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泊恩心理」如何拉近与“回避型依恋”伴侣的关系?

 泊恩心理 2019-11-15

最近,小编的一位同事在感情上遇到不顺心的事,向我倾诉她的苦。

从来不会主动想要来找我,每次都是我问他要不要出去玩,就连吵架了,也不会主动找我,总是一个人默默的在外面疗伤,搞得最后还得我找回他。”

“别人的事情总是很积极的帮忙,自己遇到事却从不求助,连我也不说,感觉自己像个外人。”

“刚在一起的时候,他真的很不主动,就连手都是我主动牵的。”

“我觉得我就像在倒贴他一样,他从来不会主动跟我谈论自己的事他不开心的时候也不会跟我说我想安慰他还会被拒绝。我这个恋人做得还不如他的朋友亲密。”

但他又很会照顾人,对我也好的时候也是真的好,我有困难时他也会尽心帮我,送礼物也从来不会小气。”

“难道是我要求太过分吗?我也没有总是粘着他,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这位同事和她男朋友交往也有两年时间了。两个人是大学时期认识的,现在都各自有了稳定的工作,因为公司相离较远,所以并没有同居,只有休息的时候才会见面约会。两人每天都会花一段时间打电话来维系感情,但每天联系时间并不算很长。

在小编看来,朋友远远没有达到“黏人女友”的程度,那么为什么她的男友总是对朋友的亲密避而远之呢?

这让小编想起了依恋关系中的回避型依恋。那么什么是回避型依恋?它在情感交往中扮演怎样的角色?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回避型依恋的恋人是如何交往的。

什么是依恋关系?

要想了解什么是回避型依恋,要从依恋关系开始说起。回避型依恋(Avoidant Attachment)是依恋关系中的一种,这种依恋行为是在童年的时候就开始形成。

婴儿时期,我们无法独立,需要依赖抚养者各个方面的照顾才能成长。

  • 饿的时候需要被喂食

  • 害怕的时候需要被安慰

  • 受伤的时候需要被关心等等...

在这个阶段,抚养者(通常是父母)与婴儿建立的关系,就是依恋关系。通常来说依恋关系分为四类:

  • 安全型

  • 焦虑型

  • 回避型

  • 恐惧型

当抚养者让婴儿有安全感,满足他们所有的需求时,婴儿会安心依靠父母,并形成安全型的依恋关系。

但当父母没有满足婴儿的需求,并且没有给予婴儿足够多的关怀时,孩子会逐渐适应这种缺少抚养者关心帮助的环境,并逐渐建立起一种自我防护机制,让自己感到安全,并且学会不依赖于他人。

这种时候,婴儿就会形成不安全型依恋关系,包括焦虑型、回避型以及恐惧型的依恋关系。

这种影响会在婴儿长大成人后仍然存在,并影响到他们与他人的交往。

回避型依恋是如何形成的?

回避型人格通常是童年时期父母没有提供足够多的关心关爱给孩子而导致的,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多多少少出现回避型依恋的关系模式。

这类父母不会把太多注意力放在孩子的需求上,孩子大多缺乏父母情感上以及物质上的支持。

他们可能会在孩子还很年幼,没有达到自理的年纪时,就鼓励孩子独立自主。

他们可能会在孩子哭泣的时候大声训斥而不给予安慰,或是在孩子生病或者受伤的时候没有照料他们。

长时间不给孩子提供关心关爱,久而久之会让孩子认识到求助不会给他们带来任何帮助,并开始压抑自己想要向父母或抚养者求助的欲望,选择不再寻求帮助。

这样的孩子通常会非常早熟,是大家眼中独立乖巧、可以早早就照顾自己的“乖孩子”。

这种模式不仅限于儿时的亲子关系。

在孩子长大后,这样的交往方式同样会延伸到成年人的社交模式中。

回避型依恋的人们抗拒向外界寻求帮助,他们认为即使向外界寻求帮助,也不会有人帮助他们。

他们不会向外界坦露自己的情绪、需求,他们会认为与自己亲密的人不会认同他们显露出脆弱的一面。

对于他们来说,童年过往的经历会成为他们成年生活的蓝图,告诉他们对暴露出脆弱的一面只会让他们受到更多伤害,他们不会得到安慰或他们的需求也不会被满足,他们认为自己不需要亲密和温暖。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信念,并不能简单的被改变。

成年人的回避型依赖

成年后,回避型依恋的人会回避亲密关系的建立,并且觉得自己不需要依靠于他人

他们会表现得冷漠、不会粘人、并且不会过度和他人亲密,总是保持一段距离。他们认为所有的事只能由自己来解决,他们可以独立照顾好自己。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会和他人建立恋爱关系。他们也愿意和他人恋爱,但是当与恋人的关系开始过于亲密时,他们会感到不适,并会用自己的方式拉开两人的距离。常常,这种类型的人会在伴侣想要更亲密的时候,觉得对方过于黏人、或是所求过多。

由于在他们的认知中,自己不需要他人的关爱,所以也理所当然的认为身边的人也是如此,不会太过在意伴侣的需求和感受。

当伴侣因此和他们发生争执时,他们会拒绝讨论和自己的情感相关的话题,而这种行为有时会激怒伴侣,激化分歧。

回避型依恋造成的消极影响

通常来说,回避型依恋的人很难维持稳定、亲密的恋爱关系。对于他们来说这并不是什么问题,但对他们的伴侣来说却是非常痛苦的事情。这种依恋形式给伴侣关系造成的影响包括:

距离感

由于他们担心自己会被拒绝,这类人会建立起一种防御机制,认为和他人保持一定距离就不会被拒绝、被伤害。

他们会拒绝谈论自己的想法和自己的感受,想让他们对伴侣敞开心扉十分困难,而这一点或许会让他们的伴侣感到非常焦躁。

压抑

回避型依恋的人会压抑自己的情感,隐藏自己脆弱的一面,并试图自己独立处理情感问题。

由于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没有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他们的情感会通过抱怨、冷暴力、或其他消极行为表现出来。

他们无法表现自己积极的一面,只能通过这样的消极行为来表达自己,从而影响到伴侣之间的关系。

刻意破坏关系

当关系越来越亲密时,回避型依恋的人会感到不舒服,并会因此使用一些手段让伴侣关系不会太过亲密。

通常来说他们会用无中生有的原因来解释为什么这段关系不应该继续发展下去,例如“我觉得我没准备好进入下一步”,或是“节奏太快了,我们可以慢慢来”。

如何应对回避型依恋的伴侣

如果您发现自己在和回避型依恋的人交往,有一些小技巧或许能够帮助您。和这类人交往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保持足够自信的心态,其他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

并非针对个人

回避型依恋的人所做出的一系列破坏关系的行为并不是在针对伴侣本人,而是在阻挠这段感情的发展,明白这点会让伴侣看清问题的所在之处,保持客观心态,不要看作是自己自身的问题。

可靠

回避型的人因为过去的经历认为父母或抚养者是不可信赖的,所以想要纠正这一想法也需要同样漫长的时间。

耐心的逐步向伴侣显现出自己可靠的一面,并让他们开始学会依赖于他人,会让他们慢慢有所改变。

不要强迫

要记住回避型依赖的人不习惯分享感情,这是多年形成的信念,根深蒂固不容易改变。

当伴侣强迫对方敞开心扉分享感情的时候,他们只会把心灵的大门关得更紧。

只要有耐心,保持稳定的关系,并且给他们可靠的感觉,会逐渐让他们接纳伴侣,培养出信任的关系,最终有一天他们会主动向伴侣袒露心声。

给他们自己的空间

回避型依恋的人非常注重有自己的私人空间。一段健康的感情,伴侣之间应该享受在一起的时光,但同时也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

不要试图24小时都和他们黏在一起,尊重他们拥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和时间。

有自己的立场

要对自己的所需所求有一个坚定地认知,清楚地意识到对自己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

如果自己的需求和对方相冲突,也要告知他们,而不是丧失自我所有事情都任由对方摆布。

例如,如果对你来说和恋人约会是很重要的事,但对方从来没想过跟你约会的话,你需要告诉他们,并坚定自己的立场。

如果您发现自己有回避型依恋的倾向,那么最重要的是有所意识,并且在和他人交往的过程中留意自己的行为。

如果您发现自己的伴侣有这样的迹象,你可以与他一起寻找维持稳定关系的方法,但同时也要坚定自己的立场,不要被对方所左右。

〓 泊恩声明 〓 

深圳泊恩临床心理专科门诊部对于该文章拥有著作权及其他相关权利,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擅自使用、改编、转载,该文章由北京海润天睿律师事务所担任法律顾问。医疗建议仅供参考,如有需要请咨询专业人士或前往医疗机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