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金埠老街!记忆中的乡愁

 求善1212 2019-11-15


文 | 戴金文

古镇黄金埠老街,地处信江河畔。位于余干县城南偏东28公里信江东北岸,南张黄鹰公路相交处,素有余干南大门之称。

据史载北宋年间,金,元,姓氏由河南林县迁入此地。后来有徐姓于宋孝宗时,由南京鸟衣巷迁入,江姓于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由本县下塘迁入,汪姓于明代正统年间(1436至1450年)由本县南隅相继迁入。从此黄埠老街便成了多元姓氏聚居的商业街埠和古代移民之地。

老街是一块美丽而又神奇的土地,这里历史悠久,河山秀丽,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曾有闽黄百货集散之繁荣,江南水乡名埠,鱼米之乡之美誉。自五世纪中叶勤劳的老街人,用他的智慧创造了老街灿烂的历史文化,谱写和留下了一串串无数的英雄丰碑和传奇。

皇帝赐名“黄金埠”

黄丘埠老街五世纪中叶,由于位于江河两岸,古代沿革把这些村落统称埠、港、渡、津、湾作一地名。黄丘埠也就称名于此。乾隆皇帝游江南历经黄丘埠,见该地地理条件优越,交通便捷,商贾之盛,沿江十里舟楫飘流,夹江帆影不夜城,乾隆到此感慨万千,便欣然疾笔题字“黄金埠”三字。皇帝褒奖和题字,远扬四海,古镇黄丘埠更名“黃金埠”,从此这块金字招牌就镶嵌在昔日老街经济发展的序幕中,一直称名至今。

商贾云集沧桑巨变

据余干县历史载,黄金埠老街五世纪中叶时,就有本籍和外籍人在黄金埠老街河岸搭店建街埠,经历岁月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省际商贾为中心的投资开发体系,有南昌百货,樟树药材,抚州竹木,徽州纸墨,丰城皮革,广源油盐,奉新五金,和福建编织八大商贾投资兴业实体,大大促进了老街繁荣和发展,有诗为证:"夜宿黄丘埠,荷香满街吐,击鼓送残更,东碕帆影露"

至清时,黄金埠老街由于乾隆的褒奖和题词更名,经济发展更加驶入了快速道。那些八大商贾的后裔们继承家人先辈经商理念和智慧,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在黄埠老街这块热土中。在老街有一家广源油盐商贾,从不打生意广告,而专打热情招待广告,什么来本店喝茶,什么请来店吸筒广丰烟等招待性广告。六月天,他早早起来烧好凉茶,用托盘堆满广丰产有名的土烟,放一根长长竹烟筒,见到上街人就喊来店里坐坐,喝杯绿茶水,吸口广丰烟,过路人便进店坐下喝足了茶,过足了烟瘾,将要离店时,个个挎着竹蓝向店主们要几斤盐巴,他称几斤油,各种日杂品也顺便带回家。生意十分火爆,后来老街其余商贾都效仿他的做法,以诚招客,以情留人,整个老街生意红红火火一片繁荣景象。这些八大商贾(后又称黄埠八帮)他们不但守法经商而且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江徐金汪姓氏商贾巨头,他们捐资曾兴建过黄埠忠敬书院,徐氏宗祠,江氏宗祠和黄埠獬岭脚下的财神庙。为黄埠老街人文景观和老街文化历史雕刻过一座座历史的丰碑。

寂静深夜打更人

据史記"打更"始于明末盛于民国,是民办官助的消防组织。黄埠老街上就曾有过这一组织,人数约十余人。招募对象大多数是盲人和孤寡老人,春夏秋冬刮风下雨,他们在夜深人静时在老街弄头巷尾值班,敲响竹筒高喊:注意火烛啊!穷灶前,富水缸啊!高喊声划破了深夜的寂静,惊醒了家家户户的主人,使他们醒后会回想起自己晚上的灶前是否有余火残留,是否自家水缸装满了水,否则户主听后想起灶前有残火,就会冒寒披衣来到灶前处理火烛隐患。这支古代消防员,虽然没有火灾发生后救火扑灭的能力,但经常向老街商埠老板经常提个醒,年复一年,无凝防患效果天长日久得到显现,民国后期老街从未发生过重大火灾事件。古代人在没有救火防火设备的情况下,运用他们的智慧在防字上下功夫,动脑筋。无疑他们那代消防理念与现代人防火理念也有着不谋而合之处。

信江深水浮石寺

老街厷山岭浮石嘴临信江。梁普通年间(南北朝时梁武帝萧衍庚子年即公元520一527)建成,因“寺临江中浮石”得名,是当时所建余干三大寺之一(另二寺为杨埠塔尾村"人木寺"五雷白云村"白云寺"相传寺中有巨钟,敲起来可声传数里,附近小孩皆掩耳。五代时,吴越王銭缪有诗云:

滟滟霞光映碧流,潭湾深处有厷湫。

危楼百尺临江渚,石在波儿心今古浮。

据旧县志记载清康熙21年(1682)浮石寺僧人周同(株桥人)曾建株桥村南之"株溪桥"(即原株桥庙前的石拱桥),说明浮石寺在清代中后期倒毀,相传是信江改道由梅港乡赤岭改道走过黄金埠时冲毁,但无确实记载,浮石寺倒毁后,好心人将浮石寺石匾,拾到原岭背八方江家村后边树林中,用砖石砌一至二米高的小庵,将"浮石寺"匾置其上,以示纪念和供奉。现在千余年老街古寺,早已消失在千秋岁月历史中,遗址随着信江水位下降浮基已露出水面,但已成了老街人往昔沧桑岁月的刻记。

"獬岭生风枯草茫,信水西流起风浪"记忆中的乡愁,如同阵阵狂风,让我时常巻入惆怅的回忆旋涡中。由于家久迁多年,古街没有常去,金秋十月我的思绪又想起了古街昔日,便与我的朋友由街头至街尾里弄穿过。踏上了孩儿时锈迹斑斑,满布青苔的新码头青石板台阶,目睹了昔日旧木房摇摇欲坠,看见了破烂不堪的昔日财神庙在信江河中,也早已没有了星星点点的舟楫穿越古街时八帮带来的繁荣,也销声匿迹,再也见不到南来北往的身影,听不到来自家乡的南腔北调......我心感遗憾失落,古街沧桑的慨叹,也许这就是历史演驿着古街的兴衰,这是历史的必然,更是世间万物新陈代谢的必然。没有什么痛苦的惋惜,但面对那波光潋滟,世代奔流穿绕古街的信江和那斑驳了数百年老街的雕着洪凰马兽民居阁楼,要呼唤一代代人的保护和申遗意识,因为今天的文化历史就是明天的历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