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史:(1)西周始置,常奉王命策命臣下,又称作册内史、作命内史,见于西周金文。《周礼》谓为春官宗伯的属官,掌策命诸侯及孤卿大夫,凡四方之事书则读之。春秋时周王尚沿用此制。践士之盟,周襄王“命尹氏及王子虎、内史叔兴父策命晋侯为侯伯”(《左传.僖公二十八》)。 (2)战国时掌管“大内”之官,主管租赋与财务。《史记.赵世家》记载徐越主张“节财俭用,察度功德”,赵烈侯任以为内史。《春律.仓律》:“入禾稼、刍稿,辄为廥籍,上内史。” (3)秦置,掌治京师,犹后世的京兆尹。又作为京师的政区名。汉沿置。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分左、右风史。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改右内史为京兆尹,左内史为左冯翊。 (4)西汉诸侯王国掌民政之官称内史,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省内史,置国相治民,相当于郡守。晋仍以内史为王国的地方行政长官。魏晋要郡亦有以风史代行太守者,如东晋会稽郡即是其例。南北朝亦然。 (5)隋炀帝在诸郡设通守,为太守之副,在京兆、河南则称内史。 (6)隋曾改中书省为内史省,中书令为内史令。 (7)元世祖改王傅为内史,内史府有中尉、司马、谘议等官。 (8)朱元璋吴元年(公元1367年),设立宦官机构,名内史监,设监令、丞、奉御、内史、典簿。旋改内史监为内使监,设令、丞、奉御、典簿,废内史不设。 (9)清朝入关之初,置内史,相当于大学士。范文程、洪承畴曾任此官。 (10)民国初年,袁世凯曾改秘书为内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