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悲情才女李季兰,才貌出众,被称为沉浸在爱情里的唐朝女诗人

 江山携手 2019-11-15

唐朝时期诗人居多,但是大多以男人为主,因为除了官员的女儿或者公主有条件请学堂的老师学习文化知识,寻常老百姓的女儿,通常不会着重培养文学素养。在我看来,普通家庭出生的女人,会一点书法或者文学,也都是为了能找个好人家,大部分的女人最娴熟的还是女红礼教。因此女性学者数量相对来说少一些,这样看来仅有的几个女诗人显得弥足珍贵。唐朝著名的女诗人屈指可数,异议最大的就是李季兰。她的诗歌大多都是悲情的,描述爱情的诗居多,因此人们都说李季兰是个沉浸在爱情里的女诗人。


李季兰出身于一个普通家庭,但是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与一般女孩子不一样的聪明才智。唐朝有一部史料《唐才子传》,这本书是用来专门记载唐朝时期所有才华出众的人,里面便有关于李季兰的描述。书中表达的意思是李季兰少女的时候就“姿容美貌,神情优雅,不仅懂得弹琴音律而且明白如何写出有韵律的语句”。李季兰的父亲看出女儿非同一般,便经常让李季兰在邻居面前作诗,有一天李季兰看到庭院里面的蔷薇花盛开的很优美,便当着父亲的面做了一首诗。


这首诗的最后两句让李季兰的父亲心神不宁,前一句是“经时未架却”,这里的“未架”隐身的含义并不是蔷薇花,而是女人的“未嫁”。下句话紧接着一句“心绪乱纵横”,这句话就很严重,一个不到十岁的小女孩,如何知道这其中的道理?李季兰想表达的意思便是:一个女人若是像一朵蔷薇花一样已经开始盛开,说明已经到了嫁人的年纪,但是嫁人之前总是会顾思乱想,心绪不宁。李季兰的父亲听了这句话以后,便在心里想,女儿以后一定会大有文章,但是却必定是个失行的女人。


父亲发现这一点以后,为了保护李季兰,就将年幼的李季兰送去道馆,希望她可以在清净的环境里收敛心性。但是道馆这种地方其实并不是完全清净的地方,自古男女都多情,道馆里有一部分看破红尘的道姑,她们可以无欲无求,可是有很多长相出众的道姑却没有了却红尘,李季兰就是其中一个。李季兰对道馆外面的世界很感兴趣,不仅如此,当她成长到20岁左右的时候,已经出落成道馆里最有韵味的女人,所以前来道馆浏览的人,看到李季兰以后都会动情。


李季兰天资聪慧,所以她的师傅着重培养她看书写字,不仅如此,还安排许多修身养性的事情给李季兰,写字、弹琴、下棋这些都是李季兰从小在道馆里的活动。她的师傅本以为通过道教的熏陶和这些活动,可以安定李季兰的情绪,让她修身养性,宠辱不惊,但是李季兰对外面花天酒地的世界太感兴趣,而且李季兰是个多情的女人。所以过往的文人雅士看到李季兰心生欢喜,有的时候言语轻薄,李季兰却从不生气,反而含情脉脉的与男人互动。所以她年轻貌美的时候,所有的诗篇都是有关爱情的。


李季兰的一生都在相思的过程中度过的,身处清净的道教圣地,却违背礼法,看来她的父亲当时所想的假设不是没有道理。但是这种多情究竟是对是错?在我看来,将李季兰限制在道馆,反而助长了李季兰多情的天性。原本就是个青春年少的姑娘,才貌出众,自然是可以有一个很好的夫婿。个人认为李季兰并不是一个失去品行的女人,她只是想追寻一份浪漫的感情,可是这清净的道馆却将她关押起来,导致她与爱人无法见面,她才会写出如此悲情的诗篇。


“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李季兰的许多诗句都是在相思一个人的时候写下的,所以才被人们成为悲情才女,在我看来,李季兰的父亲因为她儿时的一句诗,就将她的一生关了起来,这反而加剧了李季兰的失行。一个女人有的时候最需要的就是有人在身边陪伴,李季兰并没有滥交,只不过没有人愿意在道馆陪她厮守一生,李季兰便换了许多对象。李季兰的一生虽然都沉浸在爱情里,但是却很可悲,荒废了她的才能和美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