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读懂这首诗人生豁然开朗

 南宫寻欢 2023-09-22

黄庭坚是个特立独行的美男子,他是北宋最潇洒的倔强。

黄公子“诗词书画”样样精绝,他的诗作更是博采众长,却又独辟蹊径、自成一家,开江西诗派之先河。

公子的诗作讲究炼字,意境空旷而优美,给人“诗书相映,诗画相融”的即视感。

而且,他还善于用典,与大唐李义山有异曲同工之妙,以至于他的很多诗作跟“义山诗”意气相投,深奥难译,大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感。

“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出自黄庭坚的《杂诗七首》。明眼人能够发现,鲁直的《杂诗》与义山的《无题》一样博大精深。

《杂诗》全诗如下:
此身天地一蘧庐,世事消磨绿鬓疏。
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
该诗难于理解的主要原因是句句用典,意境空旷。
蘧(qú )庐,指只能住一晚上的驿馆,典出《庄子·外篇·天运》。
绿鬓,乌黑茂密的头发,典出南朝吴均《和萧洗马子显古意诗》。
得鹿,是逐鹿中原的鹿,还是鹿死谁手的鹿,或者是心头撞鹿的鹿,不得而知。典出《列子·周穆王》,《红楼梦》中林黛玉提到的蕉叶覆鹿,就是说的这个典故。
梦为鱼,是北冥有鱼的鱼,还是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鱼,或者是相忘于江湖的鱼,更不好断定。典出《庄子·大宗师》。

我认为“终得鹿”的“鹿”是功名利禄的“禄”,“梦为鱼”的“鱼”是市井庸愚的"愚"。
研究一首诗词,应该站在诗人的角度进行分析,设身处地的,想诗人当时所想,忧诗人当时所忧,然后结合我们自身生活现状进行理解剖析。
我对这首诗的理解如下:
人生天地间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世事纷乱难熬,不觉已秃了顶。
到底有多少人过上了向往的生活呢?不过是稀里糊涂的,虚度一生。
读到这首诗时,仿佛眼前有一个秃顶的中年男人在夕阳下感叹:人生不复,年华易老,得失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忽然间,一股思虑伴着凉意袭来:擦,多年以后,我不会也如眼前这个男人这般吧!

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首,苏东坡对他而言,亦师亦友。这两个才华冠绝大宋的男人,命运也惊奇的相似,一生坎坷,受尽磨难。
古文人大有气节。就像他的字号一样,黄庭坚,字鲁直,鲁莽率直,宁死不屈的直。
黄庭坚为人处事向来傲慢直接,不论是在诗文创作还是为官政见上,他都非常有个性。
像黄鲁直这样的理想型文人,并不适合混官场。做官之后,他和苏老师一样,不是在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这老哥俩,就是北宋文坛的一对被贬双子星。
仕途不畅,功名虚妄,梦想泡汤,人生迷茫,谁说不忧伤。
生存尚且不易,谈何光辉理想。
对很多人来说,才华就是用来被桎梏的,写写诗发发牢骚,抒发一下人生感悟,何尝不是一种通透与美感。

江湖路远,少年终老。
曾经课本上绞尽脑汁也读不懂的诗词文章,而今在岁月的打磨下,终见清晰。
古诗词意味悠长,不同的人生境遇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黄庭坚的道家修为极深,转念一想,“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何尝不是在说:究竟有几个人能成仙了道,超然物外呢?大家都不过是案板上的鱼肉,任人摆弄罢了。
名利纠葛,真我难寻。
现实的生活里挤满了争名夺利的人类,你搅拌其中,不可独沐春风不沾寒冰。也许,你拼尽全部力气,最后不过竹篮打水一场空。

不由得想到明嘉靖年间罗状元的一首《醒世歌》:

富贵从来未许求,几人骑鹤下扬州。
与其十事九如梦,不若三平两满休。
能自得时还自乐,到无心处便无忧。
而今看破循环理,笑倚栏杆暗点头。
一杯下肚,苏学士又上头了:呵呵!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鹿我所欲也,鱼亦我所欲也,如若不可兼得,做一尾无知而无畏的鱼,浅游江河,自愚自乐。不忘亦不负,何其有幸。
飞雪飘过,白茫茫江湖真干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