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会这3点,解决临床用药不精的尴尬

 阿根212 2019-11-16

颜正华教授对药性理论与数百味常用中药的性能主治、使用宜忌,以及在不同外界条件和配伍应用时的性效变化烂熟于心。

临床用药得心应手,随手拈来,准确无误,名副其实地做到了知药善用,灵活多变。

所以今天呢,小师妹整理了颜正华教授临床用药的3大思路及总结,让我们一起跟名师学习,最大化提升临床疗效。

全面考虑,巧用多效药

众所周知,在数百味常用中药中,单功能者甚少,多功能者占绝大多数。

怎样应用好多功能药物,是每一个医生必须解决的问题。

若不能全面考虑,合理应用多功能药,轻则疗效不理想,重则产生不良后果。

颜教授十分重视合理应用多效能药物,每每从多种角度全面考虑,避免专其一点不及其余。

1、生山药:

生山药,味甘性平,益气养阴,且兼涩性。

临床应用,从益气、养阴、兼涩性三个角度去考虑。

但是若一见气阴两虚,就使用山药,还不够全面。

必须询问患者是否兼有便秘或便溏,再决定是否投用才为确当。

若兼便秘,即不宜投。

而兼便溏者,则用之为佳。

2、黄精:

黄精虽与山药一样能益气养阴,但却兼润大肠。

临床应用当从益气、养阴、润肠三个方面考虑。

若气阴两虚兼便秘者,用之为宜。

而兼便溏者则不宜。

又如当归、川芎、丹参,虽均具活血化瘀之功,但其性能不同。

当归性温,又善补血,兼行气润肠。

川芎温燥,善走窜,又能行气散风。

丹参性凉,又善凉血清心安神。

1、血瘀兼血虚、气滞、有寒或大便秘者,用当归为宜,而兼热或便溏者当慎用。

2、血瘀气滞有寒兼风邪或风湿者,用川芎为宜,而兼阴虚有热者则不宜。

3、血瘀血热兼心烦失眠者,宜用丹参,而阳虚寒滞之瘀血,则当慎用。

如果只据三药活血化瘀之功,但见瘀血即盲目投用,佳效难得。

扶正祛邪,善用平和药

颜教授指出,按药力强弱,大致可将中药分为平和、较强、较烈三类。

这三类药对人体均有良好的效果,关键是合理应用。

在常用中药中,药力平和与较强者占多数,颜教授十分喜用,每于平和之中取效。

他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生机勃勃,具有自我调节与祛邪抗病的本能。

机体之所以生病染疾,是由于正气虚,阴阳失衡,气血逆乱,脏腑功能失调,抗御不力所致。

正如《素问·评热病论》所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倘若正气充足,阴平阳秘,气血顺畅,脏腑功能正常,抗邪有力,则病不生,疾不染,或少生少染,或病而轻浅,不药而愈。

此即《灵枢·刺论》所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所以,临证治病,不能唯以克伐为用,应以调节脏腑功能、调动机体内在因素为要。

这是每个临床医生必须遵守的原则。

颜教授治病,无论属内伤或外感,他均喜用平和之品:

1、解表喜用荆芥、紫苏叶、菊花、桑叶、生姜等。

2、清热喜用芦根、山栀子、金银花、蒲公英、鱼腥草、淡竹叶等。

3、祛风湿喜用秦艽、防风、木瓜、桑枝、桑寄生等。

4、逐水喜用茯苓、猪苓、冬瓜皮、赤小豆、生薏苡仁等。

5、退黄喜用茵陈蒿、金钱草、赤小豆。

6、理气喜用香附、陈皮、乌药、佛手、梅花、紫苏梗、枳壳等。

7、止咳喜用百部、紫菀、款冬花、白前、苦杏仁等。

8、补肝肾喜用菟丝子、沙苑子、女贞子、覆盆子等。

9、补阴喜用玉竹、麦冬、枸杞子等。

10、补气喜用太子参、生黄芪、党参、山药等。

颜教授虽喜用平和之品,并不是不用药力较强或峻猛之品。

若遇外感热病、咳喘痰盛及心肾阳衰等重症顽疴。

也常选黄连、生石膏、附子、肉桂、细辛、五加皮及牵牛子等药力强大之品,但用量往往偏小。

如黄连,一般只用常量的一半或三分之一,甚至更小。

细辛只用3--5g。

附子只用5--10g。

用量小,药力亦随之变缓,取药平和之意,已寓其中。

扬长避短,慎用毒烈药

常用中药中,有一部分毒烈之品,其性能特点突出,药力峻猛,效速害大,掌握不易。

对这类药,颜教授从扬长避短、用药安全的原则出发,总结出一套应用方法。

一、主张慎用。

他十分赞同清代名医徐大椿的观点,认为用药如用兵。

兵之设也以除暴,不得已而后兴。

药之设也以攻疾,亦不得已而后用。

对毒烈药更是如此,用当慎之又慎,不到万不得已,不得投用。

二、严格炮制。

根据《本经·序例》:有毒宜制的原则,主张严格炮制,以缓其毒,如甘遂醋制、巴豆去油制霜等。

三、小剂量。

根据《本经·序例》:若用毒药疗病,先起如黍粟,病去即止,不去倍之,不去十之,取去为度之原则。

主张遵从古法从小剂量开始投用,不效逐加,致效即止。

绝不能首量即足,致使攻伐太过。

四、主张间隔使用,穿插扶正。

不可连续用药攻伐,致使故疾未去,新病又起,或体虚致极,不堪用药。

如马某,女,患肾病综合征2年,前半年肢体浮肿,腹大如鼓,投以甘淡渗利之品十数剂而效微。

万般无奈,颜教授始决定配以峻下逐水之牵牛子。

嘱其研末,每服5g左右,致每日泻稀水便2--3次即不必加服,不便稀水再服。

若服后腹水已去,可改为隔日用药以免伤体过重。

如此治疗月余,终取泻水排毒之效。

中医讲理、法、方、药,四者缺一不可。

颜正华教授临床心力侵染,于中药的运用上有着独到精辟的见解,读之齿颊留香,回味收获无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