挣扎无奈。 世人皆知,他因为这一首古诗,而名垂千古,都对他忠贞不渝坚守信仰的决心,感到深深的敬佩。可是却很少有人清楚,他在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究竟面临着怎样的情形,经过了多少的彷徨与挣扎。一诗传千年,世上留英明,人们只看到了他的光彩,却不曾感受他的无奈。 这首古诗名为《节妇吟》,是张籍一生中,最著名的代表之作。同时在这首诗中,暗藏的心绪,也最为复杂,甚至可以说是百感交集,五味杂陈。 《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唐·张籍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张籍在这首古诗当中,把自己的姿态放到了最低点,用一种最为谦逊的态度,来回应身司空的李师道。同时这也是他写下此诗的目的,陈述自己的苦衷,拒绝对方的招揽,继续坚守已经几乎没有希望的信仰。而他当时的心情,也可想而知,应该是何等的煎熬与辛酸。 作为一个具有正常思维的人,没有人愿意走上一条,充满坎坷,前途未知的道路。可是在某些时候,却又不得不做出这样的抉择。正所谓“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但这世间又安得双全之法,能够让他在守护信仰的同时,走上一条充满光明的道路。对于他来说,那样的想法,已然是一个奢侈的愿望。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面对对方主动伸出的揽枝,如果说他心中没有犹豫,恐怕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况且对方势若猛虎,如日中天,他又怎能干脆利落的回绝,除非真的准备将生死置于度外。 因此才会写下这一行委婉柔和的诗句,“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这一句看似柔情如水,可是又有谁能体会到,他心中的水深火热。苦苦挣扎,左右为难,两相取舍,难以周全。 然而在经过痛苦的煎熬之后,他终于做出了决断。出于对信仰的忠诚,为了日后不受良知的谴责,他只能在心中挥起利剑,毅然斩断那一丝犹豫。“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这便是他坚持的理由。 只要还有最后一丝希望,他就只能继续守护在原地,这是他的宿命。无论其他的道路上,有多么繁华的风景,他此生都无缘再去欣赏。只能跟随自己最初的选择,同赴未知的将来,同生共死,绝不回头。 最后一句“还君明珠双垂泪,恨不相逢未嫁时”,不仅是给对方最终的回应,更是在向所有世人,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虽然心有不舍,但最后的选择却只有一个,放弃所谓的明珠,继续做一个忠于内心,忠于天下的君子。 可是这其中,他究竟经受了多少次的反复思量,苦苦徘徊。最终才下定了决心,想出这样一个,委婉而又不失坚决的方式,写下这首古诗,去表明自己的立场。而张籍这首千古名作,固然历来备受称赞,可又有谁能真正的知晓,他的挣扎和无奈。当面对这样情形的时候,又有几人能够像他这般,刚柔并济,守住最后一丝良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