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甫《登高》赏析

 王烨5h6gns6b41 2019-11-16

    《登高》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大历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颈联自伤身世,将前四句写景所蕴含的比兴、象征、暗示之意揭出;尾联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此诗语言精练,通篇对偶,一二句尚有句中对,充分显示了杜甫晚年对诗歌语言声律的把握运用已达圆通之境。

从解构图中不难看出,前两联四句是登高所见,“风急”二字一箭双雕领起四句景。因为四句景的“上”“下”“远”“近”,所以是“万里”(有人说是作者离家万里,如果没有背景的,这种解释有些牵强);因为“哀”“清“白”“萧萧”“滚滚”,所以是“悲秋”。这是分而总的归纳思维。作者是触景生情式行文,在中间点题。

点题后,分别对“常作客”“独”“百年多病”承上详写,也是悲秋的有原因。逻辑上是因果关系。

“新停浊酒杯”,又是一箭双雕,兼为结尾。因不能饮酒而愁不能排解,愁而更愁,是情感的升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