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推’与’敲’反映的其实是不同的意境和情境!关键看是什么情景

 昵称32901809 2019-11-15

‘推’与’敲’反映了来的其实是不同的意境和情境!

读小学的时候,我们学过贾岛的《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当时其实也没什么感觉,只是语文老师在讲解时,重点讲了推、敲二字,告诉我们在写作文时要反复推敲,用最合适的词和句子表达自己的意思。当时讲的这个故事倒是记得很清楚。

贾岛初次在京城里参加科举考试。访友李凝后,写了一首诗。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了一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想用“推”字,又想用“敲”字,反复思考没有定下来,便在驴背上(继续)吟诵,不停做着推和敲的动作,围观的人对此感到惊讶。

于是就被(韩愈)左右的侍从拥到韩愈的面前。贾岛详细地回答了他在酝酿的诗句,用“推”字还是用“敲”字没有确定,精神离开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韩愈停下车马思考了好一会,对贾岛说:“用‘敲’字好。”

两人于是并排骑着驴马回家,一同谈论作诗的方法,好几天不舍得离开。(韩愈)因此跟贾岛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为什么韩愈认为是用敲比较好?

大致意思是:“我看还是用‘敲’好,即使是在夜深人静,拜访友人,还敲门代表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再说,读起来也响亮些”

但是,个人觉得如果仅从诗意上理解,用‘敲’无可厚非。但如果与实际环境相结合,则未必了。

咱们分析一下整首诗的意思: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直通向荒芜的小园;园旁也没有人家居住。 描写了友人居所的场境。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明月清辉映照,万籁俱寂,鸟儿也安静的睡下了,老僧轻轻的敲门声。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是写回归路上所见。过桥是色彩斑斓的原野;晚风轻拂,云脚飘移,仿佛山石在移动。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我去了还会再回来,到时一定不会食言。

总体的意思就是: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等他到达李凝居所时,已经天黑。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的小鸟。不巧,这天李凝不在家,于是贾岛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

疑问一:这个僧是谁,是别人还是贾岛自己?

既然是贾岛自己去拜访友人后写的诗,估计僧就是指的贾岛自己,贾岛曾经当过和尚。既然去李凝居所,而李凝又不在,说明,事先没有约好,可以说是不速之客。

疑问二:朋友不在,贾岛是如何进门的?

但是友人不在家为什么没有锁门?如果门是锁上的,贾岛在敲门时肯定没有人开门,贾岛如何进去的呢?从诗中句子可以看出当时已经是有月色了,时间应该是晚上,晚上敲门没有人回应的话,怎么能私自闯入呢?

要么是敲门后,没人回应,就直接推门进入了朋友的住所。但从古人处事行为,应该不会这么唐突。不然就不会有:叶绍翁的《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推’与’敲’反映的其实是不同的意境和情境!关键看是什么情景

诗人敲了很久的门都没人开,只有遗憾的离去,绝对不会推门而入。走的时候看到了一枝红杏从墙头伸了出来,才自我安慰的写了流传后世的名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另一种情况则是:朋友家有一大院子,院子门虚掩着,门半开着,诗人以为友人在家,直接轻推门而入;从诗人所描的场境,他的朋友应是一富有这人,门相当厚实,推门时都会发出厚重的声响。从而惊动了已经树上入睡了的小鸟,扑腾飞了起来。如果是在敲门时惊动的小鸟,诗人还没有进屋,如何看得见呢?

因此,推断后一种情况可能性比较大,可以通过情境回放:诗人来到友人住所,以前肯定来过,比较熟悉环境了。通过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来到友人门前,看到大门虚掩着,以为友人在家中,便推门而入。推门的响声惊动了池塘边树上已经入睡了的鸟儿。结果友人不在家,只能遗憾的离去。

还有一种情况,所描写的景色是朋友房子周边的景色,诗人敲门无人应答,惊醒了树上的鸟,也就是根本没进屋。这种情况则毫不犹豫的用‘敲’,如果这样,照理说诗人不可能进行反复的想这个问题啊。

所以,用‘推’其实也是非常贴切的。比‘敲’更符合场景!个人推断,纯属个人意见,欢迎讨论!不喜勿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