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宁波天一阁——中国最古老的图书馆

 昵称62197162 2019-11-15

  中华民族具备着让人惊叹的技艺与智慧,但却因为改朝换代的野蛮战火、脆薄的书页被焚烧、易碎的智慧被吞食、长期断残零落的民族精神、需要书籍使它凝聚成索、而书籍亦需要一个栖脚处为它遮荫避雨,“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功名资财、良田巍楼尚且如此,更遑论要建造和守护偌大一座藏书阁,但上天垂怜,将这个任务托付给了一个特殊的人物并将他放在颠簸九州的官位上来成全,这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天一阁与其主人范钦。

  天一阁

  天一阁位于浙江宁波市海曙区,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建于明朝中期,由当时退隐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天一阁之名,取意于汉郑玄《易经注》中天一生水之说,因为火是藏书楼最大的祸患,而“天一生水”,可以以水克火,故取名“天一阁”。书阁是硬山顶重楼式,面阔、进深各有六间,前后有长廊相互沟通。楼前有“天一池”,引水入池,蓄水以防火。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也是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

  天一阁主人范钦

  阁主人范钦(1505—1585),字尧卿,号东明,嘉靖进士,浙江鄞县人,嘉靖十一年(1532年)进士。范钦曾任兵部右侍郎,生平好学,性喜藏书,为搜集图书,遍访藏书名家和各地坊肆。范钦收藏日富,又因见著名的一代藏书之所——藏书楼毁于火灾,而决心修此天一阁藏尽天下名书。

  到范钦80岁去世时,天一阁已藏书7万多卷。其中以明代地方志和登科录最为稀珍。范钦临终前,把家产分为两份,一份是天一阁及其藏书;一份是一万两银子,让两个儿子挑选。长子范大冲挑选了天一阁及藏书,并遵照父亲"代不分书,书不出阁"的遗训,世代守护。藏书柜门钥匙由子孙多房掌管,非各房齐集不得开锁。外姓人不得入阁,不得私自领亲友入阁,不得无故入阁,不得借书与外房他姓。

  后世风云

  时间流转到康熙十二年,天一阁紧闭多时的大门才被一人叩响,他是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范氏家族交出了他们珍藏严守的全部钥匙。黄宗羲先生长衣布鞋,悄然登楼了,并感叹:“读书难,藏书尤难,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铜锁在一具具打开,也使得1673年成为天一阁历史上特别有光彩的一年。在此后近200年的时间内,获准登楼的大学者也仅有10余名。

  这座藏书楼自此与一位大学者相连,虽然向世人开启了一道窄门,但也意味着它失落历史的开始。

  1773年乾隆帝诏修《四库全书》,范钦八世孙范懋柱进呈天一阁珍本641种。但所有藏书未归还,使得天一阁藏书下降到4819部。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1841年,宁波府城陷落。英国占领军掠夺《大明一统志》等舆地书数十种。至1847年,天一阁中仅存书籍2223部。1861年太平军攻陷宁波,盗贼乘乱盗取天一阁藏书出售,后部分书籍被范钦十世孙范邦绥尽力购回。至1884年,天一阁存有原藏书2152部。

  中华民国成立后的1914年

  大盗薛继渭潜入天一阁,与楼外盗贼里应外合,将盗走的天一阁书籍运往上海,在书店中出售,后被商务印书馆的张元济巨资赎回一部分,藏于东方图书馆涵芬楼,但在抗日战争中由于东方图书馆被炸而焚毁。这一事件使得天一阁藏书损失千部。

  书之于藏书阁,如珍宝在怀,沧桑四百多年,古老的藏书楼不断地经受着洗礼,但所幸它依然昂首挺立,我们为之骄傲的古老文化传承仍在继续,藏书阁于历史,可以明得失,建筑之于文化,可以知兴替,家之于天地源,可以享温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