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承“冠军精神” 奥运冠军与盛泽市民见面

 吴越尽说 2019-11-15
作者:陈静


      冠军精神传绸都,时尚盛泽话发展。11月9日下午,盛泽文化中心报告厅内高朋满座,人头攒动,奥运冠军、中国男子跳水队运动员火亮、张雁全,亚洲冠军、中国女子跳水队运动员郑曲琳、屈琳,青奥会冠军、中国女子跳水队运动员吴圣平,全国冠军、中国女子跳水队运动员孙梦晨等6人来到吴江高新区(盛泽镇),与盛泽市民举行见面会。

      这些冠军选手全部来自中国跳水队,而中国跳水队是中国体坛的王牌队伍,自1984年参加洛杉矶奥运会以来,中国跳水队已为中国体育代表团累计贡献了40枚奥运金牌,在各项奥运项目中高居榜首,素有“梦之队”的称号。当天的见面会,盛泽市民通过VCR展示和冠军现场讲述,进一步了解了这些冠军选手的辉煌战绩,接受了冠军精神的洗礼。

      跳水运动只是瞬间,却要数十载青春去磨砺,跳水冠军并非一跃而就,其中的艰辛一般人难以想象。当天,奥运冠军火亮、青奥会冠军吴圣平分别上台,与市民分享了他们一路走来由辛酸与汗水浇筑而成的冠军故事。

      活动现场还举办了冠军精神传承礼,冠军们向盛泽学生代表赠送“冠军精神勋章”,让冠军精神赋能青少年,在盛泽薪火相传。现场还举行了盛泽体育“冠军同行”品牌赋能启动仪式,该品牌由盛泽镇社会事业局与盛泽体育总会联合发起,旨在以“冠军精神”为引领,深耕绸都盛泽新时代文明实践,让“冠军精神”走进校园,走入寻常百姓家,激扬盛泽全民健身时尚新风。

      图为冠军代表向盛泽学生代表赠送“冠军精神勋章”。(陈静摄)

“天上从来不会掉馅饼”

——访奥运冠军、中国男子跳水队运动员火亮

 作者: 陈静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天上从来不会掉馅饼”,这是奥运冠军、中国男子跳水队运动员火亮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说的。11月9日,记者专访了这位奥运冠军,聆听了他一路走来的“冠军故事”。

今年31岁的火亮已有20年的跳水生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他与林跃搭档夺得男子双人十米台冠军。

“这20年的运动员生涯很漫长,走到终点后回顾,却觉得20年也不过是眨眼的工夫。”火亮说,他从6岁开始练了两年的体操基础,之后选择了跳水项目。

“十多岁时的我很脆弱,常常畏惧各种事情,但是在教练的军体拳面前,我们只能把畏惧之心化为无畏之心,最后将自己磨炼得无所畏惧。”火亮说,生活中总有人会问他,“你们那么小从十米跳台跳下来,怕不怕啊?”火亮回答,怕是肯定怕,但他更怕教练。他说,他一路走来所获得的成就离不开为他默默付出的每一位教练,要想成功必先学会感恩。

火亮13岁那年被招入国家集训名单中,令他记忆犹新的是,自己一个人坐火车前往北京集训,那种对家乡的不舍之情和初到一个陌生城市的无助感,用《北京北京》这首歌的歌词来形容最恰当不过。跳水队这个大家庭,留下了火亮的欢声笑语,也记录了他的汗水和泪水,当然还有比赛失利后的挫折与痛苦。

“在跳水这条路上,失败和成功相互交替,天上从来不会掉馅饼,只有不断朝着目标去奋斗,才有可能达到自己所期望的成就。”火亮颇有感触地说,很多人可能付出了努力,也没法达到自己所期望的目标,更多人中途匆匆下了车,没有走到终点。他说,人生道路就像坐公交,每个人的目的地不同,但一定要认准目标,找到属于自己的终点。

肩膀三度脱臼 坚守梦想初衷

——访青奥会冠军、中国女子跳水队运动员吴圣平

 作者: 陈静


今年24岁的吴圣平2004年来到南京,她坦言,自己当时还是个连游泳都不会的“白板”,教练说她身体条件挺好,将她选入少体校。2007年她进入省队,2008年进入国家跳水队,随后便同陈若琳搭档,拿到了她运动生涯的第一个全国冠军。

“一切似乎挺顺利,但就在2013年,我的运动生涯出现了一个很大的转折,我在西班牙的一场比赛中,右肩突发撕裂性脱臼,当时我在水下听到'咯噔’一声,然后自己完全没法控制自己的手臂。”吴圣平说,她在后来的康复治疗中得知脱臼对于高台跳水是多么的致命,没有人能在脱臼后重返高台。

吴圣平回到北京养伤,当时正值2013年沈阳第十二届全运会,她不愿放弃任何的可能性,积极投入到康复训练中。在队医和教练的帮助下,她与队友们一起并肩拿下了第十二届全运会女子团体跳水的冠军。

随后她再次回到北京,强势回归后领队派她参加在南京举办的第二届青奥会,她满心欢喜,觉得自己终于被认可了,因为当时代表中国出战跳水项目的只有一男一女。可就在临出发预选赛的前两个星期,吴圣平的右肩第二次脱臼,队医说起码要固定一个月才能康复。

“我没听,歇了一周便开始训练,好在赶上了预选赛,这才有了之后青奥会的双料冠军。当我觉得一切都该重回正轨的时候,我的肩膀第三次脱臼了!就在奥运会预选赛的前一个月。”她告诉记者,当时她坐在水池边沉默,突然整个人崩溃了一般,情绪失控,用拳头砸着池边。

“为什么,为什么我付出了这么多,还是这个结果?”后来,吴圣平选择用手术来延续她的运动生涯,而术后的复健更是一场望不到头的磨难。

再一次站在2017年天津全运会的赛场时,吴圣平已经是女台上年龄最大的运动员了。比赛那天她像往常一样做着准备活动,就在她起跳的一刹那,右脚踩滑,瞬间整个人失去重心,一头撞到了跳台,狠狠地砸在了水里。

她强撑着自己游上岸,听到她的教练喊着“医护人员快来,这边出事了!”她下意识摸了下脸,看到血迹,以为是鼻子被砸出了血,后来才知道她的整个头皮都翻开了,一道狭长的口子长达13厘米,缝了将近30针。当晚,吴圣平住进了天津一家医院的ICU病房。后期,医生不建议她再参加训练,处理好一切后她躺在病床上发了条朋友圈,说:“没事,放心。”

吴圣平感慨地说,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体育大国,以后成为体育强国,这不是一个人能做到的,这是千千万万的中国健儿共同努力的成果。“我们要铭记的不仅仅是那些在赛场上为祖国增光添彩的运动员,还有那些未能取得名次却依然为了祖国的荣誉甘于付出、默默无闻的队友,他们同样是我们的骄傲,值得我们去敬佩!我想,这就是体育精神,这就是体育魅力。”

2019-11-1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