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真正的君子,往往具备这5种特质

 温暖南方 2019-11-16

有人说,跟着《易经》学八卦,跟着《鬼谷子》学兵法,跟着《论语》学做人。

《论语》不是一本枯燥的圣人语录,相反《论语》中的“君子”形象生动又深刻。虽然《论语》至今已有两千多年,但做人要做“君子”,这个道理始终没变。著名学者钱穆先生说:论语应该是一部中国人人必读的书。

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论语》中君子应有的品德。


公正不偏私,

才是君子的做法

《论语》中讲:“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意思是说君子对待他人公正团结,小人则有私心地勾结他人。

唐朝有一位叫做张镇周的官员,被朝廷分配到了舒州,此地正是他的老家。家亲眷属,亲朋好友,旧友故交,各种关系很多。

若张镇周是个小人,必定会拉帮结派,交一群狐朋狗友,为自己谋求好处。可他并不是这样的人。

张镇周在自家的老宅大宴宾客,十日内与亲朋好友开怀畅饮,叙旧言欢,每一个人都准备了一份厚礼。

他含泪向大家敬酒,说到:“今日还能够跟故人欢饮。明天开始我身为舒州都督,要治理一方。官民礼隔,请大家公事公办,我也会公事公办,不敢徇私舞弊。”有了这样的官员,这一方治理的是肃然清明,一片繁荣。

所以,君子会以公正无私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不徇私,不偏向。

约束自我,严于律己

孔子在《论语》中说过:“以约失之者鲜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知道约束自己,管住自己的人过失较少。其实也就是告诫人们要严于律己才能不断进步。

千古完人曾国藩德高望重,被人们评价为“自古以来第一位完美的人”。其实,曾国藩并不十分聪慧,甚至可以说天资很差。他的成功更多是靠对自我的严格约束。

曾国藩在家书中写过,自己每天要读10页史书,几十年从未间断;每日必要早起,天不亮就起来读书,决不磨蹭;每日练字半个小时…….这些日常生活中对自己的要求,他几十年间从不间断地执行。

有一次他因为多看了几眼朋友的小妾,当天便在日记里反省,大骂自己如同禽兽,并发誓要戒色。

正是这种极度的自我约束和克制,才让曾国藩战胜了天资,成为一代完人。

谨慎的人,过失比较少;放荡的人,容易犯错。进行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失败的事情就少了。

真正的勇者不怕犯错,

知错不改是大过

孔子对学生说:“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犯了错误而不改,那才是最大的过错。

刘邦率军路过高阳时,看管城门的郦其食请求进见。这时刘邦正坐在床上,叉开两腿,让两个女子给他洗脚。郦其食见到刘邦,并不下跪,只作揖说:“你如果下决心要讨灭暴虐无道的秦朝,就不该用这种不礼貌的态度接见别人。”刘邦一听,马上站起来,提起衣服,向他道歉,还请他坐在上首。郦其食这才给刘邦出了个主意。刘邦封郦其食为广野君,任命他弟弟郦商为将军。

正是由于刘邦知错就改,这才在身边聚集人才,帮助他成就一番伟业。

人无完人。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了错误不改正。知错就改,才是君子应有的品德啊。

言谈谨慎,

行动敏捷的人更值得深交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要做到说话谨慎,做事行动敏捷。也就是少说话多做事。

以前的同事芳姐是个喜欢夸夸其谈的人,经常上班的时候找同事聊天吹牛,不仅打扰其他人做事,自己的工作也常常拖延着完不成。时间久了,大家都不喜欢她,觉得她只是嘴巴厉害,一点实事儿都不干。恰恰真正有实力的人说话谨慎,勤于思考,行动迅速,该做的事一件都不会落下。

俗话说: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说话太轻易就容易说错话、说多话。说话放慢一些、更加审慎、谨慎,更加深思熟虑,就会留更多的时间做事思考。

君子不刻意报复,

用正直对待恶行

子曰:“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用正直回报恶行,用恩德回馈恩德。

用恩德回馈恩德是大家都懂的道理,那用恶行反击恶行吗?当然不是。孔子的回答是:面对恶行要用公正合理的方式回应,而不是被仇恨蒙蔽双眼,加重报复。

而以德报怨同样是不可以的,你付出太多的恩德、慈悲、仁厚去对待有愧于你的人,同样是一种人生的浪费。

国学大师南怀瑾说:什么是“以直报怨”呢?你打我一记耳光,我不打你一拳,但吐你一口唾沫,不过分吧!总可以吧?因为你打我,我实在生气。至少,你骂了我,我可以不恨你,但我不理你,这总可以吧?这就是“以直报怨”的道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