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名气不大的曾巩入选唐宋八大家,名气比他大很多的范仲淹,司马光都选不上?

 360QAQ 2019-11-15

我是文开石,我有靠谱的答案。

中国人自古喜欢搞排名。

动辄就出来个”N大XX“,不过九成九就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说法,或者因为某个契机、某个人的一句话而间间流传。

这种N大,既不是真实水平比拼,更不是名气大小,多数也不是权威,不是评选出来的。

四大名著就是把流传最大的四本合称,198几年才正式有这个说法。

就像四大美人直接真人加传说都有。

”唐宋八大家“怎么来的?

明初朱后(1314-1376)遍了《八先生文集》。

唐顺之(1507—1560)在《文编》一书中也选录了这八个唐宋作家的作品。

明朝中叶古文家茅坤(1512—1601)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以整理和编选,取名《唐宋八大家文钞》,共160卷。“唐宋八大家”从此得名。

就是这么回事,三个文人先后把这八个人列为八先生,合编在一起而已。

为什么选这八个人,和编纂人的所处历史环境关系更大。

以明代“前七子”、“后七子”为代表的复古派垄断文坛,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在散文创作中抛弃了唐宋以来文学发展的既成传统,走上复古的道路。影响所及,致使一些文人学者在散文创作中一味以模拟秦汉古人为能事,其作品成为毫无灵魂的假古董。

作为前后七子的反对派而出现的,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等,他们强调唐宋作家的散文作品是学习和继承秦汉古文优秀传统的典范,应该加以提倡,并着手编选和刊行唐宋作家的散文选集。

由于这八位作家的文学观点比较接近,都主张实用,反对骈体,他们的散文创作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因而“唐宋八大家”一经提出,便为后人普遍接受,成为文学史上的专有名词。

试猜诸人入选和落选原因。

曾巩

所谓名气不大是见识太短。他是新古文运动的重要骨干。少年时“十二岁能文,语已惊人”,资质警敏聪慧;成年后,因文才出众,备受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赏识。曾巩有浓厚的儒家思想,主张先道后文,极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他的学术和文章,生前已传誉遐迩,身后更盛名不衰。曾巩散文作品甚丰,尤长于议论和记叙。他的议论文立论精策,不枝不蔓,纡徐曲折,从容敦厚;记叙文则思玫明晰,俯仰尽意,精练生动,耐人寻味。

司马光

更让一般人熟悉的是”砸缸“和”资治通鉴“。他的成就和精力主要放在修史和从政上。文采不错那是因为肚子里学问太大。而且他也没把精力放在文学上,写文章更注重实用性,所谓“务为可用之文,推崇文以载道”。自我评价都是“至于属文,实非所长”。

范仲淹

和司马光类似,重心在于政治。主张文章是政治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关系到社会风俗的醇厚讹薄、国家的兴衰成败。在经世济时思想的影响下,范仲淹反对宋初文坛的柔靡文风,提出了宗经复古、文质相救、厚其风化的文学思想。范仲淹的文章,立足点在于政而不在于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