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中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提高指南:如何分析人物形象与心理
2019-11-16 | 阅:  转:  |  分享 
  
中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怎么解之人物分析如何分析人物形象与心理一、人物形象分析及其核心思路人物形象分析一般是要我们分析文中人物的品质性格或心理活动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章故事的解析能力和生活中同情同理能力的好手段,现在“大语文”讲究生活化的语文,所以人物分析题是甚得出卷老师宠爱的
题型。我们最熟悉的人物分析题应该是类似于“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某某是怎样一个人”或“分析某某的性格特点”之类的题目。这种问题的解答
方法有一种明确的套路,那就是:人物的言行事件→人物品质特点这思路中的逻辑与生活中我们分析别人性格特点的逻辑是相同的。生活中,我们不
也是根据别人的言行举止判断别人的性格吗?大语文是生活化的。所以我们在答人物分析题时,通常要给出我们的判断(人物的性格品质等)和我们
作出判断的依据(对文中人物言行的概括)——这就是“有理有据”。至于“有序”,在人物分析时则没有严格的规定,因为我们可以先说性格特点
,再给出相应的言行概括,也可以反之而行,先给出人物言行的概括,再说“由此可见,某人是一个……样的人”——这都是合乎逻辑的。二、人物
的心理活动分析人物分析除了上述的典型形式外,还有一种心理分析题,这才是难点。这种题要求我们根据文中人物的言行推测其心理活动,甚至还
会要求我们写一段心理描写。例如:(1)从刻画人物方法的角度来说,第⑥段画线句子“他多抓了一把五花肉扔进锅里”属于什么描写?反映了陈
八碗当时怎样的心理?(2分)此题中“怎样的心理”只需要我们用恰当的词语(诸如幸福快乐、悲伤难过、怀恨在心、知恩图报等等)概括出
人物当时的心理状态即可,不要求展开细致的心理描写。所以此问只给一分——另一分是给“什么描写”(描写方法)的。再看接下来的两道题目,
要求就“更上一层楼”了。(2)揣摩第(13)段划线句,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将“我”此刻的心情描写出来。(60字以内)(4分)(3)
小说第?段中写到“王婆婆没有说话,苦笑了一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请你描写此刻王婆婆的心理活动。(3分)这两道题目的要求提
高了,分值也见涨,只是一问就给了3-4分。这种题要求我们“发挥想象”将人物此刻的心情“描写出来”。首先,“描写”不是“概括”,不能
只用一两个词语来概括人物的心理状态了。我们必须设身处地,把自己当作文中的“我”,根据这个人物的性格,来写一段符合文中当时情境的心理
描写,将人物的心理活动细致地表述出来。这种人物心理分析题切记要按照人物当时的心理状态来展开描写,代入文中人物的身份、处境、性格,说
“他”或“她”的心里话。如上面的第三小题,参考答案是“这笔钱并不属于我们,我不能拿来给你们买房子;先前收养孩子时你们争吵阻挠,现在
凭什么来要这笔钱;这笔钱我要用它来回报社会。”参考答案后面还补充了一个要求:如果以第三人称口吻作答只能给1分。明白了吗?答这种要求
作细致心理描写的题目,要为人物代言,我们化身为文中人物,用自己的话描述自己当时心中的想法——你就是那个人物,那个人物就是你。总体而
言,人物分析分为性格分析和心理分析,答题思路不同,要注意辨析题目要求,加以区分。???了解了不同的人物分析题的思路,请实践一下吧!
1.阅读《杉苇刚柔》,完成习题夹岸相映,一边杉树参天,一边芦苇点水。杉苇朝夕相见,一日其杉讥诮其苇曰:“看尔体如柔丝,性如流水,每
每随风而舞,风东则东,风西则西,亳无刚气。何如我之正直不屈,岂不快哉!”苇曰:“刚柔各有所长,吾虽懦弱,究可免祸,汝虽刚强,犹恐安
身不牢。”一日,飓风骤起,其芦苇左右掀翻,终无大害,而杉树早已连根拔起矣。(1)请结合文章内容,简析杉树的性格特点?(2分)(2)
文中杉树对芦苇的指摘很无礼,芦苇心理会如何想?请以芦苇的口吻写一段心理描写。(4分)(50字以内)文中练习参考答案:(1)杉见苇柔
弱便出言讥讽,可见其自以为是,傲慢无礼的性格。(2)这杉树真是傲慢无礼啊,竟只能看到自己的优点,自以为刚就十全十美了。我还是提醒他
一下吧。(言之有理有序方可,心理描写要符合苇柔韧自守的性格,若心理描写过于激动、极端则不得分。)和语文在一起阅读理解指南
献花(0)
+1
(本文系和语文在一...原创)