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颜真卿书品人品、源流及笔法

 鸿墨轩3dec 2019-11-16
当代尚书院 2019-11-15 18:15:43
颜真卿书品人品、源流及笔法

颜真卿(709-784,一说709-785),字清臣,汉族,祖籍唐朝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中国唐代杰出书法家。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和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

颜真卿的书法自唐至现代,历代都有人对颜书进行研究。古代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书品和人品的关系,颜氏书法的源流,颜书的笔法等方面,也有对主要碑帖的评论。虽然多为意象式评点,但言简意赅,往往一语中的。

颜真卿书品人品、源流及笔法

《大唐中兴颂》(局部)

论述书品和人品的关系

首开其端的是宋人欧阳修,他在《集古录》中对此屡有言及:“颜公忠义之节皎如日月,其为人尊严刚劲,象其笔划”,“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余谓鲁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不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故虽其残缺,不忍弃之”。

欧阳修对颜真卿的推重,完全取决于他“忠臣烈士”、“道德君子”的品格。

颜真卿书品人品、源流及笔法
颜真卿书品人品、源流及笔法

所谓“其为人尊严刚劲,象其笔划”,“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这正是书如其人说的观点。既然书如其人,那么,“爱其书者,兼取其为人”也自是题中应有之义。故欧阳修又在《笔说·世人作肥字说》中说:“古之人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使颜公书虽不佳,后世见者必宝也。杨凝式以直言谏其父,其节见于艰危。李建中清慎温雅,爱其书者,兼取其为人也。”认为书能否“传遂远”,与书家人品关系极密切。人们之所以爱重颜书,珍视杨、李之书,实缘于对其人品的钦仰。

颜真卿书品人品、源流及笔法

《祭侄文稿》(节选)

苏轼比欧阳修考虑得更全面、更周密,他觉得上述说法未免绝对,故而易之以更为圆融的说法:“观其书,有以得其为人,则君子小人必见于书,是殆不然。以貌取人,且犹不可,而况书乎。吾观颜公书,未尝不想其风采,非徒得其为人而已。凛乎若见诮卢杞而叱希烈,何也?其理与韩非窃斧之说无异。然人之字画工拙之外,盖皆有趣,亦有以见其为人邪正之粗。”(《题鲁公帖》)苏轼一方面认为书家的人格与书作的艺术风格关系甚密,另一方面又不承认二者之间必然契合无间,因而以书观人、以书判人只能得其品格的“邪正之粗”(大概)。值得称道的是,苏轼在“字画工拙之外”注意到了“趣”(书艺之趣味),在人品、书品之间注意到了“理”,即“人情随想而见”之理),从而将探索的触角伸到书法本体的内核和接受者的审美心理中。

颜真卿书品人品、源流及笔法

《颜家庙碑》(局部)

和欧、苏相比,“书如其人”说被朱长文运用得更广泛、更娴熟。人品与书品的关系,已由言其大概而转为具体精微,并落实到具体的书法作品中。《续书断》称:“盖随其所感之事,所会之兴,善于书者,可以观而知之。故观《中兴颂》,则闳伟发扬,状其功德之盛;观《家庙碑》,则庄重笃实,见夫承家之谨;观《仙坛记》,则秀颖超举,象其志气之妙;观《元次山铭》,则淳涵深厚,见其业履之纯。余皆可以类考。”

在这里,人书互相观照已非泛泛而论,而是和书家创作时“所感之事”、“所会之兴”联系起来,并和具体的书作挂上钩,遂使书品、人品的关系从只可意会的理念形态,落实到了可以言传的具体的书法作品之中。

颜真卿书品人品、源流及笔法

《麻姑仙坛记》(局部)

探索颜真卿书法的源流

黄庭坚《山谷题跋》说:“颜鲁公虽自成一家,然曲折求之,皆合右军父子笔法,书家多不到此处,故尊尚徐浩、沈传师尔。”又说:“鲁公书独得右军父子超逸绝尘处,书家未必谓然,惟翰林苏公见许。”(《山谷集》)明代董其昌也认为颜书学习了“二王”笔法,深得灵和之致:“余近来临颜书,因悟所谓折钗股、屋漏痕者,唯二王有之,鲁公直入山阴之室,绝去欧、褚轻媚习气”,“唐时欧、虞、褚、薛诸家,虽刻画二王,不无拘于法度。唯鲁公天真烂漫,姿态横出,深得右军灵和之致,故为宋一代书家渊源。”(《画禅室随笔跋自书》)到清代,康有为、阮元提倡碑学,认为颜书主要来源于北碑,吸取了北碑刚健雄浑的气质。康有为说:“颜鲁公出于《穆子容》、《曹植》,其古厚磐礴,精神体格,悉似《穆子容》,又源于《晖福寺》也。清臣浑劲,又出《圆照造像》,钩法尤可据”。(《广艺舟双楫·导源十四》)阮元认为:“唐人书法多出于隋,隋人书法多出于北魏、北齐。不观魏、齐碑石,不见欧、褚之所从来……即如鲁公楷法,亦从欧、褚北派而来。其源皆出于北朝,而非南朝二王派也。”(《跋争座位帖》)刘熙载认为颜公不只继承“二王”和北碑,他师承前代书家范围还要广泛:“颜鲁公书,自魏晋及唐诸家皆归隐括。东坡诗有'颜公变法出新意’之句,其实变法得古意也。”(《艺概》)

颜真卿书品人品、源流及笔法

有的书家把颜书之源追溯到魏晋以前。朱长文说:“自秦行篆籀,汉用分隶,字有义理,法贵谨严,魏晋而下,始减损笔画以就字势。唯公合篆籀之义理,得分隶之谨严,放而不流,拘而不拙,善之至也。”(《续书断》)孙承泽指出:“鲁公楷书带汉人石经遗意,故去尽虞、褚娟娟之习。”(《庚子消夏记》)

颜真卿书品人品、源流及笔法

《颜勤礼》(局部)

论述颜真卿的笔法

清周星莲认为:“颜鲁公古钗股、屋漏痕,皆是善使笔锋,熨贴不陂,故臻绝境。”(《临池管见》)明项穆说:“颜清臣蚕头燕尾,宏伟雄深,然沉重不清畅矣。”(《书法雅言正奇》)元郑杓、刘有定指出:颜真卿“善楷书、行草。盖古书法,晋、唐以降,日趋姿媚,至徐、沈辈,几于扫地矣。而鲁公蔚然雄厚蠲雅,有先秦科斗、籀隶之遗思焉。”(《衍极》并注)朱长文用比喻的手法描绘出颜书笔画的特点:“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态,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续书断》)

颜真卿书品人品、源流及笔法

颜真卿的笔画有如“古钗股”、“屋漏痕”、“蚕头燕尾”,是他敢于创新的结果。正如苏轼所指出的:“鲁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题孙莘老墨妙亭诗》)姜夔认为颜书笔法是改革“晋、魏之风轨”的结果:“颜、柳结体既异古人,用笔复溺于一偏,予评二家为书法之一变。数百年间,人争效之,字画刚劲高明,固不为书法之无助,而晋、魏之风轨,则扫地矣。”(《续书谱·用笔》)

颜真卿书品人品、源流及笔法

《东方朔画赞》(节选)

对主要碑帖的评论与研究

历代书家评论较多的碑帖有《多宝塔碑》、《东方朔画赞碑》、《郭家庙碑》、《大唐中兴颂》、《麻姑仙坛记》、《元结碑》、《宋 碑》、《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祭侄文稿》、《争座位帖》、《与蔡明远帖》、《刘中使帖》、《裴将军诗》等。书论文章有的评论其艺术成就、风格特点,如说《祭侄文稿》“纵笔浩放,一泻千里,时出遒劲,杂以流丽。或若篆籀,或若镌刻,其妙解处,殆出天造”(宋陈深)。有的指出其不足,如说《多宝塔碑》“小远大雅,不无佐史之恨耳”(明王世贞);“此书太整齐,失之板耳”(明何良俊)。有的论述其在颜书演变中的地位,如认为《争座位帖》为“世之颜行第一书也”(宋米芾)。

颜真卿书品人品、源流及笔法

由于审美观的不同,对颜书的评论也出现过不同的观点。如米芾对“颜体”正楷有持否定态度的言论,他说:“大抵颜、柳挑剔,为后世丑怪恶札之祖,从此古法荡无遗矣。”(《宝晋英光集》)“颜鲁公行字可教,真便入俗品。”(《海岳名言》)李煜也有类似的观点:“善法书者,各得右军之一体。真卿得右军之筋,而失于粗鲁。颜书有楷法,而无佳处,正如叉手并脚田舍汉。”(《书述》)

颜真卿书品人品、源流及笔法

《争座位帖》(节选)

这些贬抑颜书的观点,自然要受到崇颜派的批驳。清冯班说:“颜鲁公书磊落巍峨,自是台阁中物。米元章不喜颜正书,至今人直以为怪矣。鲁公书如正人君子,冠佩而立,望之俨然,即之也温。米元章以为恶俗,妄也,欺人之谈也。”(《钝吟书要》)孙承泽也不同意贬低颜楷:“宋人谓鲁公真不如行,有意不如无意,此非深知鲁公者也。宋人无真楷,坐是故耳。鲁公书道辉映千古,终以楷为极则也。”对于所谓“颜体”“粗鲁”,包世臣也有不同见解:“平原如耕牛,稳实而利民用。”

颜真卿书品人品、源流及笔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