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棣得宁王8万人马援助,答应和他平分天下,称帝后却是这样报答

 历来现实 2019-11-15

明成祖朱棣,作为永乐盛世的开创人,早年却不是一盏省油的灯。他这个人一生对不起很多人,无论是作为家人的父亲朱元璋,还是兄长朱标、侄子朱允炆等,还是方孝孺、黄子澄、齐泰这些朝野大臣,反正落他手里就是非死即伤的下场。

当然也包括今天要说的宁王。

早在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为了巩固朱家政权,稳定局势,就分封了二十五个亲王,各执一方。朱棣是朱元璋庶出的第四个儿子,自然位列亲王之中,被封为燕王,指派镇守中国北面边境。在长期与蒙古人的战斗中,朱棣逐渐被磨练成一个老练的军事家,不仅形成了敏捷的军事思维和作战经验,更重要的是他手里有着多达10万人的军队,兵力位于二十五亲王之首。

这人啊,手中一旦有了点造作的资本,眼里自然容不下他人。朱棣前期或许对皇位是有点野心,奈何没有机遇,身板硬不起来,所以一直没有什么明显的动作。

然而金麟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直到他遇见了姚广孝。这个姚和尚上来一句话就是:"我想给殿下送一顶白帽子。"这是什么意思呢?王字上面一个白,就是明明白白地说他想保这朱棣做皇帝。前面也提过,朱棣不是什么省油的灯,有一代枭雄的潜质。一声不吭,便把这个想坑爹造反的和尚收入幕僚,自此开始筹划谋反。

后来朱元璋传位给自己的皇孙朱允炆,这朱允炆为人比较仁义,倒也适合做个守成之君,但是他差就差在没什么威信,还摊上了一群书呆子。太祖驾崩,临终将建文帝朱允炆托孤给那些大臣,这一堆只会纸上谈兵的人再加上一个没有缺乏王权的主儿,怎么能治理好一个国家呢?

这些大臣以史为鉴,上来就给朱允炆支招,描绘新的政治蓝图。为了完善典律,就弥补了朱元璋建国时颁布法律的弊端;为了国泰安康,就发动削藩;然而,这削藩的第一步才刚迈出就遇到了难题,这二十五位亲王,每一个人都不是啥善茬,燕王朱棣更是块硬骨头。

朱允炆心里清楚,要削藩虽然不是不可能,可是一旦打起来,势必两败俱伤,但是在两个大臣的怂恿下,朱允炆还是动心了。

考虑到不能一举歼灭,所以一开始,朱允炆就把矛头指向了朱棣的兄弟周王,从他下手,逼他交出兵权。旨在提醒朱棣,你手中虽有兵权,但到底还是比不上皇帝的直系部队。而反观朱棣,他这时候并没有被侄子一番风风火火的行为所吓趴,泰然处之,以不变应万变。

可随着朱允炆动作越来越大,湘王被逼自杀。朱棣这才意识到,交出兵权根本没用,侄子的意思是要他们的命啊!无路可退的朱棣选择了反抗。

这下可好,本来削藩就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这下朱棣也开始反皇了,太祖留下的一手好牌到了朱允炆手上被打的稀烂。无可奈何的朱允炆也只好将错就错,自己的叔叔也得灭啊!

朱棣这边也不是吃素的,公元1399年7月,他打着"清军侧,靖国难"的旗号发动了靖难之役。朱棣身边虽然有军师姚广孝,奈何自身的兵力还是太少了,根本无法和侄子的几十万皇家直系部队相比。

情急之下,他找到了宁王弟弟——朱权。

朱权是一位非常有谋略的人,当初朱元璋对他极为重视,封给他一块战略封地,让他统领八万甲兵,配有朵颜三卫骑兵,骁勇善战。朱棣找到弟弟意图很明显,就是想要合并他的兵权。

于是他亲自前往宁王府,先找弟弟哭诉了一番,痛诉侄子多么残忍,然后把酒言欢,共叙往事。凭借着出色的"演技",短短几天里花重金收买了朱权包括朵颜三卫在内的许多将士,最后甚至还把朱权俘虏了,带回北平,承诺事成之后和他平分天下。

这一切似乎发生得太快太顺利,堂堂宁王就这么被俘虏了,其实宁王心里很清楚,把兵权给哥哥是最好的选择,不仅是因为在当时只有他有能力反抗朱允炆,确实是朱允炆的做法实在混蛋,别的皇帝削藩,补偿一大笔财富,赐几府宅邸安享晚年,可朱允炆直接找茬怪罪,恨不能要灭了所有亲王,自己交了兵权,却可能还是死路一条,划不来。

其实一开始,朱棣从没想过自己会赢,全国上下也基本上没人认为建文帝会输,在削藩开始时,所有人都认为削藩是大势所趋,朱棣根本不能违抗皇帝的意愿,所以当初皇帝让他交出就交出兵权,最后朱棣装疯卖傻,才只能留下一家老小的命,自己仍是性命堪忧,这才忍无可忍、无需再忍。

这场战役历经四年,关键一步朱棣的表侄子反叛投靠了朱棣,燕军最关键的金川门,就是由表侄子李景隆掌管,朱允炆对自己的这个表哥太放心,现在燕军到了这个地步,大势已定,投靠朱棣,还能获一份军功,何乐不为?

谷王也转变态度,大开城门,放燕军入城,大局已定,朱允炆放火烧宫,生死不明,自此,朱棣燕军大获全胜,当初对宁王承诺,早就已经忘得一干二净了。

朱权自己心里也清楚,不去自讨没趣,于是便自己申请,回到了自己的封地,闭口不提当年事。

六月十七,朱棣登基,定次年为永乐年,是为永乐大帝。论对朱棣的帮助程度,排在第一的,还是建文帝朱允炆和他的猪队友大臣们。

朱棣没有忘记他的宁王兄弟,考虑到兄弟手中还有些兵马,干脆让他移藩到南昌,好歹算是比较富有的江南之地,不用再在北边吃沙子了,既消除了隐患,还落了个好名声,朱权不感谢也得感谢。

客观来说,朱棣在战争上确实是在汉人天子中绝无仅有的奇才,这是毋庸置疑的,靖难之役这一战打的非常漂亮,对北元政权的打击也接二连三,屡战屡胜,明史中对他的评价是"幅员之广,远迈汉唐。功成骏烈,卓呼盛矣!"并不算夸大。以对外功绩、国家工程、形象塑造这些方面而论,文治武功之成就,不在隋炀帝之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