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是指一种能令人感受领悟、意味无穷却又难以用言语阐明的意蕴和境界。它是形神情理的统一、虚实有无的协调,既生于意外,又蕴于象内。 ------------------转自《百度知道》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意境的三个层次。 关于“意境”深入而又详尽的陈述,请参考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散步》,这里不赘述了。意境这玩意儿应该只有中国才有,王国维先生可算是此概念的集大成者。 中国文化讲究含蓄,讲究“意在画外”,讲究“树欲静而风不止”的意味悠长,似品茶的回甘。有意境就不能太直白,一张图片清晰无比,就像一个被人一览无余的人,自然就无趣了。 所以要先朦胧一点,你可以前景虚化,也可以通过后景的焦外的光斑,或虚或实,或动或静,或疏或密,或远或近。说白一点,通过疏密有致的构图,前后景虚化和多重曝光等手段,营造一种让人看完作品之后仍感觉有太多东西没有读出来的意犹未尽的感觉。当然,一切适可而止,太虚或干扰视觉,毕竟主体(被表达的主体)才是主角,不能本末倒置。 之前写过一些关于意境理解的文章,此处不用过多理论的表述。下面通过具体图片和方法讲解展示意境的一些小技巧,大多是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不少也是从国画中借鉴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摄影这门新兴艺术需要借鉴的真有不少呢。 |
|
来自: zzm1008图书馆 > 《这样使你的照片拍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