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下室基础抗浮锚杆施工工法

 吴TAO 2019-11-16

抗浮锚杆,是建筑工程地下结构抗浮措施的一种。抗浮锚杆,指的是抵抗其上建筑物向上移位而设置的结构构件,与地下水位高低及变化情况有关,与抗压桩受力方向相反。

抗浮锚杆不同于一般的基础桩,有其自身的独特性能,与一般基础桩的最大区别在于:基础桩通常为抗压桩,桩体承受建筑荷载压力,受力自桩顶向桩底传递,桩体受力大小随着建筑荷载的变化而变化;而抗浮桩则为抗拔桩体承受拉力,普通抗浮桩受力也是自桩顶向桩底传递,桩体受力大小随着地下水位的变化而变化,但两者受力机制恰好相反。

相应的规范《建筑地下结构抗浮技术规范》已发布征求意见稿,现行规范《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GB 50086 - 2015》有针对抗浮锚杆设计及施工详细的介绍。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中“岩石锚杆基础”部分以及《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有关锚杆的部分可以参考使用,不过最好只用于估算,锚杆抗拔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有一些锚杆构造做法可以参考。对于锚杆估算,推荐使用《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对于岩土的分类较细,能查到一些必要的参数。也可以按照《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2005)对锚杆抗拔力进行估算。

验算内容:

1 锚杆所承担的荷载计算;

2 锚杆锚固长度和承载力计算;

锚杆筋体截面面积计算;

锚杆筋体与锚固体的锚固承载力验算;

5 锚杆与岩土体的整体稳定性验算。

注意事项:

1) 集中点状布置,抗浮锚杆与岩石锚杆基础结合为优,需注意柱底弯矩对锚杆拉力的影响,特别是柱底弯矩较大的时候;

2) 参考《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30-2013》,应选用永久性锚杆部分内容;

3) 岩石情况(坚硬岩、较硬岩、较软岩、软岩、极软岩)应准确区分,可参考《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30-2013》表7.2.3-1注4;

4) 锚杆抗拔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可参考《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附录C;

5) 抗浮设计水位的确定应合理可靠,一般应由地质勘测单位提供,比较可靠和有说服力,应设置水位观测井,对于超出抗浮设计水位的情况应有应对措施;

6) 锚杆抗拔承载力特征值现场试验时由于一般为单根锚杆加载,未考虑锚杆间距影响,特别是锚杆间距较为密集时的情况;当单根锚杆影响范围内的土体自重大于锚杆拉力时,可以不考虑锚杆间距影响;

7) 由于锚杆钢筋会穿过底板外防水,锚杆钢筋应有防水措施;

8) 锚杆锚固体与(岩)土层的锚固长度应取有效锚固长度,由于基坑开挖会对底板下土体有一定扰动,特别是采用爆破开挖的基坑,一般要加300-500MM。

优缺点:

1)集中点状布置,一般布置在柱下;优点:可以充分利用上部结构传来的竖向力来平衡掉一部分水浮力;由于锚杆布置集中,有很强的抵抗力。缺点:要求锚固于坚硬岩体中,不适用于软岩与土体,破坏往往是锚固岩体的破坏;由于局部锚杆较密,锚杆施工不方便;地下室底板梁板配筋较大。

2)集中线状布置,一般布置于地下室底板梁下;优点:由于锚杆布置相对集中,有较强的抵抗力。缺点:不能充分利用上部结构传来的竖向力来平衡掉一部分水浮力(个人认为考虑的话偏于不安全,对于跨高比小于6的底板梁,可以适当考虑上部结构传来的竖向力来平衡掉一部分水浮力),要求锚固于较硬岩体中,不适用于软岩与土体;地下室底板板配筋较大。

3)面状均匀布置,在地下室底板下均匀布置;优点:适用于所有土体和岩体;地下室底板梁板配筋较小。缺点:不能充分利用上部结构传来的竖向力来平衡掉一部分水浮力(个人认为考虑的话偏于不安全);对于个别锚杆承载力不足的情况,由于能分担的锚杆较少,此情况抵抗力差;由于锚杆布置相对分散,对于地下室底板下的外防水施工比较麻烦。

4) 集中点状布置推荐用于坚硬岩;集中线状布置推荐用于坚硬岩与较硬岩;面状均匀布置推荐用于所有情况;

欢迎您留言和点击一个“在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