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点丨诺奖观点:贫穷的本质不是懒惰

 查理芒格我偶像 2019-11-15

寄语:跟着财官儿学理财,坚持正确的理财观,实现劳动和资本双轮驱动财富增长,你会拥有不一样的人生,享受高品质的生活。

北京时间10月14日17时45分,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印度裔美国学者阿比吉特·班纳吉(Abhijit Banerjee)、法国出生的埃斯特·迪弗洛(Esther Duflo)、美国学者迈克尔·克雷默(Michael Kremer)三人,以表彰他们“在减轻全球贫困方面所提出的实验性方案”。

获奖结果公布后,诺贝尔经济学奖评委会委员托斯滕·佩尔森(Torsten Persson)在对话《棱镜》时表示,评委会表彰这三位获奖人基于多重原因:一来,三位获奖人研究的如何减贫的主题,是关乎人类命运的重要议题;二来,获奖人用试验性的研究方法来寻找可靠解决方案,包括贫困的根源是否被掩盖,如何能够找到更有效的减贫方法;同时,三位获奖人的研究经过时间检验,通过干预措施,对减贫起到了实际的效果。

获奖原因:实证探索贫困原因

诺贝尔经济学奖在颁奖辞中写道,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进行的研究,大大提高了人们抗击全球贫困的能力。在仅仅20年的时间里,他们以实验为基础的新方法改变了发展经济学。

《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便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比吉特·班纳吉和埃斯特·迪弗洛合写的研究成果之一。不迷信于懒惰等对穷人的刻板印象,两位研究者通过实证探究贫困的根源,发现处在贫穷状态中的人和普通人在欲望、弱点以及理性的层面上,实则差别不大。

那么,《贫穷的本质》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

什么是贫穷陷阱?

书中以一个案例来解释:一个名为肯尼迪的老农,一直以种地为生,但是由于没有钱购买足够的化肥,他就不能通过施肥提升农田产量,之后便更不可能买得起化肥,最终不可避免地陷入螺旋式的下降。然而有一天,肯尼迪得到了一次免费的化肥,因此当年的收成是前几年的20倍,他因此得到了更多的收入,并用收入买了更多的化肥,并从此摆脱了贫困的处境。

在书中,作者使用图表模型来展现肯尼迪的遭遇:图中的S型曲线即是“贫穷陷阱”的来源。对角线意味着今天的收入等于明天的收入,而当S型曲线低于对角线时,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流逝,将来的收入将低于今天的收入,因此“贫穷陷阱”范围内的目标最终会变得越来越穷,而“贫穷陷阱”之外的人将会变得越来越富。

资料来源:《贫穷的本质》,华盛证券

肯尼迪最初所处的位置在A1,但由于凹函数的特性,今天的收入低于将来的收入,肯尼迪的当期收入会越来越低,并最终不可避免地滑落到更贫困的A3;而一次性大规模的补助,将使得肯尼迪拥有额外的盈余来投入未来,并因此走出“贫穷陷阱”,最终走向越来越富的道路。因此,从这个模型的角度看,似乎大规模的补助就能解决问题。但是很明显,现实中各国政府的大规模补助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成效。

贫穷陷阱是正确的吗?

大多数主流经济学家曾对“贫穷陷阱”表示质疑:肯尼迪为什么不在当初只买一点点化肥,用在一块产出最高的地里,这样他就可以提高这块地的产量,然后再用挣来的钱多买更多一点点化肥,如此循环下去,肯尼迪将最终买下田地里所需的化肥,并最终走出陷阱。因此,大多数发展经济学家心中的模型是这样的:

资料来源:《贫穷的本质》,华盛证券

他们认为世界并不存在“贫穷陷阱”,关键的假设在于最穷的人在扣除掉基本生产成本(比如种子、食物、医疗)后,也仍然能够有剩余的资金,并依靠盈余再投入来赚更多的钱。他们会变得越来越富,直到边际收益最终放缓而停止增长为止。

两个模型的区别在哪里?

由于模型的后半段都是一样的,争议落在前半段,即为什么肯尼迪将来的收入会少于今天的收入,为什么肯尼迪没有生产盈余?

三位学者在经过大量的随机田野试验(RCT)后,认为“贫穷陷阱”的根本原因在于穷人没有有效地利用资源和留存收益,大量本该被用作未来发展的资本开支被浪费了,因此肯尼迪最终陷入了贫穷之中。

资料来源:果壳(Sheldon)

在三位学者的随机田野实验中,发现了不少浪费资源和无端开支的现象,好比肯尼迪事实上并不是真的没钱买化肥,而是把很多积蓄用在购买DVD、电视机和过度铺张的葬礼上,要不就是因为拒绝打疫苗,最后不得不花更多的钱治疗疾病。在这种情况下,问题的关键不是没有足够的留存收益以进行再投入,而是这些留存收益被某种原因浪费了,最终穷人无法摆脱螺旋下滑的“贫穷陷阱”。

田野实验的五个重要结论:穷人无法摆脱困境的原因

三位学者在他们的研究过程中主要选择了随机田野实验(RCT)的方法来评估来发展中国家的公共政策(教育、健康、农业、金融等领域),在结合心理学和实际生活案例的基础上总结了穷人容易陷入困境的数个重要因素:

资料来源:公开网络,华盛证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